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奋斗在开元盛世> 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

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

杨玄璬倒是想平静呢,他也得平静得下来啊……满脑子都是以前谋划的种种细节,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面过,跟跑马灯一样,那真叫心神激荡,如何才能平静。

按照他和林主事商量的结果,就是要通过“有心人”煽动通济渠青壮集体闹事,以此来形成“民乱”的局面,然后杨玄璬出面“平息民乱”。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两点。

第一个,前文说了,对杨玄璬本身好啊。

谢直能够在南市阵斩赖三,然后就被朝廷认定“平灭谋反”,一举从河南县尉升任了监察御史,这件事对整个大唐官场的震动很大,消息一出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官员都在暗中思量,这种好事我怎么碰不上?我怎么能碰上这种好事?

他们也不想想,仅仅凭着一个“二百人的谋反”,谢直就能升任监察御史吗?还不是谢直用“盐法改革给朝廷增加赋税”这个说法,把张九龄勾搭得火烧火燎的,致使大唐右相再处理与谢三郎相关的事宜的时候,总是想示好,这才在李老三面前提及了谢直“科举改革”的功绩,又有御史台老大李尚隐强烈推荐,才让谢直升任了监察御史。

这里面内在的逻辑,那些官员都视而不见,几乎每个人都在羡慕谢直的好运气。

具体到杨玄璬身上,人家更近了一步。

没有“叛乱”,自己制造!

说到底,这位杨家的杨三爷,也被谢直身上的监察御史搅和得心神动荡,这才暗中参与了通济渠的这件事,说白了,人家也奔着升官发财来的。

第二个原因,杨玄璬折腾这件事,也是为了给谢直上眼药。

“通济渠青壮发生民乱”,为什么?

闹粮!

为什么要闹粮?

含嘉仓粮食还没有送过来,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罗县令雇佣的洛阳青壮,花钱自己卖粮,却因为粮价飞涨而卖不到足够的粮食!

粮价为什么飞涨?

因为谢直抓了洛阳粮商总会的林会长!

好了,真相大白,分责任吧……

谢直无故抓捕粮商,导致粮价沸腾,致使通济渠青壮民乱!

罗县令主导雇佣青壮,又因擅自卖粮不利,对通济渠民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却因其坐镇通济渠多日,也算有功,最终功过相抵。

杨士曹平灭通济渠青壮民乱,有功无过!

行了,真要是让杨玄璬成功的话,罗县令,白忙活了,谢直,罪在不赦!

这样一来,谢直必然入罪!

这就是杨玄璬的如意算盘,能够一举打掉谢直不说,还能把疏浚通济渠的功绩揽入怀中!

杨玄璬一想到这个,顿时忍不住热血沸腾。

此时,去请罗县令的张主事回来了,一个人……

怎么回事?

杨玄璬顿时不高兴了。

张主事向着杨玄璬行礼之后,一脸古怪地说道:

“启禀士曹,罗县令……罗县令请你到西厢细谈……”

杨玄璬听了,脸上怒色一闪。

“都这种时候了,还抱着他六品正堂的架子?你没跟他说明白,通济渠青壮民乱在即?”

张主事一听,一脸苦笑地说了。

“当然说了,不过……人家罗县令不以为意,坚持让我来请士曹移步西厢……”

杨玄璬也有点懵了,哎呀,这罗县令还真沉得住气哈,行,咱就去见见他!

想到这里,杨玄璬冷哼一声,抬腿就出了东厢房,直奔西厢。

……

却说高主事离了通济渠,快马加鞭直奔洛阳城中杜九郎的家宅。

杜家家宅不大,倒是很新,这是杜九领升任监察御史之后新置办的,他家本就祖籍巩县,也算是河南府本地人,能够在洛阳置办一所宅院,日后杜家子弟前来洛阳也算是有了个落脚地点。

甚至杜九郎还曾经畅想过,他现在官居监察御史,如果顺利的话,几十年之后最起码也是六部郎中,等到他卸任的时候,可以回巩县老家,也可以前来洛阳养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虽然自负才华横溢,怎奈出身地方豪强,朝中又没有真正的大佬支撑,等到致仕的时候能混上一个六部侍郎,也算是天高地厚了。

