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王冠> 第二百六十七章 明仁宗的面子,我不给又怎样?

第二百六十七章 明仁宗的面子,我不给又怎样?

继续南下,用句矫情的话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倒是有一些趣事。

车马颠簸。

许吟和于彦良担任马夫,黄昏、绯春和张红桥坐在马车里,绯春无所事事,拿了具古琴有意没意的拨弄,跟了徐妙锦这许多年,也会一点。

这个一点是谦虚的说辞。

黄昏则拿着书看,要准备今年的秋闱,所以看的全是些四书五经相关的“状元秘籍”,但有不解之处,一一点墨,等回到应天,找高贤宁释惑。

叔父黄观和徐辉祖一起,受朱高煦的池鱼之殃,本来是要北上支援朱棣,因为朱棣班师,于是重回福建安定当地局势。

估摸着最后会在福建出仕。

这一点黄昏不急。

黄观的出仕,必须要他的真心实意,否则尸位素餐,白瞎了六首第一的三元状元之才。

张红桥坐在一畔。

人微言轻,一直没曾说话。

别说,在客栈一番梳洗,换上绯春给她买回来的合身衣裙,让众人眼前一亮,小姑娘竟然颇为出尘。

五官不算绝美,六七分的小美女。

关键是气质。

谈吐之间,尽显读书人的斯文秀气,又有女子该有的涓涓柔意,与她交谈,便如沐春风,很容易让人想到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大家秀女。

许吟甚至有点后悔,早知道就自己养了。

黄昏倒没太在意。

有徐妙锦,有绯春,他已经很知足,况且黄昏心中还有一些人,没空去在意张红桥这朵野花——这女子和赛哈智送的西域妖姬不一样。

西域妖姬好处置,基本上就是情欲的事情。

而张红桥这种诗书女子,你若只有情欲,那她很可能会像花儿一样枯萎,搞不好写点名传千古的诗句来,自己就成了万人唾弃的李甲。

嗯,就是让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那位。

旅途漫长。

黄昏有些头胀,放下书,喝了口凉茶,掀开帘子望了望外面。

一片荒凉。

大明疆域虽广,但明初人口不算多,是以走在广袤大地上,大多是荒烟蔓草,还要再休养几年,才能达到处处稻田的盛世风光。

天气分外闷热。

兴许要下雨了。

黄昏收回视线,放下书,问前面,“何时到驿站?”

许吟没好气的道:“还早。”

黄昏嗯了声。

张红桥忽然轻声道:“奴婢多嘴问一句,还请大官人莫要见怪,您既然已有官身,为何还要看书准备今年的秋闱,岂非是多此一举?”

黄昏笑了笑,“你怎么知道我有官身,又为何不能认为我只是个富贾?”

张红桥看了看前面,“能让锦衣卫作为扈从的,富贾可没这个资格。”

于彦良配的绣春刀。

黄昏点头,本着打发时间的心态,笑道:“也对,至于你说的多此一举,其实是你们粗浅的看法,我虽然是恩赐同进士,也是锦衣卫官员,但要知晓一事,盛世的朝堂,终究还是文臣的朝堂,有个正儿八经的功名,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顿了下,道:“只有官职加上进士的身份,说的话才能让朝中那些进士老爷们信服,否则在他们眼中,你始终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人物,可知狄青和韩琦的故事?”

狄青是大宋的涅面将军。

除去岳飞不算的话,狄青大概算是大宋的第一名将,因为做过枢密院副使,又称为狄相公。但狄青出身不好,年少时因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

也因如此,狄青面有犯罪的刺青,是以在战场上,便以铜面具覆面,一则是遮住刺青,另一个嘛,咱们的狄相公有点“小帅”。

因此有涅面将军的说法。

而这不得不提一下韩琦。

韩琦是狄青同时代的读书人,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因宋朝政治环境重文轻武,韩琦作为文臣,对如日中天的狄相公并不感冒。

