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黑太子> 第1145章 全球蛋糕

第1145章 全球蛋糕

与当年在美洲刮地皮的西班牙不同,大明自己就可以生产奢侈品。

版图面积够大,且没有频繁天灾的话,粮食产量自然也是有保障的。

挖矿得来的钱便可以用来拨发俸禄与军饷,以及投入再生产和技术研发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骄奢淫逸的帝王,除了给全家人盖一座豪宅之外,连选妃都只进行了一次。

平时一顿饭吃四个菜就够了,只有过年过节,或者获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才会给自己加菜。

余下的钱都用来贷款、作为科研经费与矿资金,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环。

不像西班牙王室与贵族,跟一群暴发户似的,有了钱就开始疯狂采购奢侈品。

有人说昊菁皇帝在天下太平之后,继续穷兵黩武,颇有当年隋炀帝之风范。

但与那位隋朝皇帝不同的是,凭借武器、战术、情报、训练等方面的多重优势。

包括对东虏这样的主要敌人在内,明军作战从未败过,一改之前的颓势。

虽然获得过相当于平局的结果,只要不发生惨败,那便意味着可以稳稳实现战略战术目标。

前期的确耗费军饷甚多,有些入不敷出,收复辽东乃至整个奴尔干都司之后,方才缓过气来。

如此一来,前期的投资就可以完全收回来了,无非是时间上会长一些而已。

不论是隋炀帝还是唐太宗,出兵泡菜国均是灰头土脸。

昊菁皇帝没碰这个霉头,这就是个穷地方,过去刮地皮是不会获得投资回报的。

倒是有那么几座矿山,只要考虑对方派人开采,然后用矿石换购大明的商品就行了。

大明坐拥高科技与高附加值的产业,与任何国家或者地方进行交易,都肯定是获得高利润的一方。

在对方不掌握自然资源定价权的情况下,易货贸易就是很文明的压榨方式,比出兵刮地皮要高明得多。

莫说是泡菜国,就算是法国、荷兰、奥斯曼、神圣罗马帝国、瑞典、暹罗、威利斯等国,都是大明商品的下家。

在实现工业化之后,大明就是世界的工厂!

即使现在没完成工业化,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也远远甩开了身后的一堆潜在竞争对手。

挖矿!开荒!卖货!

这是昊菁皇帝在大明经济发展方面所拟定的国策!

手里有钱、有粮、有商品,那就不惧任何对手。

铁甲舰与蒸汽坦克也是商品,无非是大部分对内销售,装备大明王师。

这样,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能得到发展,大明的国力上升速度会非常之快。

昊菁皇帝认为,大明当下的GDP可能占据全球总量的30-40%左右。

按照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计算,二十年之后,大明GDP将肯定达到一半的全球份额。

这是最低要求,不能再低了!

只有保证经济实力,才能确保军事优势。

因为高科技武器都是非常烧钱的,有了这些武器,才能确保大明帝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和霸权利益。

除了本土两京十三省的固有地盘之外,整个檬古、西域、雪区、大半鲜卑利亚、澳洲、吕宋、东印度群岛也都会成为朝廷的直属地区。

南洋诸岛与缅甸例外,前者是藩王与将领们的封地,后者由崇祯皇帝亲征收复,往后归五皇子所有。

全都算上的话,版图面积可能在两千六到两千八百万平方公里。

再过二十年,大明帝国的总人口将达到两亿五千万至三亿。

明人占九成以上的份额,完全不用在乎那些归附的土著有异心。

若是能将罗刹人打回到莫斯科去,加上中亚地区的话,大明的国土可达三千万平方公里。

这算是可以控制的极限面积了,当地驻军还需要用铁路配合。

再大的话,那就是鞭长莫及了……

与查理二世签署和平协议之后,三国联军也就不基于进攻英国本土了。

一方面是需要给这只国王和他的随从足够的撤退时间,另一方面,议会军也在接洽联军,希望得到同等的待遇。

有几个郡还在支持议会军,去北美可以,但他们却不想跟着国王走。

议会军在得知查理二世的卑劣行径之后,便宣布国王叛国!

