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黑太子> 第1034章 三流国家

第1034章 三流国家

为了防止关内的灾珉不愿意来辽东安家落户,某新皇特意给内阁两只吃货大臣写了一封信。

主要内容就是要让朝廷出一份新令,强行将在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这四省的部分灾珉强行迁往辽东。

前期数量也不会太多,四百万人即可。

由于距离并不远,在两三年就能干完这件事。

虽然是强行,但也会给足好处。

但凡迁往辽东之百姓,享受双户籍,即农户与城户。

在城内有房子,在城外有农田,怎么活都行,满地打滚都可以。

按照性别、年龄、体力状况免费分配更低,适龄男子每人二百亩、女子一百亩、老人五十亩、十五岁以下的孩童三十亩。

一家有两位老人、四个儿女、两个子孙,八口人的话,便可直接得到七百六十亩土地,而且都会是良田。

百姓在自己的地里种啥,朝廷与官府都不会管,税费从五年之后才会开始征收,与关内一样,只有两成。

前期分配给百姓的所有耕地,全部位于沿海一带,一旦辫子发动反攻,百姓可随时得到王师的驰援。

某新皇对付皇太鸡这种清壁又清野的战术的法子,就是迁来大量百姓填坑,再辅以百万机动部队。

你要是不过来,那我就逐步消化收复的土地。

你要是打过来,那正合我意!

大明联合部队在九月份之前就撤到了海边,在冬季来临之前,有充足的时间兴建大量木屋,甚至修建木墙,挖设多道壕沟。

等飘起雪花之际,连瞭望塔与炮楼都盖好了,往后这里便是大明联合部队位于辽东的前进基地。

某新皇会在此地常年驻扎至少三十万以上的兵马,由倭军、法德联军、本土部队进行轮换。

皇太鸡想来偷袭,就会发现,从盖州城延伸到岸边,遍布着炮楼、木屋、壕沟、坦克、炮位、陷马坑。

骑兵根本无法大规模实施突击,只能用步兵上阵,但这就是自讨苦吃了,某新皇最擅长阵地战了。

跟可气的是,某新皇还就地取材,直接在盖州挖矿了!

盖州附近有一座金矿,具体位置不会弄错,因为上辈子挖过……

矿工是现成的,四十多万倭军足轻可是没赚够钱,没打着辫子,那就干脆挖矿赚钱。

低薪每人每月五百钱,挖出的矿石论斤称重,每百斤十钱,一天挖出一千斤,便能赚一百钱。

一个月下来,总计就能赚到三两五钱银子,这笔钱在倭国已经可以养活一家人了。

譬如猫岭、罗甸、方远、赵家堡子等等,足够一堆倭军挖好几年的了。

金矿总储量也达到两百吨以上,等于说可以充抵北伐大军的开销了。

对倭军足轻们来说,一个月挖矿能赚三两五钱银子,给明国皇帝打仗又能落袋一两五钱,合计便是五两银子。

折算成铜钱就是五千钱,在倭国本土,这就是武士阶层的最低收入了。

故而干得十分卖力,只要不遭遇暴风雪,那就不惧严寒与山路,天天挖矿,

看到倭军可以多赚一分钱,德意志雇佣兵也按耐不住了。

要求也加入挖矿大军,某新皇便欣然同意了。

十六万德军加上四十七万左右的倭军足轻,总人数超过六十万,场面可是相当的壮观。

按照每吨矿石含金一克计算,每人每月能挖出约十五吨矿石,提炼十五克黄金,折银近四两。

矿工的工资加上给大名们的每人每月五百钱的雇俑费,这就差不多是四两。

某新皇略有小亏,但等于不花钱使唤这六十三万临时狗腿子。

若是矿石的含金量高于一克,且矿工没有中饱私囊的话,那就算是赚到了。

走到哪就挖到哪,某新皇这本事连镇海公郑芝龙都佩服地五体投地!

当初为啥选盖州作为前进基地?

这是有原因的!

根本原因就是这里蕴藏着一片金矿,只要开发得当,某新皇完全可以实现以战养战!

