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隋末之天下> 第一百四十四章 授计

第一百四十四章 授计

李康愣在原地,琅琊王氏?不是早就衰落了吗?如今居然还能听到有人报琅琊王氏的家门!真是有些怪怪的感觉。

见到李康目光古怪的看着他,王旭嘴角显现出苦笑之意。

“李兄弟?”

李康愕然的回答道“额,王兄,不!李康再拜王兄,在下有眼不识惠珠,兄长竟是琅琊王氏的后人,名门望族之后,方才实在是无礼了些,还请王兄长恕罪。”

说道最后,李康的神色从原先的愕然,变为了隆重。整个人的气质也发生了变化,原先还有一丝轻意,现在则是十足的郑重。

一边说,一边李康则在是思索如今琅琊王氏的消息。

琅琊王氏可是历史上的顶级门阀士族,建立于西汉,鼎盛于东晋。

琅琊王氏原先居住在琅琊临沂,永嘉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栖霞区)。

西晋八王之乱后,胡人乘机入侵中原,刚刚经历过八王之乱的西晋,根本抵抗不了胡人,永嘉之乱爆发。

永嘉之乱时许多北方的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

西晋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士族集团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导的堂兄弟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金陵,实施战略转移。

东晋建立的初期,王氏家族的势力极为强大。会出现这种情况,和王氏之前在南方的经营有很大的关系。

永嘉南渡之前,王氏的王导、王旷等,就一直在南方任职,早就掌握了地方上的大权,所以王氏才有这个实力辅助司马睿建立东晋。

而司马睿能以建立东晋,是王氏兄弟积极大力促成的,有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这是当时对于东晋最为真实的写照,琅琊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琅琊王氏从此就如最辉煌的时候。

当然了,琅琊王氏在南朝时就衰弱了,如今天下的顶级望族已经没有他们了,很少再有人于朝廷之中担任高官了。

李康真的想不到,面前的这个人竟然会出身于琅琊王氏,‘琅琊王氏’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人来讲,基本想到的是这四个字代表着:名望无与伦比的意思,除了让人感慨琅琊王氏的辉煌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了。

所以,李康聚然听到有人自报家门为琅琊王氏,才会惊异万分。

……

王旭对于李康的态度都看在眼里,除了嘴角微微有一丝的苦意之外,面上依旧保持着如浴春风般的微笑之色。

“李兄弟严重了,王某可担不起兄台你的如此大礼,琅琊王氏早已不复当年,李兄弟你无须听到后就这般……的……”说道最后,王旭轻轻摇摇头。

虽然知道对方的意思,可一些场面话还是需要讲的。

在王旭说完后后,李康伸手一推,置于胸前,“唉!王兄长,你这样说可就不对了。”

“琅琊王氏的鼎鼎大名李某早就听闻过,对于琅琊王氏我可是早已心生仰慕许久了,琅琊王氏的功绩与鼎盛,至今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尤忆西晋末年,朝政混乱,王室衰颓,胡人横行中原,军国不虞,晋室覆灭在即,我中原的江山即将落入胡人之手,偌大的天下,竟无一人站出来振兴晋室,眼见国之将亡,王氏族人挺身而出。

王导等辅助琅琊王司马睿于建康重立晋室,晋室中兴之功,琅琊王氏功不可没。”

“前人往事,我后世之辈引以为豪,但如今后人也没有什么值得再去念叨的。”王旭微微一笑,很是平静的讲道,言语之中没有一丝的感情色彩波动。

李康暗暗点下头,接着说道“王氏之功岂止于此,晋室中兴,挽救了我中国即将覆灭的颓势,功劳之大,唯有天可查之。

放眼当时无数的南渡士族,唯有琅琊王氏在危难之际能以如此,岂不让人敬佩?晋元帝司马睿更是亲口称赞过:王氏当为第一望族!”

