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四六三章 王在晋的谋划(拂袖沾风生日加更)

第四六三章 王在晋的谋划(拂袖沾风生日加更)

见了心腹之后,朱由校也就没有在山海关口停留的必要。

一行人直接进了山海关。

而进入山海关后,朱由校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王在晋。

这位大明的广宁巡抚,也算得上是朱由校的心腹之臣。辽东这个地方本来就不是谁都能够来做官的,何况是这样关键的位置?

现在辽东说的算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熊廷弼,另一个就是王在晋。

这与他们的官职无关,而是他们在皇帝心里面的位置。最好的体现就是他们的题本随时能递给皇帝看,看了之后皇帝就会答应。

这种信任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给予的,这让熊廷弼他们在辽东把官位坐得很稳。

得知皇帝陛下来了辽东,王在晋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见到朱由校之后,王在晋连忙行礼道:“臣王在晋,参见陛下。”

朱由校看了一眼王在晋,站起身子从椅子上走了下来,径直走到王在晋的身边,伸手将他搀扶了起来说道:“爱卿免礼吧。”

等到王在晋站起身子,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才说道:“辽东苦寒之地,爱卿在这里殚精竭力戍守,辛苦爱卿了”

“为陛下尽忠,这是臣应该做的。”王在晋连忙说道。

这其实都是官场上的套话。皇帝表现出了对你的关心;作为臣子,你就要表现出感激。

在这一次看似简单的行动当中,其实完成了一次收买人心和交付忠心。一方面是君臣之间,另外一方面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看了一眼在身边的魏朝,朱由校说道:“给王爱卿搬一个凳子,朕要和他坐下聊。”

这种行为就表示对王在晋的尊重,也是一种重视的表现。

等到王在晋坐下之后,朱由校才说道:“辽东的局势现在很稳定,爱卿功不可没。朝中已经有人上疏给朕,想要把爱卿调回到朝中去。”

“像爱卿这样的人才,又为朝廷立下了大功,不应该在辽东这样的地方蹉跎,应该回到朝中去做更多的事情。”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有人想让你升官了。

对于王在晋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稍稍想一想,王在晋就明白了,这是朝中有人想让他把辽东的位置让出来。

所有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辽东马上就要打仗了。陛下这一次亲自到辽东来,为的就是布局。

最近这一年多以来,辽东的局面也一直都在好转。朝廷给的钱也多了,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也装备上了,军户的日子也好过了,军队的战斗力也上来了。

可以说,一旦时机成熟,辽东必然会有一场大仗。

而陛下成立了参谋处,军功封爵的事情也在实行,那么辽东这一战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

在很多人看来,辽东这一战肯定能够打赢,他们只要能够掺合一把,那就能够捞到很多的功劳,甚至能够封爵。

那么自然就有人眼红、有人想掺和。王在晋的位置就很关键了。

王在晋说道:“臣听陛下的。陛下觉得臣该在哪里,那么臣就在那里。”

这个回答看起来很油滑,可是在王在晋的这个位置上,他已经是封疆大吏了,按道理怎么回答都可以。

如今他这样的说法只能说明一点,就是在表忠心:如果陛下你想换个人来领这份功劳,那么臣也让出去。

事实上,和这样聪明的臣子打交道,真的是一点都不费力气。

朱由校说道:“朕已经拒绝了他们,爱卿可能要在这个地方再干几年了。”

意思很明显,你暂时走不了了,也不用担心功劳被人抢去。

王在晋还真的就松了一口气。

他在辽东已经经营出了大好的局面,朝中有人想伸手摘桃子,他还真的挺担心这件事情的。

现在有了陛下的保证,他就放心了。

虽然现在王在晋也立下了一些功劳,回到朝中也会升官,可是如果他在辽东把事情做完,那功劳就不一样了,再回到朝中也会做更大的官。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的,所以王在晋根本就不想走。

“不说这些烦心的事了。”朱由校语气随意的说道:“和朕说说你到辽东之后做的事情。”

