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北颂> 第0862章 让人绝望的大决战

第0862章 让人绝望的大决战

曹玮只是大致的给种世衡和狄青二人讲解了一下作战的方略,主要是针对左右两翼包抄部分的。

中军的作战部分,曹玮早在种世衡和狄青二人赶到幽州城之前,就已经部署妥当。

一切都交代过了以后。

种世衡、狄青二人各自回到了各自率领的兵马大营做起了前期准备。

行宫里就剩下了赵祯、曹玮、寇季三人。

赵祯忍不住感慨道:“此次战事,应该是我大宋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

此次针对辽国作战,大宋前前后后投入的禁军多达六支半,算上北疆的镇北军的话,足足有七支半。

其他各地方地方兵马还没有算在其中。

大宋的地方兵马如今加入到战场当中以后,更多的是担任一种辅助作战的职责。

类似于以前的厢军和民夫的集合体。

他们在确保了辎重运输以外,还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必要的时候可以成为正式的兵马,进入到战场中作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宋在兵制革新以后,已经很少在战事发生的时候,大肆的征伐民夫。

此次大宋东西两线开战,征调的民夫数量不到十万。

若是换作以前,如此规模的战事,大宋要征调的民夫数量少说也在八十万到一百万左右。

民夫的数量大规模的消减以后,战事对百姓的影响就降到了最低。

这也是为何大宋维持如此大战大半年了,国内依然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的原因。

如今。

在辽国战场上的六半禁军中,有四支半身在幽州城。

禁军的数量在二十三万。

地方兵马的数量几乎和禁军的数量持平。

如此数量的兵马,已经远超城外的辽军,也远超此前大宋应对任何一场战事的兵马数量。

玉门关一战,大宋投入的兵马数量虽然多。

但是禁军数量却不多,基本上都是地方兵在战场上充当野战的兵马。

论整体实力的话,比幽州城战场上的兵力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曹玮提出了以堂堂正正的姿态碾压过去,寇季和赵祯二人并没有异议,就是因为此处兵马的整体数量、整体素质,远远碾压辽军。

若是不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的话,那都有点对不起大宋天朝上邦的称呼。

寇季在赵祯话音落地以后,盯着曹玮认真的道:“幽州城禁军中,配备着火器的禁军将士已经达到了十万。曹公应该好好的利用利用火器。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任何一支兵马有效的利用火器。”

大宋禁军配备火器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可是能真正有效的利用火器的战事几乎没有,全面的应用火器作战的战事也几乎没有。

火器的优势并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许多战场上,仍旧保持着相对的骑马砍杀的局面。

就拿北疆的战事而言。

杨文广在抵御辽兵的时候,就没有有效的利用火器,反而更侧重骑马砍杀。

若是寇季在北疆战场上的话,面对辽兵入侵。

他最先做的一定不是去征调兴庆府等地代罪之身的人。

他最先做的肯定是征发民夫,挖战壕。

十几道战壕往战场上一橫。

炮兵占据高地,炮击敌人。

火枪兵伏在战壕里,用火枪和手榴弹打击敌人。

待到敌人临近的时候,迅速的退到后面的战壕。

敌人想要冲到他们近前,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他们挖下的战壕填满,另一个是下马徒步渡过战壕。

但敌人无论是填满战壕,还是下马徒步渡过战壕,都必须在火枪兵的火力覆盖下完成。

等敌人能跨过所有的战壕,出现在镇北军面前的时候,就是镇北军骑兵冲锋的时候。

而那个时候,敌人几乎剩不了多少。

根本不可能是镇北军骑兵的对手。

如此一来,北疆的战事就会轻而易举的解决。

然而,正是因为杨文广没有有效的利用火器,所以最后不得不征调代罪之身的人上阵,最后也导致了辽国巨变。

所以寇季有必要提醒曹玮,该好好的利用火器。

曹玮在听到了寇季的提醒以后,点头道:“你的想法跟我差不多,我在文昌学馆教学生的时候,没少跟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也没少跟学生在战场上观摩火器作战。

得到的结果跟你所说的一模一样。

目前为止,我大宋还没有一支兵马能够有效的利用火器作战。

我在观看了诸多战事以后,最终摸索出了一些火器作战的兵法。”

说到此处,曹玮盯着寇季认真的道:“稍后的战事中,我会用到火器作战的兵法。火器是你造出来的,如何有效的利用火器,你心里应该有点想法,到时候我指挥兵马作战的时候,你可以在一旁看着,有什么想法,可以一起说出来,商讨一下。”

寇季闻言,缓缓点头。

大宋现在急需一套以火器作战的兵法。

曹玮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想通过战场尽快的磨练出火器作战的兵法。

为此不惜请教一个外行人。

在曹玮眼里,寇季就是一个外行人。

寇季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外行人。

虽然寇季从出仕到如今,参与过的战事已经不再少数,可他从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天生的将帅之才,也从不认为自己精通兵法谋略。

寇季所指挥的许多战事中,他提供的只是一些战略和战术上的指导。

真正调兵遣将,真正排兵布阵的几乎都是别人。

寇季给自己在战场上的定位是参谋,而非主帅或者主将。

赵祯对曹玮和寇季二人的做法也十分有兴趣,所以他在寇季和曹玮二人说完话以后,笑着道:“算朕一个……”

曹玮和寇季意外的看向赵祯。

赵祯继续道:“朕不会插手战事,朕就是想跟你们一起商讨一下兵法谋略。毕竟,有些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却看的十分清楚。”

寇季和曹玮思量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

赵祯承诺不会插手战事,那就一定不会插手战事。

从之前赵祯的表现就看得出来。

在这方面,赵祯还是十分有信誉的,也十分有自知之明。

就算赵祯开口要插手战事,二人也不会答应。

历来帝王,总是在一些溜须拍马的臣子的吹捧下,觉得自己天命不凡,无所不能。

所以什么都想插手,什么都想指导。

但最终的结果其实十分差强人意。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某十全老人。

赵祯直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寇季和曹玮二人都觉得有道理。

由于明日就要正式的拉开大战的序幕。

所以三个人几乎都睡不着。

他们凑在行宫里,一边涮着鲜嫩的羊羔肉,一边谈天说地。

一晃就是一夜。

翌日。

清晨。

晴空万里。

赵祯、寇季、曹玮,各着一身盔甲,出现在了幽州城城头上。

幽州城外,是一大片的辽兵大营。

幽州城内,是一个个严阵以待的将士。

三个人站在城头上,看的十分真切。

寇季着一身简单的盔甲,坐在赵祯右侧。

曹玮着一身宽松的墨色盔甲,坐在赵祯左侧,在他面前,摆着插满了令旗的旗筒和插满的令箭的箭筒,在其背后,一面黑底红字的曹字大旗迎风招展。

赵祯居中,着一身镶嵌着各色宝石的金甲,看着十分不凡,十分光彩夺目。

在他面前摆放着一张宽大的可折叠的长几。

可折叠的家具,可不是后世的专属。

古代就有。

用传统的铆钉等技艺打造的家具,同样具有可折叠的功能。

只是对技艺要求有些高,非大师傅不能造,且一般人用不起,所以市面上很少见到。

但你要是参加权贵人家的春游会,或者是权贵人家的赏诗会等宴会,就有机会见到。

赵祯面前的长几上,摆放的东西就有些丰富。

吃的喝的皆有。

但赵祯从头到尾就没动过。

三人只是静静的盯着城外的战场。

在曹玮身边,摆放着一个日晷,待到指针的阴影到达了一个刻度的时候。

曹玮毫不客气的下令。

“擂鼓!

铅笔小说 23qb.net

<=28目录+书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