“李兄弟妙赞了,我王氏之功,乃天运使然,若无上天相助,王氏焉能有此殊荣。”

“不然,功就是功,何来的推辞。”

……

二人再次说了会儿场面话,王旭先将话题带回了正路。

“李兄弟,对于此番劫难不知您作何感想?”王旭笑眯眯的说道。

“初行兄长,此事多亏有你的相助呀!若是今日你不出现,那我真的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你出现的太及时了,此恩情,李康没齿难忘,他日初行兄长若是有什么李康可以尽一份力的地方,无须客气,尽管开口,我一定竭尽全力。”

李康面带感激之情,双手抱拳,认真的讲道。

“些许小事而已,李兄弟你无须挂在心上,我王氏虽不复当初的盛况,但也是有些人脉的,实不相瞒,我有一位族叔如今就在军中任职,他有一位故友就在卫玄的账下,恰巧我就识得,只需和他打一声的招呼,这件小事就可以解决了。”

王旭颔首,很是随意。

“对于初行兄长来讲,这是件微不足道之事,但李某来讲却事关重大,所以李康万分感激于你。”经过一阵子的拉关系,两人的距离近了不少,李康顺势就喊上了‘初行兄长’这个名号,以显示两人的亲密。

王旭不答,没有纠结李康的这些话,还是说道“李兄弟,你还没有回答我刚才之问,不知你对这次的事端有和看法?”

“嗯……”李康略微的沉吟,之后沉静的讲道“如此之事,实在恼人,李康心里也是颇为难受,对那些上官们抱怨极深,如此的荒唐之事,竟然堂而皇之的发生在我的身上,实在让李康心寒不已。”

“我朝先帝文治武功,一统天下,遥想当时,名将如云,南征北战,这才有了今日隋室的天下。兵者,国之重器也,乃国家之根基,稍有不慎,军国就会毁于一旦。

若是没有精锐雄师百万,我朝就会危在旦夕,若想有一雄军,军纪为根本之一,若是一支军队没有严明的纪律,那又何来的战力?”

“赏罚严明,这是任何军队都应该做到的,不如此,将士岂会用命,士卒怎会争先?今番李康之难,说明隋军已经隐患在身,已不复当初的开国之师。”

李康说完,王旭仰天大笑,神色之中不以为意,哈哈大笑几声过后,这才对李康说道“李兄弟不明矣!错把你之事放在了整个大军身上。”

李康眉目一挑,“愿闻初行兄长高见。”

“李兄弟,若是当真如你所言,那我朝军队早就混乱了,又哪来近年间的盛世?我大你些岁月,比你早入伍军中,到如今也已经有五六个年头了,现任军佐一职,对于军中的事物,我了解的比你清楚,不知你可否愿意听我详细道来?”

王旭的眼里尽是玩味之色,对于李康的话显得极为不认同。

“愿听初行兄长的教诲。”

李康也想听听他的说法,毕竟他说的确实很对。

清了清嗓子,王旭开始说了“我隋军军纪向来严明,权贵子弟虽在军中颇受照顾,但也需遵守军法,你的事情只是特例,以往绝没有这样的事情,至于具体如何,我也不甚了解,但你尽管放心,你既是赵郡李氏子弟,军中一定会尽可能的认真对待你,决不会欺负你太甚。”

“赵郡李氏为当今望族之一,士族子弟可从来不会被任意欺凌,你就放心好了,用不了多久那些将帅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再思索一下,李康也觉得这个王旭的话是没错的,或许自己还是没有彻底的融入这个时代,才会出现认知的错误。

“不过……”突然,王旭又吞吞吐吐了起来。

“不过什么?”李康问道。

“李兄弟,你须知你们双方也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台阶下才行,既然前事已定,军令如山,怎可悔改。”

“又或者讲,需要一个合理的机会,他们才会对你做出弥补来。”

“初行兄长的意思小弟明白了?你是说如今不是那些将帅真的在欺凌与我,之前只是迫于什么不得已的原因,才会夺走李康的功劳,现在只需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将我前番的战功用另一种的方式还回来,可是这个意思?”

“嗯!”王旭轻轻颔首。

眉头一皱,李康颇感有些难受,问道“那……这个机会从何而来呢?”

二人不语。

一盏茶之后,王旭终于说到“我倒是知道个办法,李兄弟何不再立一功,到时二功合一,一并结算如何?”

铅笔小说 23qb.net

<=28目录+书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