有一次宴会,一个女伎对狄相公喊了个“斑儿”,由此引发一系列事情,最终导致韩琦和狄相公的那一次名传千古的交锋。

所以才有“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

这句话让大宋文人骄傲了几百年。

狄相公虽然做到了枢密院副使,但他一直受到文臣排挤,倒是有点奇怪,狄相公被排挤之后,韩琦竟然又为他说好话。

其实大宋的文臣心里明白,狄青这样的人对国家而言何等重要。

但他们要巩固文臣的地位。

所以又不得不把狄青排挤出权力的核心圈子——枢密院副使的位置,是动了文臣的蛋糕,这个位置一直都是文臣担任。

张红桥闻言颔首,“知晓,连狄相公这样的人都因为没有功名而被排挤,若是大官人你没有个一二甲的功名傍身,在朝中文臣之间,也会像狄相公一样,哪怕官职再高,也被人瞧不起。”

黄昏笑了,这女孩懂的还多。

可惜终究是女儿身。

连刘莫邪也只能做个民间“女秀才”,张红桥看再多书也无法出仕,这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对张红桥道:“府中丫鬟已经够用,你回到应天,跟着绯春一起照顾夫人的起居,若是喜欢的话,抽空多看看书。”

黄府众人,还是不要有太多白丁,拉低了自己的档次嘛。

张红桥眼睛一亮,“真的?”

黄昏笑而不语。

看得出来,这女孩是真心喜欢看书,一提到她可以看书,眼睛就亮了,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青春的朝气。

倒也多了个心眼。

抽空给舅子徐辉祖去封信,让他派人去福州城外的红桥彻查一下,是否是有张红桥这个人——吃一亏长一智,黄昏可不想再弄个女版杜金明出来。

一路奔波,在最炎热的七月抵达应天。

近城郭,先到十里折柳亭。

黄昏预计,大概只有队友赛哈智来迎接自己,朝中认识的人不多,顾佐、向宝是两位直臣,御史顾佐,顾独坐的雅号不是说说而已,而向宝身为应天府尹,也不会阿谀奉承。

这么一想,黄昏觉得分外寒凉。

同是天子宠臣,自己和纪纲在朝中的待遇真是天差地壤之别,据说纪纲返回应天的时候,出城到十里折柳亭迎接他的人,几乎半个朝堂。

自己却只有赛哈智一个。

能不扎心么。

不出意料,赛哈智果然带着几个南镇抚司的锦衣卫来到十里折柳亭迎接,又出乎黄昏意料,在十里折柳亭外迎接他的还有一批人。

十余个卫士,几个内侍宦官,一位臃肿的青年。

大皇子朱高炽!

黄昏惊惧交加。

明仁宗的面子……够大!

但朱高炽你疯了么。

朱高炽现在还没封王,一般而言,封王是确定太子人选的时候,所以三兄弟都只是郡王。

如果不是自己这只蝴蝶扇动了翅膀,三兄弟今年会封王。

朱高炽虽然没封王,但在应天兼国理政,从某方面来说,这是准储君待遇,这时候绝对不能行差踏错一步。

你倒好,跑到十里折柳亭来迎接我黄某人。

你不怕死,我怕死啊。

这事要传到朱棣耳朵里,他会怎么想?

朱棣会想,好你个老大,还没坐上储君的位置,就开始拉拢老子身边的臣子,等你坐上储君位置,岂非要把老子架空?

得了,储君不能给你。

同时朱棣还会想,好你个黄昏,说的冠冕堂皇,绝不掺和立储,结果回到应天就和老大搅在一起,欺君嘛。

朱棣不会杀朱高炽,但杀黄昏,还是能忍心。

要知道,朱棣对黄昏起过几次杀意。

都是真心想杀。

所以黄昏一看见折柳亭里那大腹便便走路都要人扶,此刻满身大汗期翼的望着自己的未来明仁宗,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大爷嘞,你这是在作死。

你自己作死就算了,为何还要拉上我垫背,我这一身骨头,没你那一身肥肉经得起朱棣的敲打啊。

心中思绪电转。

不行。

得撇开和朱高炽的关系——现在还不到站队的时候。

我还没想好打算做谁的扶龙之臣!

朱高炽虽然文治出采,但我黄某人想要打造的大明帝国,从理性上来说,朱高煦那样尚武的君王更合适。

何况朱高炽登基一年驾崩,朱瞻基登基可是棘手事。

朱瞻基不好忽悠。

更不是能被轻易掌控的人。

铅笔小说 23qb.net

<=29目录+书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