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唐朝贵公子> 第二百六十四章 至死方休

第二百六十四章 至死方休

此时站出班来的乃是只是一个寻常的大臣。

没什么出奇。

这也并不让李世民觉得有些意外。

因为历来朝中的巨大争议,都是一些看上去不太重要的大臣站出来挑起的。

这更像是某种导火索,真正位高权重的人不会站出来轻易开口说话,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需要有转圜的空间,而对于那些年轻一些的大臣们而言,他们则不在乎这个,毕竟他们年轻,还有的是机会,不妨先积攒自己的名望,哪怕因此而触怒了天颜,大不了罢黜,可名望在此,将来迟早还要起复的。

这里头有一个深沉的逻辑,表面上他们是仗义执言,可实际上,却说了某一个群体不能说的话,开了这个口,只要社会的基础不变,世族拥有足够立足的资本,那么即便获罪,也不过是短暂的蛰伏而已。

李世民凝视着这个年轻的大臣,一字一句道:“卿何人?”

这年轻人道:“臣杜青。”

李世民几乎不多想,目光便落在了杜如晦的身上,不用去想,这一定是京兆杜家的子弟。

杜如晦面露苦笑,李世民只看杜如晦的神色就知道,虽然同为京兆杜家的杜如晦颇有几分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的勇气,可是这并不代表,整个杜家也愿追从杜如晦。

毕竟,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

某种程度而言,杜如晦越是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暧昧,倾向于宫中,杜家人则越担心杜如晦给家族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他们则越要站出来,向其他人自证自己的清白。

李世民平静道:“卿何出此言?”

“敢问陛下,吴明因何而反?”

李世民并不急着揭露答案,而是看向这年轻气盛的大臣:“卿以为呢?”

“吴明谋反,是因为邓氏的缘故啊,邓文生有罪,可是邓氏何辜,陛下大肆株连,以至宇内震恐,天下哗然,吴明之反,不过是因为这大兴株连所引发的后患而已。一个吴明,不过是区区刺史,他一谋反,则扬州世族尽都影从,难道……只是区区一个吴明,不忠不孝。这扬州的世族以及官吏,也都不忠不孝吗?臣以为,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一个吴明,而在于陛下。”

李世民手微颤:“噢?在于朕什么?”

杜青慨然道:“在于陛下效法隋炀帝之事,以至于那些积善之家心生疑虑,钟鼎之族心怀恐惧,臣子们已无法预知天威,惊恐交加,这才是吴明等人谋反的缘由。凡事追根溯源,便能寻觅到解决的办法,陛下现在要征讨叛贼,却不对叛的缘由进行追溯,其结果就是反叛愈来愈多,朝廷的军马疲于奔命。陛下,臣以为,此事关系极大,在此存亡之秋,陛下理应明辨是非,明察秋毫。”

“朕不能剿?”李世民看着这侃侃而谈的杜青,面上依旧没有表情。

杜青正色道:“臣以为,可派一天使,前往扬州,述明陛下的心意,那吴明等人,自然而然也就愿意束手就擒了。”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陛下必须对诛灭邓氏……”

李世民随即道:“那么,朕就派卿去如何,卿家八百里加急,前往扬州,去见那吴明,朕的讨伐大军,随后就到,卿家若是能说动,固然是好,若是说不动,朕起兵为你报仇。”

杜青:“……”

杜青感觉陛下这是吃错药了。

几个意思?

招抚叛贼,本意是让你李二郎承认错误和过失,保证诛灭邓氏的事绝不会再发生。

可你却让我去劝降?

自己只是说说而已。

鬼知道那吴明因为什么缘故反叛,单靠我这一张嘴,若是人家大怒,砍了我的头颅怎么办?就算不砍头颅,一旦挟持了自己,与官军作战,到时兵荒马乱的,自己的小命也休矣。

杜青一时懵逼。

“既如此,朕便下旨……”

“陛下……”杜青大怒,他感觉李二郎侮辱了他,这分明是故意的,作为臣子,君王是不应该这样羞辱自己的,杜青昂首道:“陛下难道不知道问题的根本,招降吴明,并非是根本,而陛下滥杀无辜,效隋炀帝旧事才是根本所在。陛下怎可避重就轻?”

