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唐朝贵公子> 第419章 马到成功

第419章 马到成功

李世民冷哼一声,看也不看这豆卢宽一眼。

“从此往后,倭国、百济、新罗之事,礼部就不要多管闲事了。”李世民淡淡道。

此时可是贞观初期,还未到盛唐时万国来朝的景象。

因为礼部涉外的事其实并不多,若是少了新罗、百济和倭国,这礼部除了某些胡人打交道之外,就真的无所事事了。

豆卢宽一脸无语,偏偏此时不敢反驳,只是忙道:“喏。”

李世民随即道:“胜的叫黑齿常之,朕倒是知道陈正泰这个家伙,身边有个薛仁贵和苏定方,很是厉害,只是这黑齿常之,却是第一次听闻,这陈正泰身边,怎么有如此多的骁勇之士呢?”

站在李世民身后的房玄龄便笑道:“陛下,其实……这也情有可原,这世上本就多的是人才,只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已。陈正泰这个人,别看平日闲散,无所事事的样子,却颇能识人,这一点……倒是总让人能大开眼界。”

李世民随即点头,不禁感慨道:“是啊,真的令人大开眼界。”

下一刻,李世民振奋起来:“朕将百济之事委托给了陈正泰,就是不知这陈正泰经此一场比武之后,是否能将他所言的事办好,若能办妥,则就是利在千秋了。”

关于这一点,其实房玄龄等人早就有所耳闻了,正因如此,所以对于这等重大的国策变动,他们的内心是颇有些不喜的。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朝贡制度已经行之有年,这么多年来,不曾有过什么变动,藩国上了贡,朝廷则赐予足够的赏赐,大家各自安好,彼此之间也不会滋生什么事端。

可是……

现今这个做法,显然可能会触动到许多人的利益。

表面上,这是一种简单的朝贡体制,可实际上,里头有不少如图利的地方。

其实说穿了,任何规则背后,都有利益的输送。

比如……遣唐使来的时候,往往规模浩大,如此巨大的规模,除了是送给皇帝的贡品之外,其实还有大量关于本国的特产,输送给不少朝中的大臣。

可正因为是特产,乃是稀有之物,其实这玩意还真是挺值钱的,一柄千锤百炼,最上等的倭刀,可谓是价值连城。

可一旦似陈家这般,要求直接开商路,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大规模的进行交换,互通有无,那么原本珍贵的宝物,因为大量的输入,也就变得不值钱了。

礼部尚书豆卢宽反对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现在陈正泰声势正大,陛下又特立独行,自然也就无人敢反对了。

而对于房玄龄而言,这样也没什么不可的,改就改吧,尝试一下,也没什么不可的。

…………

此时,心情很好的陈正泰,已将三个遣唐使请到了公府上。

他开口便很客气:“哎,这一战,真的赢得侥幸哪。”

犬上三田耜脸一红,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你陈正泰说这话确定自己不是为了打击人?

只见陈正泰又道:“倭国的武士也很不错,方才那人叫什么?我远远看去,他气势如虹,出刀的速度,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一刀劈过去,吓煞人了。这样的勇士,真是千里难觅。只可惜,他死了,如若不然,我定要将他请到面前,好好喝一杯。我陈正泰这个人,最重英雄。”

犬上三田耜:“……”

你陈正泰确定自己不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

“犬上兄何故不言?”陈正泰和蔼可亲地道:“哎,这比武都比完了,大家还是一衣带水,亲如一家的兄弟,比武嘛,又非是生死相搏,输赢只是小事,不要这样小气嘛。”

犬上三田耜这时才艰难的道:“韩国公说的对。”

说这话,心口疼啊!

“痛快。”陈正泰则是翘起大拇指道:“我就喜欢和这样痛快的人打交道,哈哈……好啦,好啦,都坐下,比武只是游戏而已,咱们还是办要紧事。”

说着,陈正泰便把目光落向扶余洪。

扶余洪像遇到了瘟神一般,眼睛忙是错开,不敢和陈正泰的目光相对。

陈正泰笑道:“百济国也不错,来,扶余兄,你们百济已给我大唐上了国书,这国书……我看不好,只是口头上的俯首称臣,这如何显得大唐与百济亲如一家呢?我这里也有一本国书,不妨你先看看。”

扶余洪的心此时已沉到了谷底,他已料想到,一个无比苛刻的条件即将摆在自己的面前。

而他作为百济人,难道要承担百济存亡的责任吗?