杜九郎甚至已经想明白了,要是实在不行,他就一直在御史系统混着吧,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御史中丞……无论哪一个级别,在东都洛阳都有御史台人员留守,如果他时运不济,不能在朝堂上青云直上,那么就留在御史台做东都留守,也不错……

正好,这套宅院就有了大用。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种考虑,置办这套宅院,他可是用了心,看大小、调位置、重新整修……正所谓“居长安,大不易”,在东都洛阳置办宅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别的不说,置办这套宅院,几乎掏空了杜九郎的家底,甚至还借贷了不少,但是他也心甘如怡……

高主事熟门熟路地来到杜宅门口,被杜宅看门的家人一眼就认出来了。

“高爷,您来了,快请进,我家主人正在恭候……”

别看高主事在杨玄璬面前伏低做小,时不时地还搭梯子、给台阶,把拍马屁都融入了双个人说话的点点滴滴之中,他到了杜宅之后,却相当的有面子,略作矜持地一点头,看都没看杜家看门人一眼,手一甩,缰绳就甩到了他的手上,双眼都没有错动一下,昂首挺胸就进了杜家,穿堂过屋,如入无人之境,直接闯进了杜九郎的书房。

杜九郎正在练字,一贴行书写得他神采飞扬,须臾停笔,仔细打量,颇为得意,正准备再接再厉,却突然看到高主事进了书房门,连忙放下手中笔,满脸堆笑打招呼。

“高大哥,您来了,快请坐。”

高主事都没说话,点点头,就坐在了书房的客位之上。

看他们两个人见面的情况,不知道的,还以为高主事是监察御史,杜九郎是个没级没品的河南府主事呢。

但是两个人就是这么接触下来,流畅而自然。

高主事坐在客座,瞟了一眼书桌上的书法半成品,撇了撇嘴,没多说,倒是直接对杜九郎吩咐道:“九郎,前几天谈好的事情,今天就是发动之日,一会你上朝之后,就可以直接弹劾了……”

杜九郎闻言,非但没有因为高主事言语中的颐指气使而生气,反而大为兴奋地问道:

“哦!?如此说来,通济渠那里……?”

“民乱在即!”

“杨士曹那里……?”

“都已经准备好了。”

说到这里,高主事不知道想起来什么了,面带冷笑,轻轻一哼。

“至于他准备的如何嘛……不好说……

不过,这里面跟你,跟我就没有关系了……

你上书弹劾,我会河南府报信……至于通济渠那里如何发展,就要看杨士曹自己的造化了……”

杜九郎根本不关心什么杨士曹,闻言哈哈一笑。

“杨士曹如何,九郎不管!

只要通济渠能闹腾起来,我就要给那张狂小儿好好的告上一状!”

杜九郎越想越是兴奋,忍不住再次开口。

“高大哥不知道,当日在金銮殿上,谢三郎简直张狂到了极点,竟然敢与天子硬顶!?

哈哈……这回通济渠出事,归根结底,就是他谢直悍然抓捕林大哥闹的!

这回直接逼出来民乱,我看他这个金銮殿上接了‘弹压粮价’的监察御史如何向天子交代!

实不相瞒,就九郎亲眼所见,天子恐怕早已对谢三郎动了杀心,只不过苦于没有动手的借口而已……”

不错,杜九郎的目标,就是谢直。

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谢直当了他杜九郎的路。

谢直没有调任御史台的时候,他杜九郎才是御史台中最年轻的才俊,如果顺其自然地发展,他就能一步一个台阶地稳步向上。

等到谢直一到御史台,“青年才俊”这个名头,自然被谢直抢跑了,最关键的是,第一个出使查案的任务,直接震惊了整个御史台,要是让谢直这么张狂下去,什么名声不名声的根本不重要了,他会直接抢在杜九郎的身前,一步步青云直上。

没办法,官场之上就是这样,一步慢,步步慢。

杜九郎早就对自己的官场生涯有所规划,又如何能够忍受谢直一步一步地压制住自己,况且两人之间还有私怨——那是杜九郎到了御史台的第一个任务,监斩张瑝、张琇兄弟,硬生生地让谢直利用朝廷各种制度给拖没了,任务失败不说,还把他杜九郎弄了个灰头土脸!

如今有机会让谢直万劫不复,他能不上心吗?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