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玄幻奇幻>旧日音乐家> 第一百五十章 要票不?要票不?(4K二合一)

第一百五十章 要票不?要票不?(4K二合一)

“咚!咚!咚!咚!咚!”

舞台后方卢的定音鼓五声敲击,引出了乐曲开篇沉静而安详的乐队序奏。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范宁的场次安排遵循了大致的对称型:以情绪最浓烈的“拉二”做第5场,前面从浪漫到古典,后面又从古典到浪漫,而最后打破对称的第10场,则将以激进而现代化的音响作开放式结尾。

于是听众充分享受了两位天才首席少女带来的优雅、均衡、灵动而华丽的宫廷音乐后,又逐渐回归了第8、9场浪漫主义的怀抱。

他们发现这位音乐家的协奏曲,永远都有新的元素和惊喜出现。

开篇让定音鼓来引出序奏,并跟随发展主题,这也太…

合理且引人入胜了吧。

持着长笛的琼率领木管组悠悠吹奏旋律,和卢定音鼓五声一组的敲击穿插交织,让整个管弦乐队的状态逐渐被充分调动起来。

终于,希兰手中的独奏小提琴登场,在重拍上以铿锵果断、气势恢弘的姿态奏出顿音主题。

又逐渐化为长虹贯日的颤音与长琶音群,与乐队竞奏辉映。

所有的乐迷,都被“贝小协”音响效果里的那种无可比拟的气势给深深折服了!

格调高雅、气宇轩昂、堪称王者风范!

整个第一乐章都在这样的气质中发展进行,哪怕是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在诠释那些明澈柔美、充满温暖和喜悦的乐思时,也带上了独属于思想者的,深切的探询意味。

而在第二个小广板乐章,贝多芬柔情诗意的一面得以呈现。

1806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与他的学生——莱莎·勃伦斯威克伯爵小姐陷入热恋,两人在这位伯爵小姐的庄园里,度过了一个带有最明朗日子的香味的夏天。

那些内心深处最刻骨铭心的回忆,都悄无声息地反映在了他一生中唯一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乐思深处。

上了弱音器的弦乐群呈示着恬淡优美的小广板主题,希兰弓下的琴弦以华彩的风格翩翩起舞又旋落,清新自然又挥洒自如,彷佛一首虔敬而芬芳的赞美诗。

延长记号的颤音之后紧接终曲,她再一次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独奏技巧,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在跨度极大的各弦上轮番表现,有时甚至冲入E弦最高把位的泛音群中,这些此起彼伏的炫技华彩,逐步将终曲推进至光华灿烂的巅峰。

在这一天演出结束离场时分,有位在这次音乐季中已陷入狂热状态的乐迷,在海报下方贴上了字迹潦草、晕晕乎乎的留言:

「写可以,但别再写这种伟大级别的作品了!本世纪才刚开始,这样下去您快把所有未来大师们的协奏曲都写完了!」

然后第9场,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又来了。

听众们发现之前从未有哪部作品能像它一样,将浪漫主义的真挚与激情与古典技法的端庄与理性,天衣无缝、完美至极地结合在一起!

它每个乐章之间的乐思都环环相扣,结构完整到堪称伟大!

尾声,乐队的力量积蓄,音响越来越光辉明亮,回顾性的乐思在管乐组中游走,而独奏小提琴却逐渐超越于全乐队的力量之上,以三个极具能量的炸裂和弦,宣告了它的完美落幕。

连续高质量神作的轰炸,属实连另外两块大陆的音乐界都被惊呆了,帝国的市民们对于尾场音乐会的期待已经冲上天际。

“李”演奏的第三首钢协、范宁指挥宣称为支持印象主义而写的新作,到底听起来会是什么感觉?

手握门票的人还好,无非是再等上48个小时,可是那些没买到票的人…

有市场就有供给,有强烈的市场,就会有职业的供给。

纵使范宁这位策划者考虑了方方面面,他却没想到自己还是失误算漏了一点,而且目前的自己还未曾留意知情——

在开幕音乐季和双月美展的后两天,特纳艺术厅的前厅台阶、后坪广场、公共长椅长凳、以及附近的大型商场餐厅等人流密集处,开始出现了一些头戴墨镜、穿高领披风、提时髦皮包的人。

他们的行路看似富有目的,实则脚下绕着重复的路径。

而每当他们接近那些脸色带着疑虑、眼神四处张望的路人时,便会不着痕迹地凑上前去,并发出重复性的低沉耳语:

“要票不?要票不?”

