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我真的是宰相儿子> 第174章 名字没取错

第174章 名字没取错

号称我行我素的局座驾临时,刘逵亲自出迎。

见面时候发现他穿着素衣,还有这季节明显不需要、却是张子文像个通缉犯似的戴着斗笠,这让嫌贫爱富的刘逵皱眉,眼里闪过一丝鄙夷。

是真的鄙夷,士大夫的脸都被他丢光了,而且这真的很不礼貌,没个官员的样子。

但这货自来是以肆意妄为著称的,刘逵也只得维持着笑脸邀请,“小张大人快些进来,上好茶。”

事出反常必有妖!

张子文察觉了些什么,目测刘逵这龟儿子有什么猫腻。

“别愣着,贤侄喝茶啊。”

进去后刘逵先喝了一口,笑道:“现在看着很感慨啊,当年见你时,你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小纨绔,现在真的看不出来了。”

张子文很确定这孙子没神经失常,那么应该是京师政治较量有变故,看清楚前刘逵不想马上站队,想从政绩入手?

“知州大人召见下官何事?”张子文故意道。

刘逵继续又喝了一开茶,才以施舍的语气呵呵笑道:“想不到啊,你一个京城来的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也在在苏州扎根苦干实干。本州听人说,你越来越难了,到处被人追债?”

张子文道:“但我……已经开始逐步尝还了。”

刘逵道:“这样吧,本官经过了深思熟虑,考虑到你和老许也不容易,对苏州有不少正面意义。譬如此番你们联手扛住了四千多个泥腿子的吃饭问题,没让他们在冬季进苏州,也算功劳。接下来为了让海事局喘息一下,本官会把铁矿石官价提高五个点?”

言罢,一副你还不快谢恩的样子。

诱惑是真有。

怀着梦想南下创业,张子文现在真的需要这点甜头。因为刚巧平衡的现在,这直接就可以看做利润。

也坐实了张子文的猜测:养肥了朱家后老刘开始抓瞎。经过刘逵评估,接下来官府手里的铁会越来越少,而矿石价格会越来越高。同时带来大群人失业。

刘逵是不在乎这些,在一般时候,对于有后台的他,这些也不是污点,该升迁一样升。不过,在蔡京赵挺之即将开战的当下,无法决定站队时,这些对刘逵就成为了大的民生问题。

很遗憾这货就这尿性,依照历史轨迹,他是真的就快混进京了,做个兵部尚书过度下,又出使镀个金,就做了中书侍郎兼枢密副使。是的政府和军府的副相都是这货。

“知州大人忽然给这么好的优惠,还等于打朱家的脸,该有附加条件的吧?”张子文又道。

刘逵点头道,“条件肯定有,那就明人不说暗话。本州要求你现有矿工不能解雇,不能闹事。另外要想办法逐步接收一些失业矿工进行安置。当然不会让你一次全部兜底,差不多每月接手两百人吧。”

顿了顿又道:“你我立下对赌协议。从这元月开始,如果你承诺每月产量递增两成交给官府,则算帮了苏州的忙,那么本州哪怕有来自朱家、以及麾下利益官僚的压力,我也扛住,给你优惠价格持续收矿。但你们不能再想走私黑市的幺蛾子了。”

“至于当时被扣押的牛车和人,那其实是朱家的手笔,但本州这次也下令把他们全部放了?”刘逵最后道。

“知州大人这对于其他人等于不可能完全的任务,不过好吧,我的指挥下海军还真能做到。那就一言为定!”张子文道,“不过需要白纸黑字,立下合约。”

刘逵直接摆手拒绝,“签字是不可能签字的,本州只和你口头协定,反正你没其他路走不是吗?”

这相当寒碜,任务也比较繁重。

但还是得忍住,原则上来说这货不是张子文的敌人,他就是个在大宋相当常见的滑头而已,真正的敌人是朱家。

这五个点像是给狗的施舍,大量剩余价值会成为他的政绩。

但好歹,如履薄冰的执政以来,这次海军真的可以宣布盈利了。海军既然盈利就不会烂账,小张银号也就不用于二月对投资者宣布暂停支付利息。

最重要的可以扩大生产,解决更多人吃饭问题的同时,有盈利,海军就有底气持续在海上部署,直至赢得和朱家之间的战争,积累更多的作战和航海经验。

就此,算是谈妥离开了。

“记住今天,这就是海军的起步历程。”

出来州衙的外面,张子文又驻足回看了一眼,这才戴上斗笠离开……

算是开春了,京城驶来的豪华大船停靠在苏州。

“好地方啊。”