这消息很离奇也很惊骇,但鉴于查理二世犯下的行径,也够得上叛国罪。

只不过议会军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反正也抓不着查理二世了,给他定死罪反而成了笑话。

经过一番集思广益,在费尔法克斯爵士等人的建议下,议会军高层同意效仿查理二世,带着自己的部众迁至海外发展。

鉴于查理二世已经去了北美,他们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便决定将落脚点的范围放在南美与非洲。

半个南美属于盟友西班牙,巴西则是葡萄牙的海外属地。

费尔法克斯不愿意用手头仅存的这两万多人跟葡萄牙死磕,便力荐去非洲东山再起。

由于北非九成的面积是沙漠,去东非又要过运河,便决定在西非与南非上二选一。

经过诸多方面的对比,最终进行了投票表决。

西非距离本土不远,气候与地理条件也比较合适,于是成了首选。

只要联军方面对此没有意义,大家便可进行搬迁了。

尴尬的是,布莱克的舰队在克伦威尔弥留之际便保持了中立。

实际上就是等克伦威尔升天,查理二世登基,他就可以带着舰队改换门庭了。

布莱克与是克伦威尔的盟友,但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因为这层关系而损害海军的利益。

很明显小克伦威尔的声誉远不如他父亲,在费尔法克斯等人的帮助下,也难以斗过查理二世。

那么海军就没必要作出错误选择了……

这就导致了,皇家海军都在忙着给王军搬家。

之所以保留了“皇家”的头衔,就是因为当年海军没有参与倒戈查理一世的行动。

船怎么办?

这是个大问题!

除了联系与议会军关系较好的船主之外,那就得雇佣法荷两国的商船了。

搬家没钱支付运费也容易,经过威廉二世与路易十四的批准,两国的船主们被允许对议会军一方赊账。

也就是说,等法荷商船将议会军运抵西非,负债人登陆当地之后,立刻刮一顿地皮来充抵欠账。

揭暄看过非洲地图,议会军的落脚点就是昊菁皇帝标注的尼日利亚与喀麦隆一带。

这里绝对是个好地方,不过据说各种传染病甚多,连皇帝都没打算派兵染指此处。

以后大明或许会出兵非洲南部,包括马达加斯加岛,抢下一块地皮作为干涉非洲的战略支点。

至于其他地方,可以任由欧洲小伙伴们瓜分。

他们抢到手的肉是否有毒,昊菁皇帝就管不着了……

鉴于议会军所遭遇的困难,联军方面允许其搬家时间延长一年。

即从一六六七年圣诞节至一六七零年圣诞节,总计三年时间。

不走就说明喜欢去东方时间淘金,解释联军将免费帮助其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

对于非洲,路易十四也早有染指的意图。

在西班牙战场的悬念已经完全消失之后,路易十四很会挑时间的宣布,伊比利亚半岛并入法国本土。

同时表示,其对面的非洲地区,主要是奥斯曼帝国控制区以西,至几内亚湾一线的C型地带,是法国版图的自然延伸!

这等于说一句话就把半个西非给圈入法国了,对非洲大陆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路易十四发现法军效仿明军刮地皮得来的利润非常大。

刮完了英国与西班牙,欧洲这边就没多少下手的地方了。

北美的时局目前比较混乱,新法兰西的面积又很大,暂时不易继续扩张。

印度以东地区则是明帝国的地盘,那么路易十四便将重点非洲大陆上了。

与法国本土很近的西非,便成了路易十四刮地皮的首选目标。

这里不但有大量的黑奴,还生产木材、黄金、珠宝,以及各种动物皮毛。

能在西非刮到一亿左右的银币,可以极大的减轻法国的财务负担。

以后从英国与西班牙战场撤下来的部队,一部分便可以运输到西非登陆。

在方以智与柯尔贝的建议下,路易十四认为哪怕将西非的沃土卖给商人与贵族,也能套现很大一笔钱。

每家拥有一座面积达到数十,乃至上百公顷的大庄园!

铅笔小说 23qb.net

<=12目录+书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