“对,旧日交响乐团的,对对对,开幕季闭幕式的…”

“位置靠前,良心出售,八折?当然,八折。票面30镑,原价90镑,现价72镑!”

是的,没错,倒卖门票的“黄牛党”就这么出现了!

……

“抱歉各位,我喝不了太多的酒”

“我也不抽烟哦洛桑小姐.涉及你们的那套唱片会晚一点,因为要等今天的录音采完。”

“没关系画家先生们,不设佣金是早已谈好的。”

12月17号的闭幕日,演出前的晚餐时间。

就近一处高档餐厅的长条桌上陈列着鲜花、杯盘和食物,三位音乐家和十位画家围桌而坐,享用着一场不落繁冗的晚膳。

范宁坐于首位,一边是作曲家洛桑与维吉尔,另一边是负责埋单的落选者沙龙领头人,印象主义画家克劳维德。

他感受到了大家过度的热情。

这19天的时间,伴随着诘难和争议的,是收藏家们出价的一路水涨船高,落选者沙龙的画家们就仿佛做了一场不真实的梦。

被洛桑管弦乐组曲《水的意象集》取材的作品之一:库米耶《橡木林中之雨》最终以4800镑的价格成交;

被维吉尔交响诗《外光》取材的三联画:克劳维德《明朗的原野》《阴郁的原野》《暴风雨的原野》以6900镑的总价、2300镑的均价成为了亚岱尔家族的私人收藏。

而起初陷于争议的马莱,也在今天开馆清晨爆冷,其表现光影下人体运动的《嬉水池》,以10500镑的惊人高价被来自西大陆的一位投资人买下!

抛开这几幅金字塔顶端的头部作品不谈…

此次第一届印象主义美展,文森特作品非卖,200幅落选者沙龙作品有收到出价的共计96幅,画家们遵循了范宁的建议,将交易控制在15%的参展比例,最终售出30幅,总成交额高达33400镑。

1113镑的成交均价!是曾经他们最成功的一组拍卖记录的平均值7倍!

均价破千!!

从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市场交易规律来看,突破这一门槛,对于新兴艺术团体而言,意味着大红大紫的起步局面。

“前景宏大稳固,背景轻快精巧,在朦胧而潮湿的光点下,女孩子们的身躯被塑造得十分令人迷恋,整个画面看起来就如镶嵌在枯叶中的可爱的白皙纹饰…简而言之,这出充满着律动与光影的大合奏充满趣味,在这里,自然得以被纯粹地描绘,艺术家已经把心底里所有最独一无二的元素都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作曲家维吉尔念出某著名美术评论家对马莱《嬉水池》的评语,然后举杯称赞:“它们都是诸位卓越灵感与思想的名至实归。”

“好的运气,以及更好的作曲家们的光环笼罩。”画家们如此回应。

“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明年的双月展大家继续努力。”范宁笑着浅抿一口佳酿。

他清楚自己并没有扭转潮流的惊天能力,这本来就是印象主义在艺术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但是,上流社会的关系经营、前期投资人与评论家的跑动、与奢侈品牌的强强联动,对学院派中进步者报以倾听和团结的态度、音画结合的新奇导赏方式、精美的传播折页画册与纪念品制作、包括留言墙在内的种种引爆舆论的手段.范宁的一系列运营操作无疑大大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实现过程。

“有了这笔钱,我会带头出资,设立一个维护大家权益的‘印象主义基金会’,硬件软件一并上新,让曾经的落选者沙龙结束草台班子的现状…我们曾经落魄贫穷,但正是因为理念聚集在了一起,如果不是友谊和切磋,不是因为经济上的互相扶持,以及收藏家投资人资源的互相分享,我早已被残酷的现实击倒…”

“我将告别那泛着该死霉味和粪臭、墙壁薄如火柴梗的廉价租房,一直支持我的妻子和女儿能在圣塔兰堡安家,享受会客厅、壁炉、衣帽间和独立盥洗室…而前往更美好远方的采风计划也将排上日程…”

克劳维德和库米耶两人觥筹交错间对未来展望畅想。

“我建议大家趁着本次相聚还未结束,向范宁先生请教一些更富实际意义的问题。”马莱似乎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比如,之后的双月展该如何准备呢?我们手头还有不少此次未选的画作,嗯,另外那些被出价的作品,也遵照了您15%的比例控制而没有出手。”

“画新的东西,以新的东西为主。”范宁在谈笑间给

铅笔小说 23qb.net

<=17目录+书签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