“是,陛下。”王在晋连忙答应道。

随后,他便把自己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朱由校。他如何训练士兵、如何加固城防、如何结交蒙古,每一件事情都说了一遍。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的神情有一些古怪。

王在晋居然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王在晋也想要拉拢和分化蒙古和建奴,只不过王在晋的权力不够,所以做起事情来倒没有那么多的手段。

不过王在晋做的也是实打实的工作,还真让他拉拢到了人。

“你怎么选择了内喀尔喀五部?”朱由校看着王在晋直接问道。

这是朱由校没有想到的,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拉拢朵颜三卫是最合适的;从实力上来说,拉拢林丹汗是最合适的。

前世的大明不就是拉拢了林丹汗吗?只不过前世王在晋没有机会主政一方,也没有机会在辽东说了算,更没有机会实现他的理想。

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王在晋的选择不一样了。

王在晋倒是不慌不忙,说道:“臣原本是没有注意到内喀尔喀五部。可是到了辽东之后,臣就发现蒙古也不是当年的蒙古。”

“自从林丹汗登位之后,看起来是声势浩大,可实际却远不是那么回事。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尔喀更不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为敌。”

“在这些部落当中,有一些与大明有接触,甚至能够为大明所用。臣最早注意到的也是朵颜三卫。可是这么多年了,朵颜三卫是什么德行,想必大明很多人都知道。”

“墙头草随风倒,这样的人根本就靠不住,也不值得交往。如果真的用他们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背叛你。”

“而在其他部落当中,科尔沁部与建奴的牵扯最深,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部位。所以臣也没想与他们有交往。”

“但是内喀尔喀就不同了。臣已经了解到在萨尔浒之战之时,努尔哈赤率军围攻铁岭。内喀尔喀中最有实力的宰赛(斋赛)率万人援明,不料抵城时铁岭已失守,其后又与野猪皮兵交战,大败。宰赛及其二子与巴克、色本、桑噶尔等均被俘获。”

“内喀尔喀一直就与建奴有仇。在这件事情之后,他们也曾经请过林丹汗,希望林丹还能够帮助他们把人要回来,甚至想联合林丹汗一起讨伐建奴。”

“只不过林丹汗都没有理睬,内喀尔喀的局面就一直不太好。当时努尔哈赤正以铁岭之战中所俘的“奇货”宰赛为人质,要挟内喀尔喀与自己结盟。”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内喀尔喀只能答应和努尔哈赤结盟,可是心里面却一直不开心。在漠南的这些蒙古部落当中,内喀尔喀是最合适和大明结盟的人选。”

“臣到了辽东之后,一直在积极地与内喀尔喀他们接触。之后臣就发现,内喀尔喀当中有很多人都是亲近大明的,他们不满意努尔哈赤,也不满意林丹汗,他们需要大明的支持,希望能够和大明一起做些什么。”

朱由校看了一眼王在晋,没有揭穿他的话。

事实上,王在晋话里面表达的意思要更深一些,那就是内喀尔喀是有野心的,他们不想一直做别人的附庸。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需要大明的帮助。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内喀尔喀最终选择了翻脸,五个部落有的被努尔哈赤灭掉了,有的被林丹汗兼并了。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王在晋说的是可以相信的。

这就要说说林丹汗的另外一个缺点,这个人很小气,没有大汗的心胸。

现在的蒙古可以说四分五裂,但是林丹汗想要的却不是统一整个蒙古,而是像一个部落之主一样不断去侵略和吞并其他的部族。

这引起了很多部族的警惕。尤其是在内喀尔喀的事情,林丹汗不但不出手帮忙,还在旁边看热闹等着捡便宜,这样的大汗怎么可能服众?

这边的部落离建奴比较近,随时都可能被袭击,林丹汗也不帮他们撑腰,总想着借建奴的手消灭这些人,然后自己吞并这些人的草原和部落。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大汗?

原本的历史上,战败的内喀尔喀部落前去投靠林丹汗,林丹还把他们的首领杀了,把他们的部落吞了。

这样的大汗,怎么可能不让人寒心?

铅笔小说 23qb.net

<=03目录+书签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