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1792富甲美国> 第五十二章 投资代理人

第五十二章 投资代理人

卢伯特先回澳门以广源行的名义去租了一条中国帆船升起美国旗,装上毛皮、镜子、座钟、望远镜、万花筒、彩色玻璃日用器物,这才通知海关前来量船。

此时得到消息的公行行商们也搭船赶了过来,直叫啧啧可惜,“花旗国商人,你们这样大的两条洋船却只带来这么一点货物交易,岂不可惜!”

“各位行商,我国北海鱼干乃是一大宗贸易货物,迢迢万里运来中国,海关估价几何?

南卡罗来纳的大米我若是运来相较暹罗的稻米又价值几何?

并非我不愿把鄙国的特产装满船舱,实在是力有不逮,我国盛产的毛皮运去欧洲不但路途更近出售价格还更高,前次我不愿在这里出售运回去的海獭皮去年在欧洲价钱就卖的很不错。”

“朝廷的章程在那,委实是叫人难办啊!

贵国有吃不完的大米、鱼干,还有巧匠能制出如此多的水晶镜、座钟、千里镜,想必土地人口也是十分丰饶吧!”

同孚行买办似乎有些打探的意思,弗里兹不以为然,美国船往来多了这些迟早他们也会知道的,可惜现在的鳕鱼没法制成什么深海鱼油马扁银子,否则倒是可以打打纽芬兰鳕鱼资源的主意,船越造越大运过来的货却还只有那么点值钱货,全运廉价消费品,这里的海关税能不能填上都难说了。

“我国立国不到二十年,万里山河几乎无所不有,只待人开垦,不知列位想要些什么样的货物?”

“有人转托我等想要购买些西洋书籍、船只供子弟研习,不知萨船长能否援手?”

“是谁家子弟想要学习,到时候上船随我一起去就好了,我怎知他想要学什么呢?”

“这……此事断不可为,一言难尽,萨船长万勿再提!”

这又触碰到了一个禁忌的话题,行商们都变得像庙里的泥菩萨一样。

倒让弗里兹有些好笑,当年同孚行的先祖跟着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船连瑞典都去过,去过南洋的行商们更有许多,现在四口通商废成了一口不说连商人都不能出海考察,这大清啊是越活越回去了!

以为禁止外商前往舟山、宁波就不用担忧东南海防的空虚,其实呢早就被各种使团、传教士把一切看了个清楚,朝堂上衮衮诸公掩耳盗铃的做法只是让东南数省的海防更加废弛,等到一鸦时一个东印度公司拼凑出来的殖民地舰队就把诺大一个国家的海防打的稀里哗啦。(一鸦的英国舰队根本不是主力)

“诸位这次需要买什么就上那条船好好看吧,之后我还要采购大批的布匹丝绸等物,还要各位行商相助。”

几个行商却坐着未动,只是彼此看了看,其中最年长的潘家那位才起身来举手一揖,“萨船长一年里就换了一条大船,海上生意想必做的是极好,这中间不免时常会碰到银钱不凑手。我闻泰西各国利息极重,若是萨船长想要扩大生意,可与我等商借。”

弗里兹眼珠一转,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被这几家行商看上了!

当然不是看上他要招上门做女婿,而是行商们特有的隐形投资手段。

国内生意已经没有比在广州好做的了,但公行外贸生意规矩又极多,行商们在赚下大笔身家之后都不由得把眼光投向了国外。

此时中外的借贷利息是不一样的,清朝中国的借贷利息一般只有月息两分,而在西方各国,年利息30%是很正常的,往往还有更高的利息,因此与外国商人往来特别多的行商们得到了一个机会,把自己和周围富人们手里的闲钱向外商放贷。

这一着风险也是极高,毕竟人心隔肚皮,有些洋商到广州来卖掉货之后再采购货物资金却不够,一些行商就会主动借贷给他,让他能有钱采购茶叶、药材、陶瓷等商品返回出售,等到来年再来还钱。

可是这有借有还的故事往往没了下半截,不管是商人赖账再也不来广州也好,或者是他半路上船沉了、船被劫了,总有些借了钱的人再也不出现。

放贷给外籍商人和自己入股造船下南洋,这两样堪称是十三行行商破产的两大杀手,要不然凭着公行垄断性质的专营生意只赚不赔,想折本真的非常难。

自然也有行商交上好运,他们选择的放贷对象生意越做越大,不但及时地还清欠款,后来更增加了船只,选择当初借款的行商作为优先交易的对象,后来更帮助这些行商在本国进行投资新的生意。