李世民突然大喝:“避重就轻吗?”

杜青万万没料想,方才还冷静的李世民,下一刻突然反目。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更是鸦雀无声。

“朕避重就轻又如何?”李世民凝视着杜青。

杜青:“……”

“朕再来问你,朕诛灭了邓氏,又如何?”

杜青一口血要喷出来,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方才口若悬河所说的话,固然引经据典,而且很有道理,可自己的道理,一切都在对方讲道理的前提之下,方才可以使人信服的。

那么,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是……

如果对方……他不讲道理呢?

“吴明要反,尔口口声声,为吴明辩护,认为他不过是因为邓氏被诛灭之后,心生恐惧而已。这些话,没错,朕也相信,他如何能不恐惧呢?邓氏犯罪,他吴明罪责也不小。邓氏侵扰小民,他吴明就没有吗?现在害怕了,惊惧了,不知所措了,于是便敢反,带着军马,围困朕的弟子,这是臣子所为吗?这是乱臣贼子!”

李世民厉声大喝。

殿中的人都不做声。

李世民随即虎视杜青,双目有着锥入囊中一般的锐利,他而后一字一句道:“杜卿家左一口吴明如何如何,右一口朕如何如何?现在吴明已反,贼子杀戮官军,这历朝历代,贼杀官,官杀贼,本是理所当然之事。可你处处为吴明袒护,为他辩解,朕只问你,尔是贼,还是官?”

杜青心一沉。

这是不讲道理啊。

“贼子作乱,不可一概而论。臣以为……”

“少来此绕圈子,朕只问你,尔为官,为贼?”

李世民显然失去了最后的耐性。

他甚至已想好了,对方若是敢说一句为贼,便立即命殿中禁卫将这家伙直接用金瓜锤死。

杜青脸色铁青。

士人是不喜欢做选择题的,他们喜欢做阅读理解,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发出一大通的感慨,他们说话和行事,历来喜欢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唯有如此,才显高明。

可陛下显然过于简单粗暴了。

李世民的大喝,让他心里一颤,他原本还准备了一大通的理由,来给吴明辩护。

当然,给吴明辩护的目的,不是因为他和吴明有什么私交,目的在于,正好借着这个吴明谋反,来告诫皇帝,诛灭邓氏的事,是万万不能开这个先例的。

只是,李世民此刻死死的凝视着什么,他没这么多时间和一个杜青在此纠缠。

杜青稍一犹豫,最后垂头道:“臣,自然是官。”

李世民冷笑:“朕看你不配为官,食君之禄,却心向贼子,也敢自称为官吗?”

杜青感觉自己人格上受到了侮辱,一时义愤填膺起来,他振振有词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只是为了社稷而已,陛下与那陈正泰私访扬州,这是人君所为吗?随意诛灭邓氏,这又是天子应该做的事吗?现在吴明等人反了,难道不该追究?陛下今岁以来,性情大变,这都是陈正泰在旁的缘故,现如今……他也算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些话,是杜青的心里话。

杜青愤怒了。

此刻他放肆的发泄着自己的大胆,可这又如何,大不了,罢黜我杜青罢了,我杜青说出来的乃是天下人的心声,我杜青即便不为官,也有诺大的家业,足以一辈子衣食无忧,锦衣玉食。他日我得了盛明,照样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的举荐我,朝廷还是得征辟我杜青为官。

李世民闻言,大怒。

“来……拿下!”

听到这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李世民终于无法忍耐了。

禁卫听罢,已是如狼似虎的冲进殿中来。

朝中百官大恐。

直接殿中拿人,还是贞观朝的第一次。

杜青也没料到,陛下居然如此硬气,和从前的李二郎,完全不同。

禁卫已至面前,杜青口呼道:“岂有殿中拿大臣的道理……”

禁卫们却将他按倒在地,他不服气,依旧大声疾呼:“陛下连纲纪都不要了吗?”

殿中已是哗然一片,杜青固然是出头鸟,大家作壁上观,某种程度,不过是让杜青来试水而已,谁想到陛下的反应如此激烈。

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于是,许多人蠢蠢欲动,想要为杜青说情。

可他们抬头看李世民时,却见李世民脸色铁青,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拖至太极门外仗打,至死方休!”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