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重生楚霸王> 第111章 得胜回城

第111章 得胜回城

铁根、二牛、小孟几人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蓦然发现来人竟是项羽身边的重臣武涉。

想到武涉提出的第三点,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的铁根,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向武涉磕头:“武,武涉先生,属下不该妄议军政,以致扰乱军心,还请武涉先生饶属下一命!”

武涉听了后,徐徐走到几人面前,冷冷地瞅了铁根一眼:“起来吧,念你初犯,便暂且饶过你扰乱军心的罪过,若有下次,定斩不饶!”

“谢武涉先生不杀之恩,属下再也不敢了!”保住小命,铁根千恩万谢地应诺。

当兵的时间长了,铁根心里很清楚,如果武涉真要追究他扰乱军心的罪过,立马砍他的脑袋,都是轻的。

武涉看着惴惴不安的几人,微微摆了摆手:“你们不用担心,更不要胡思乱想,大王智勇双全,这次出其不意设伏,必定能取得大胜!”

说完,武涉带着护卫准备离开,也就在这时候,城外突然传来马蹄踏响。

武涉投眼一望,黑暗中似乎有数万大军正向寿春城逼来。

出于谨慎,武涉连忙吩咐守城将士打起精神,以防不测。

没过多久,一个骑士飞速来到吊桥边,对着城头大呼道:“报,大王设伏,打得敌军全军覆没,武涉先生快快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大王入城!”

敌军全军覆没?

武涉嘀咕一声,心中本能地觉得这个消息有些不对。

如果说这次楚军伏击,取得了斩将杀敌的普通大胜,那可能性还挺大,但要说一战覆灭八万汉军,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难道这是敌军想要诱开城门而使出的诡计?

这个想法一在武涉脑海内出现,便一发不可收拾,武涉越想越不对劲,决定稳妥为上。

武涉一边命守城将士暂且不要打开城门,一边向报信骑士确认身份。

这一耽搁,位于中军的项羽心中疑惑,便策马来到吊桥处。

武涉一看到项羽,便知道自己误会了,连忙命守城将士打开城门。

等项羽进入城内,武涉立马向项羽请罪:“大王,属下判断失误,让大王久等,还请大王责罚!”

项羽翻身下马,笑着扶起武涉:“武涉先生无需如此,你行事稳重,不给敌军偷袭的机会,可以说是有功无过!”

“大王明察秋毫,属下佩服!”武涉称赞一句,然后忍不住问道:“大王,汉军当真全军覆没了?”

“没错!”项羽点点头。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得到项羽的亲口确认,武涉还是颇为震惊。

毕竟,这次来的敌军数量不少,而且领军将领和随军军师都不是无名之辈。

不过,一想到项羽以往的战绩,武涉又释然了,他朝项羽一拱手,诚心赞道:“大王料算无双,真乃神人也!”

项羽微微摇头:“武涉先生谬赞,本王虽然有几分能耐,却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本王没有三头六臂,也不懂得道术神通,哪里能和仙神作比。”

“这次的伏击战,汉军缺乏有效信息,领军将领又骄狂冒进,加上不听智者谏言,才露出巨大破绽。”

“当然,只靠这些外部因素还不够,我军斥候密切监视,大军因势利导,才抓住战机,先取得小胜,后来擒住陈平,命他劝降汉军残兵,才一举奠定胜局。”

项羽心里很清楚,这一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机缘巧合的因素挺大。

如果汉军知晓英布被灭的消息,他们或许都不会进入寿春城地界。

如果以卢绾为首的汉军将领,能够完全采纳陈平的建议,那楚军莫说完胜汉军,就连占占汉军的小便宜,都有些困难。

不得不说,陈平真的很识时务,这种人虽然有些让人不耻,但他有真本事,且因为识时务,平时办事往往会让人主颇为满意。

武涉并不知道项羽心中的想法,此时,他完全被项羽这种胜不骄的风度所感染,心中暗暗感叹:“能在大王这样的明主麾下效力,是所有臣子最大的幸运!”

第二天,项羽赐下银钱、酒肉犒赏全军,并在府衙设下酒席,宴请麾下文武。

会客大厅内,项羽端坐主位,下方,武将居左,文臣在右。

每人面前一张桌案,上面摆满了鸡鸭鱼肉,还有美酒水果。

大胜之后,众人心情愉快,推杯交盏,喝得是酣畅淋漓。

席间,项羽封陈平为王府主簿,并告诫他用心做事,莫要犯了军法。

主簿这个职位在项羽麾下的文官体系中,算得上是排行第三的要职。

这个结果,这份信任大大出乎了陈平的预料,本来有心藏拙的他,决定尽心做事。

处理完陈平的事情,大家又开始推杯交盏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武涉持樽上前,向项羽敬道:“恭喜大王先除叛逆英布,又灭刘邦爪牙,如今我军要拿下整个长江以南,已再无大的阻拦,实在是可喜可贺,末将敬大王一樽。”

项羽笑着点点头,将樽中酒水一饮而尽。

丁义开了头,其余文武也相继敬酒祝贺,项羽心情不错,来者不拒。

敬完酒后,大厅内气氛异常热烈,处处欢声笑语。

酒宴结束,项羽召集武涉、陈平、丁义、徐清、孟远等文武到书房议事。

项羽这书房原本属于英布,里面布局清雅,主位后的墙壁上挂着两副大型山水画,两侧书架则摆满竹简,加上窗前的几株盆景,显得颇有格调。

等众文武到齐,项羽笑着开口道:“近来的战事,诸位都辛苦了,等我军一统长江以南,本王再集中封赏。

武涉、陈平、丁义、徐清等文武听了后,连忙躬身施礼:“为大王效命,不求封赏!”

当然,众文武只是口头说说而已,项羽如果当真,那就是傻子。

众文武投效明主,参与诸侯争霸,为的不外乎出人头地与升官发财。

只不过,古人含蓄,往往会找遮羞布来遮掩一番而已。

铅笔小说 23qb.net

<=10目录+书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