所以大清朝铁桶似的隔绝中外交通政策还是被急速生长的行商们撑开了一线缝隙,从康熙开海到18世纪末,有几十户行商因为勾结太子的皇商、勾结外商等等原因落得被抄家入狱,潘卢伍叶四家未尝不是日日如履薄冰,特别是当他们个个在海内外都有几近千万美元资产的时候,这种不安感就更强烈了。

“承蒙各位看得上鄙人,只是诸位看到我的货物就知道眼下我在欧洲也并不愁赚不到现金,不过各位行商的厚爱我会牢记在心,日后有机会一定不会忘记与在座各位合作。”

说着,弗里兹也学着同孚行买办的样子作了一揖,这让行商们印象更好。

“萨船长与其他花旗国商人大不一样,彼等来到黄埔船上只有这些海龙皮可以出售,一换到洋钱后就急急忙忙地买成茶叶装上船运返国去。

萨船长当是不计较这等锱铢毫末的生意,购买茶叶都是些微调剂,买的多是经世实用之物,更让代办在这澳门收买花旗商人的海龙皮,此一年来我等几乎没有做成过花旗商人的海龙皮生意!”

“没想到我这举动影响到各位的生意,还请恕罪。”弗里兹一看自己的布置被人知道的这么清楚,连忙赔礼。

“无妨,海龙皮再好,我等身在广州,一年到头来也穿不上一天,贩去京师和北地本钱巨大利钱微薄,对我等来说没得收更好!”

“只是萨船长可知贵国还有什么容易生息的生意可做,我等空有银钱却无处可入伙。”

怡和行的年轻买办也插了一句,基本上是够敞亮的了。

“吾国最易挣钱的生意有人做了,他现在空有几百万英亩土地,从土地上却一分钱也得不到,我还在看他什么时候支持不住呢。

若是要说其他生意,最好的还是造船航运,建工厂织布这两样,吾国四百万国民穿衣全赖英吉利一国供应,其棉布价高质劣所以我方才从广州购买大批的松江布回去。”

弗里兹真没抹黑英国人,这个时候的英国棉布机器纺织工艺并不十分成熟,根本不是东方国家(中、印)手织布的对手,一直到19世纪鸦片战争之后都是如此。

质量上不耐穿,花色也没有,想要有什么图案需要靠裁缝和女人们绣上去,机器印染的漂亮花布也未出现,因为重要的化学合成染料都还未出现。要是从东方买回去蜡染工艺的漂亮土花布在市场上根本就不愁销路,然而蜡染的效率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批量商品出现在广州的市场上。

“原来如此!萨船长可要再建织布工厂,我等愿共襄盛举!”

“哈哈,织布机的事情等将来再议吧,我国水力充沛的地方几乎都已被人占去了,即使还有剩下的,也在荒僻交通不便的地方!”

“如此说来,当下我等在贵国岂不是无所作为咯?”

“也不尽然,吾国的银根十分吃紧,有许多商人和工场主苦于无处借贷,空有经济的法子却只能坐等倒闭,鄙人名下也有一家钱庄(银行),诸位若是有兴趣可以投一点小钱,吃些利息。”

眼见是真有门路了,几个买办却又不表态,只是先互相交换了眼神,同孚行的潘买办这才捋着下巴上的长须问道。

“敢问萨船长开这钱庄可有衙门的干股,亦或是家世不凡?人老啰嗦,请勿见怪。”

靠!问什么不好,偏偏问这些!不过这倒也难不倒弗里兹,当初他也考虑过类似的问题,要不然银行对外放款钱收不回来可怎么办!

“我钱庄中请来的一位董事乃是瑞典国伯爵之子,他家世代为瑞典国王掌管经济,姓氏瓦伦堡,宫廷管家世家,不知这样的家世诸位觉得可还行?”

这两年瑞典商船来的少一些了,因为八十年代瑞典和俄国争夺波罗的海的战争中王室从瑞典东印度公司中取走了大量资金,瑞典东印度公司因此开始衰落。

十三行的这几位对美国的国情不了解,对一起已经做了一百多年生意的瑞典却是再清楚不过,顿时纷纷点头。

只有弗里兹心头窃笑,一个瑞典伯爵的家世在美国抵得了什么用处,隔着几千里宽的大西洋,任你在旧大陆是个王子,此时在新大陆除了有头衔好听一些,出了事真没有什么用处,你的母国除了外交抗议之外还能组织起远征军吗?除了那些伪贵族家庭会欢迎你去喝茶聊天,实质性的忙这个头衔是根本帮不上啊!

自己真正能保证银行平稳运作的还是靠着与四个家族的友谊,心头

铅笔小说 23qb.net

<=17目录+书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