若是只让朝廷养活余下四十多万人马,那么压力就小得多了,户部应付起来也没啥问题了。

某新皇不是吝啬之人,在开春之后,将手头挖矿的盈余都用来向附近的渔珉购买海鲜,给手下矿工们补补身子。

盖州地区的金矿的作用就是饲养这上百万狗腿子,某新皇根本不打算用其赚钱。

只要伙食过硬,饷银从不拖欠,加上武器装备上乘,大明联合部队便可士气高涨,并长久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辽西、山东、北直隶的渔珉都乐意在辽东湾东岸及北岸一带捕鱼,然后将自己的海产品就近卖给大军。

盖州一带驻屯着上百万士兵,这算是天大的市场了。

不管啥海鲜,哪怕是海带,上岸就能套现,这是渔珉们最开心的事情。

开春之后,郑芝龙、苏观生、茅元仪派船队运来第一批灾珉,人数大约五十万。

这些人的落脚点有两个,一个是旅顺,一个是盖州。

旅顺距离山东很近,现在已经成为了登莱水师的新的锚地。

百姓在这里屯垦,便可得到水师保护,登莱基地还能随时发兵驰援。

盖州至三岔河出海口南岸都属于第一批被分配出去的耕地,某新皇可以直接派兵保护这一带的百姓。

靠近沿海的耕地种不了水稻与小麦也不要紧,只要能种地瓜与土豆就行了。

本土粮食有的是,实在不行就可以让辽东百姓用这两种作物一比一换购粮食。

“陛下,辽西发来加急文书!”

“……”

某新皇对此很是诧异,打开一看,居然是辽西总督王在晋于任上病故。

老王头此前便一直病重,但为了北伐大业,不让周遭之人上报给某新皇。

这下实在撑不住了,也就事发了。

山海关是战略重镇,某新皇还得立刻任命继任者。

“王在晋病故,追封太保,遵照其遗嘱,将其安葬在山海关。子嗣可优先从军,家中有犯轻罪之人,可被特赦。另命宣大总督杨文岳接替王在晋,担任辽西总督。郑崇俭赴任宣大总督,即刻执行!”

“是!”

按照甩锅爹的标准,老王头在任时其实没多大功绩,但力保山海关不失,还将辽西大半兵马都保留了下来,这便算是顾全大局之举了。

某新皇手里的四万骑兵,其实就是老王头麾下的人马,没了这些机动兵力,对阵辫子骑兵,那就吃亏太多了。

杨文岳过去接班是可行的,宣大在其手中也没有失守,且时至今日,皇太鸡的辫子军仍然有能力威胁山海关,此地必须继续固守才是。

郑崇俭就是个万金油,但却不可缺少。不然孙传庭就要过去补缺,没了老孙头的弹压,麾下的十几万秦军士兵就不好管理了。

安顿好迁过来的百姓之后,某新皇于崇祯二十六年春,西历一六五三年三月末,进行了第四次北伐,兵力依旧高达百万之巨。

这次直接从辽东发兵,省去了集结运输的过程,故而可以晚动身一个月。

战术目标很简单,首要任务便是寻歼辫子主力,若是搜寻未果,便继续去吉林那边搅和辫子的春耕!

进兵路线依旧是从盖州启程,从安乐州出关,然后进行百万人规模的武装郊游……

皇太鸡执意跟某新皇玩捉迷藏的话,某新皇就一直不进攻山区,就使劲祸祸对方春耕!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敢打我,就必须先下山才行!

某新皇的部队就是平原一霸,山地战或许会完犊子,但不进山就没这个问题了。

皇太鸡变忍者神龟了?

当四个月之后,某新皇再次无功而返,脑子里不禁有了这个念头。

由于空手而归,某新皇都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所采用的战术是无用功……

等返回盖州基地,得到报告,说辫子上万骑兵企图进攻矿区,但被猛烈炮火所击退。

随后袭击了沿海农田,但由于陆战队就驻扎在附近,辫子在损失了数百骑兵之后便自行撤退了。

结合两件事,某新皇判断自己在辽东的所作所为的大方向还是正确的,不然皇太鸡不会无动于衷。

只要派兵过来滋扰,就说明驻军加屯垦的套路是有用的,继续坚持数年,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即使在辽东,普特曼斯也找上门来了,因为本土已经向东印度公司送去书信。

原因很简单,英荷战争真的爆发了,跟某新皇之前预测的几乎一模一样。

自认为无比强大的荷兰海军居然没打败英国海

铅笔小说 23qb.net

<=12目录+书签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