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重生楚霸王> 第124章 氏族分裂,人才选拔

第124章 氏族分裂,人才选拔

昭顾心想这景榆是在作死啊,随后又看向其他几个家主:“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除了屈家家主屈牧沉默外,其余几个氏族家主都点了点头:“昭家主,我们家族中的俊杰,都已经有了妥善安排,就不用入仕了。”

“说起来,反正是大王主动示好,还这么矫情做什么。”

“我们打算派些偏房子弟去,这样也能缓解一下家中主脉与支脉的矛盾。”

“再说,我们一直以来不都是这么安排的么?现在只不过是名额增加了一些而已。”

昭顾听得暗暗摇头,出于平日里的交情,他还是好言提醒道:“诸位,这个你们还是从长计议一下吧!”

昭顾确实是好心,可听在景榆耳朵里,却很不是滋味:“昭家主,这就不劳你操心了,说起来,你昭家可真是厉害啊,不但老早就和大王搭上了线,甚至我还听说你准备将长子送到大王身边,这手段真是……”

“依我看啊,要不了多久,这楚地第一氏族的名头就要落到昭家身上了。”

景榆的话有些尖锐,酸味也很浓,可各家主听了后,却心有戚戚然。

氏族豪强之间,既有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合作,也有因为利益而出现的竞争。

之前如何暂且不论,现在楚地形势重新洗牌,没有哪个家族愿意落后,也没有哪个家族愿意看到其它家族冒头。

昭顾年近花甲,多年的风风雨雨,让他一看各家主的神情,就大概猜到他们的心思。

本来,昭顾基于传统观念,虽然准备向项羽靠拢,但依旧会保持和各氏族的联合。

现在各氏族如此不知进退,不懂分寸,却让他心生反感,让他产生了唯恐避之不及的想法。

“既然诸位有了安排,那老朽就不再多嘴,只希望诸位能够三思而后行,莫要自误。”

话不投机,半句也多,昭顾微微拱手,便告辞离去。

屈牧见昭顾如此果决,心中不由触动,心想自己是不是也该做出决断了。

其他家主的脸色则很不好看,特别是景榆,等昭顾走远后,直接辱骂道:“莫要自误?我呸,倚老卖老!”

十二月十二日晚,蒯通、陈平似乎得到了一些消息,急急找到项羽:“大王,据细作来报,楚地八大氏族中,除了昭家和顾家外,其余氏族似乎准备推荐一些歪瓜裂枣来敷衍大王。”

项羽霸目冷寒:“敢敷衍本王,看来,他们是敬酒不吃,想吃罚酒了!”

“那不知明天各氏族推荐过来的人,具体该如何安排?”

“这个嘛……”项羽凝神想了想,回道:“明天由你们来审核各氏族举荐过来的人,有真才实学的,就当场录用,没有真本事的,那就让他们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只是这么一来,各氏族推荐过来的有用人才,怕是会极少。”

“所谓宁缺毋滥,从氏族招募的人才少又有何妨?”

“宁缺毋滥这个原则没错,只是眼下大楚百废待兴,人才不足必然会影响大楚崛起的速度。”

“这一点你们无需太过担忧,等氏族豪强这边招募结束,你们就以本王的名义,在各郡建招贤馆,贴招贤榜文。”

“建招贤馆?贴招贤榜文?大王莫非是想招募寒门或是在野人才?”

“不错,乱世人杰辈出,在野人才为数不少,如果能将他们纳入麾下,大楚人才短缺的问题,必可大为缓解。”

“大王此策着实可行,在野人才不像氏族出身的人才,有诸多利益羁绊,一旦投靠,必定忠义实干。”

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三人又讨论了一番具体如何建设招贤馆和编写求贤榜。

也就在这时候,项羽又想到了另外一个获取人才的途径:“蒯通先生、陈平先生,本王准备设立一个政事堂。”

“这个政事堂对外招人时,只要年纪十五到二十五岁,身体康健,耳聪目明者,不论是寒门亦或农家子弟,都可以进入,由政事堂负责供给衣食。”

“政事堂每天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熟悉公文和衙门事务。”

“学成通过考核者,便调往辖下各县成为属吏,以后根据成绩提拔为正经官身。”

设立政事堂,可以说是解决基础人才问题的一大杀器。

只要切实运行起来,基本上可以保证基础人才无忧,而且这种基础人才在忠诚方面,还有一定的保障。

蒯通听得眼冒精光,朗声赞道:“大王深谋远虑,属下佩服,有大王设立政事堂这一策,大楚将再无人才之忧。”

与蒯通只看到政事堂的好处相比,陈平却是看到了更多。

设立政事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在挖楚地氏族豪强的根子,放的更远一些,甚至可以说是在挖七国旧贵族安身立命的根。

陈平洞彻世情,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提出了心中的担忧:“大王,建立政事堂确实有诸多好处,可这关系到整个天下取士的潜规矩,如果应对不得当,怕是会遭到七国旧贵族的反对。”

自秦亡乱世起,天下各地已断绝正规的人才选拔途径,这时候,各方诸侯选拔人才的法子,已贴近汉朝时的举孝廉。

何谓举孝廉,即由地方长官考察推荐,孝是指孝顺亲长,廉是指廉能公正。

虽然被举荐的不一定是孝子和有德行的人,但大部分都是七国旧贵族的子弟。

甚至因为项羽建立大楚后,只重军事,不重文治,使得楚国的人才选拔权利被各氏族豪强暗中攫取。

当然,如果楚地各氏族推荐的都是人杰,那倒也无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各氏族推荐的往往是没有出路的族中子弟。

这些氏族子弟不但能力平庸,还颇为贪婪,担任官职后,往往鱼肉乡里,中饱私囊。

楚地各郡县的官员名额,大部分被氏族豪强包揽,而各氏族内部名额的多少,又由各氏族的实力来决定,各世家内部的名额,则由各家主来定。

楚地的氏族豪强按这个套路已经操作了多年,所以,之前项羽让各氏族举荐人才,他们才会以平常的套路来办事。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