只是现在形势逼人……似乎他可以选择的地方,却是不多了。

于是他只好躬身道:“还请赐教。”

陈正泰取了一本国书给他看,扶余洪此时脸色惨白,眼珠子像是定住了。

他表情僵硬地看向国书里的内容。

设立监察院,监察院御史,由大唐派驻,所有官吏也由大唐御史指派,用以监督朝臣,指出百济国的过失,稽查贪腐。

这……扶余洪皱眉,这一条……居然比他想象中还好。

他继续看下去,通商,准许大唐商贾随意往来。

这……

扶余洪又松了口气,他继续看下去,划出港口,设立水寨,准许大唐水师租用,租用的钱财,为一年五十贯,作为大唐水师停泊和驻扎之用。并且承诺百济有事,大唐水师当立即协助百济国抵抗外来的侵入。

甚至……倘若百济国内滋生变故,百济国国王若是发出邀请,可适当派出水师登陆,平定叛乱。

看到这里,扶余洪的表情怪异起来了。

比武之前,这个条件对他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可现在失去了倭人作为靠山,大唐的实力也远超他的想象,扶余洪居然很犯贱的认为,这样的条件,简直可以当做是宽宏大量来形容。

他舔了舔嘴,细细想来,这三条,每一条都好像牵涉进了百济国的事务,可细究起来,又好像并没有真正的夺去百济国的大权。

只是虽然他觉得这条件完全可以答应,可是他还是决心讨价还价一下!

于是他犹豫地道:“建立水寨,且需划地方圆百里,这方圆百里,是不是多了?还有……监察院要检讨百济朝廷的过失,是否我百济国王的过失……不得轻易指摘。还有这里,商贾的随员,是否可以限制一二。这商会……”

还不等扶余洪说完,陈正泰便立即拉下了脸来了,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道:“哪里啰嗦这么多?成就成,不成就不成,若是不成,那么就请回吧,到时你我兵戎相见。”

陈正泰说的很霸气,很不客气,很不留余地!

扶余洪则是听得很丧气,心里不禁哀怨,兄弟,这不是老规矩,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怎么就你反应这么大?

只是看着陈正泰绷起来的脸,他显然是没胆子继续跟陈正泰磨下去了,忙道:“好好好,成,此事,下官虽然不能完全做的主,但是这国书的改动,可以斗胆决定。等大唐与百济交换了国书,下官再通报百济王即可。”

陈正泰听罢,顿时又露出了笑容,大喜道:“如此甚好,只要百济国肯答应,以此为基础交换国书,并且切实执行国书中的内容,为了展现我大唐的诚意,大唐愿发放绝大多数的俘虏回百济,你们的百济王也可护送回国,如何?”

“这……”扶余洪听到此处,却是打了个激灵。

新王已经登基,你却要把新王的爹给请回去,这算怎么回事?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啊!

于是他忙摆手道:“不可,不可,太上王殿下年纪大了,来长安本就已是千里迢迢,舟车劳顿,他这样的年龄,若是再回国,只怕对身子不利,中途若有什么闪失,下官可吃罪不起,他年岁大了,理应颐养天年,我看,还是留居长安,享一享清福吧。”

这意思,显然是希望大唐能将这位可怜的太上王养起来。

陈正泰心里不禁咒骂,怎么这天下的帝王都一副德行,呀,当然骂的不是自己的恩师,只是说除恩师之外的其他人。

虽是陈正泰很不屑,不过他是聪明人,便感慨地道:“既如此,那么我定当上奏朝廷,予贵国太上王一个妥善的安置。”

扶余洪松了口气,条件虽然没有想象中的苛刻,不过……却还是令他有些担心起来。莫不是,这是大唐吞噬百济的第一步举动吧?

至于那新罗遣唐使和犬上三田耜二人,也细细看了国书中的内容,二人脸色变幻不定,让他痛心的是,大唐水师,终究要借助百济国在那一片海域落脚了!

这就意味着,一旦那里的水寨建成,大唐只需一日一夜,便可出没在倭国和新罗的海域,这显然是让人难以接受

铅笔小说 23qb.net

<=01目录+书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