何执中踏出船舱时就有了南方的温润感,在这最干燥,鼻腔难受的时节里,苏州却有湿润感。

年过甲子的何执中眼睛里充满了怀念,在码头上四处看,感觉一切很陌生,掐指一算,上一次来苏州已经是几十年前,当时是过来游学的。

整个豪华大船是他的“专列”,只下来十多些人,是他的仆从和护卫。

大船上面悬挂着“白虎旗帜”,代表是枢密院的。

“地方是好地方啊,可却聚集了牛鬼蛇神,全是头铁的,哎,这东南差事难当啊。”

何执中不急着离开,捻着花白的胡须念念有词。

谁知道这苏州能平静多久?

不久前,纨绔子弟张子文一封家书进枢密院,呈交他老爹张康国,把事说的非常严重。

但又能怎么样,看起来两边都不是好东西,且暂时又没出大事,不可能会有任何的政策。

这不,身为枢密院东南局承旨,东南兵事实际负责人,何执中被张康国约谈后只能来一趟,看是不是能摆平这地区的幺蛾子,看是不是能把张子文和朱勔的矛盾调和一下。

这就是目前力所能及,事实上张康国已经不能为儿子做的更多。

被大宋枢密使约谈后,何执中曾问心腹幕僚:怎么解读张相爷约谈事件,感觉云里雾里的?

素有龙泉小诸葛之称的幕僚回答“无需过度解读,无需把张康国和蔡京的冲突引到自家身上,只有先去苏州一趟,更具形势安抚一下,以谨慎观察为主,看局势在谋定后动”。

这尼玛等于废话,但实际上也只有这样了。

常态下,张康国不方便干涉东南局具体事务,尤其他儿子在苏州知海军时期更容易引出话题。

要解决东南的问题其实不太难,把朱勔或者张子文其中一方调离就行。若是东南局更具形势作出调离建议,送给张康国签字通过,问题就解决了。

但难点又在于两个都动不了,把张子文调离是不可能的,除了是得罪张康国外,还等于打皇帝的脸,又捅了那群龙图党。

调离朱勔也不行,朱勔进苏州是蔡京推动的政策,这个政策连张康国也顶不住。

枢密事蔡京的确说了不算,但朱勔朱冲能进苏州,这事眼睛没瞎的就知道:是蔡京和张康国交换的利益。

蔡京借助西宁州大捷之军功,欲要提议童贯回京进枢密院任职。但张康国最恨阉人,看不起童贯,咬死说非文人血统一但进枢密院必然祸乱政治,当年狄青事件就是榜样。

蔡京的真实想法未必有人知道,但两个相爷既然为这事掐了起来,必然需要进行利益交换。于是为了把童贯定死在西北做丘八,作为让步,张康国默许了朱家父子进东南,签字了。

就何执中了解,这就是朱冲父子得以进驻苏杭的事件始末。

关于童贯被张康国摆了一道、又被蔡京给卖了这事何执中关心个蛋。但考虑到临行前蔡京召见谈话,话里话外表达了“大宋东南缺铜危机日趋严重,朱家联合地方官僚事实上控制了矿业”。

言下之意捆绑太多,近乎尾大不掉。而中书门下关于矿业钱政的政令,基本处于进不了东南的形势。

蔡京甚至露骨的谈及“若老夫一张嘴说了算,这其实也不是个难题,难就难在,现在有不少人给老夫添乱,大宋又处于开边政策下的兵事密集期,总不能和异族开战、政治拉锯时,又着手于东南打一场内战吧?真那样,我宋岂不是废了”?

老蔡还表示:“你相信老夫,那张子文不是好东西,他专门要去苏州是有原因的。一定程度上他不会比朱家更温柔。从大局说,只要老夫这面旗帜还在,朱家吃相再难看,至少也能组织出一定的银铜交给朝廷。只要延缓了当前危机,等对外开边告一段落,老夫又统一了政局,再去解决东南问题不迟。但若现在就动了朱家,许多潜规则被颠覆,你信不信立马出现矿业中的‘群雄并起混乱之治’,甚至霸占矿井占山为王?”

“什么?你信那些比你何执中还怂的官僚,会组织队伍把局面控制住?把矿井抢回来?好吧,有宗泽张叔夜张子文这种二流子在或许真能抢回来。但以现在东南的吏治状态而言,你信不信若官府自己经营矿井,上缴的银铜会比朱家上缴

铅笔小说 23qb.net

<=10目录+书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