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铁血使命>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国军的迎战准备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国军的迎战准备

在李国耀的命令下,暂九军各部队迅速开始集结,然后于5月2日深夜悄然渡过微山湖,进入鲁西南地区!

而后在温德彪所部的接应下,部队一路向北,直奔冀南而来!

与此同时,一纵、二纵以及海城支队的但个步兵团由各地紧急调往熊耳山弥补空缺!

在这些部队调动的同时,皖中地区的江南游击队总部也接到了李国耀的秘密调令,所部主力由西风头向北调动,今后作战区域以蚌埠以北地区为主,防区与卢文龙所部相连。

此外,远在大别山的黄大麻子也接到了李国耀的命令,所部主力立即集结,老弱妇孺留守黄花寨,青壮部队即日起赶往山东战场。

如果说以前的李国耀是在韬光养晦,现在变有意识的开始聚拢兵力了!

因为李国耀知道,在接下来的半年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局势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小心谨慎了。

扮猪吃老虎固然爽,但一直被人拿捏也不像那么回事儿,该秀肌肉的时候还得秀秀!

话说日军这边兵力调动频繁,自然也引起了军统局的注意,很快相关情况就被送到了蒋委员长的桌头!

得知日军似乎准备对晋南用兵,老蒋顿时响起不久前苏联顾问的提醒,早在半个月前崔可夫将军就就告诉经济部部长翁文灏,中国“应防(日军)侵攻昆明,及陕西同时并攻”。

崔可夫的推断当时并未引起重庆方面的注意,当时包括老蒋在内所有军政大员的目光都被《日苏中立条约》签订这件事情所吸引。

但是现在看来崔可夫的推断是正确的,日军确实有可能进攻陕西,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条山。

当下,老蒋当即命人将国民政府军政部门的四巨头都叫来,询问前线的情况。

当老蒋问道山西战场的情况的时候,军令部长徐永昌的回答是:“山西南部及豫北敌增兵之讯,几于无日无之,其气势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亦似敌必取洛阳西安者,洛阳判断如此,而情报亦确如此”。

而军训部长白崇禧的回答是:“晋南之敌,似将夺取我中条山,企图彻底肃清我黄河左岸之部队,尔后进犯洛阳、潼关,以威胁我第五战区之侧背,或西窥长安。”

此外政治部长陈诚也有相同的观察,认为日军大举增兵山西战场,似乎是要进攻晋南。

为此,重庆的这帮高级将领当即商讨应对之策,随后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

根据第一战区不久前发来的电报显示,第1战区当时指挥的部队共有8个集团军。

在黄河以南的部队、有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驻于郑州及以西的巩县和新郑向南一带地区,对中牟、开封和黄河以北温县的敌第35师团进行警备。

在巩县至洛阳以西的新安黄河南岸,驻有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

在新安以西至潼关的黄河南岸,驻有李家钰的第36集团军。

在信阳以北至驻马店一带,驻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

在南阳及叶县地区,驻有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但因该集团军装备较好,其编制人数亦多,故将其机动使用于第1和第5战区,并不单单受第一战区指挥。

目前第1战区在晋南的部队计有3个集团军又3个军,分驻于黄河以北晋南的中条山和晋东南的太行山。

在中条山区之西部、以平陆县的茅津渡以东至垣曲一线以北,驻有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孔令恂的第80军。

从垣曲至孟县以东的贾营、南庄一线以北,驻有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和裴昌会的第9军。

在太行山以东的河南省林县与河北省的涉县,则驻有庞炳勋的第24集团军,而范汉杰的第27军驻于长治东南的陵川县。

看起来虽然兵力不少,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中条山一线的部队都是杂牌军。

这些部队明面上是集团军或者是军一级的编制,但实际上各部队都缺额严重,而且中条山地区地贫人穷,又不是什么产粮区,十几万部队进驻这里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即便是如此,依旧有不少部队吃不饱饭,大部分部队的给养都只能现供现,很少有存粮。

为了吃饱饭,不少部队不得不吃空饷,要么就是组织部队经商,所以整个中条山整的乌烟瘴气的。

这也就罢了,最让人担心的是,大战在即,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却不在河南,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原因是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拒绝**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排挤,不见谅于蒋,于不久前到重庆述职后,被软禁在峨嵋山未归,此时在第一战区主持工作的是军政部的何部长。

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担任中条山地区抗日主力的孙蔚如部也被调走了!

主帅不在,守军主力也不在,这仗怎么打?

当下陈诚和徐永昌建议老蒋,先把卫立煌放回第一战区主持大局,最好是能将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也调回中条山。

但是很可惜,这个建议却被蒋否决了!

随后,蒋密令远在洛阳的何应钦主持前线事务,应对日军的这次进攻。

根据前线的情况,重庆的军令部根据敌、我状况、作战方针、兵要地志等,对在晋南作战曾研究了如下的3个方案,交由第一战区这边作为参考。

第1方案:主力向黄河南岸撤退,巩固河防。

第2方案:乘敌集中未毕,制敌机先,以击破其攻势。

第3方案:采取机动战术,变内线为外线作战。

..........分割线.........

接到重庆方面的密令之后,何应钦当即在洛阳第一战区长官部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一、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参加的军事会议。

根据各方提供的情报,何应钦判断:“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

指示:“为确保中条山,93军应相机以一部由北向南,27军由东向西,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民国廿九年四月前之态势。”

“同时,与晋西军及第二、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而歼灭之。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

随后,第一战区长官部进一步做出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企图的判断,当下命令前线的部队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道路,并先制出击打破敌之攻势。

在上述判断指导下,中条山地区的国军主力7个军进行了相应配置:

第9军裴昌会部在豫北重镇济源!

第43军赵世铃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

第17军高桂滋部在绛县地区!

第3军唐淮源部、第80军孔令恂部在闻喜、夏县地区,冯钦哉部第98军武士敏部在董封镇一带,第15军武庭麟部在高平地区。

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

何应钦的指示,实际上是否定了向黄河以南撤退的第1方案,决心坚守中条山地区。

随后,军令部根据日军在山西省南部集结的情况,认为敌由中条山的东部沁阳、济源和北部的横岭关、皋落攻向黄河岸边垣曲的企图已经明显。

因而决定,首先打破日军东、西两路之进攻,于5月2日令第1战区:以1个军向东路的高平、博爱,另以1个军向以西之闻喜、侯马、夏县采取攻势,以击破敌之进攻。

另令:第2战区的晋西部队向同蒲路,第5战区在黄汜区以东的部队向陇海路发动攻击,牵制各当面之敌。

........

铅笔小说 23qb.net

<=16目录+书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