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唐朝贵公子>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下诏罪己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下诏罪己

李世民意外之处就在于,现在天策军已经证明了重骑的厉害之处。

按理来说,朝廷并不缺钱,莫说是两万新兵全部装配重骑,就算是再招募五万人,也完全能够承担这样的开支。

没错,有了钱,李世民就是有底气。

可既然已经确认了重骑的强大战力,可为何却还反其道而行呢?

李世民想不通。

至于张千的添油加醋,李世民不想去理会,或者说……他更关心的,恰恰是这最根本的问题。

“天策军那里,没有人反对吗?那薛仁贵,不是历来犟得很,他不是骑兵将军,怎么会不出言反对?”

“奴……也不晓得私下里反对了没有,可明面上,却是大气不敢出。陛下是不晓得,这龟国公薛仁贵是不敢明面上顶撞朔方郡王殿下的。”

李世民不禁哑然失笑,薛仁贵也有装孙子的时候?

李世民想了想道:“或许陈正泰自有他的主张吧。他乃是都督,朕也不好干涉,不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虽然这家伙还在长安,可朕也不好指手画脚。”

张千便笑呵呵的道:“陛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令奴钦佩。”

李世民摇摇头苦笑道:“话不是这样说,只是陈正泰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罢了!天策军若是不要重骑,那么朕自个儿来,让人去采买重骑的铠甲,令金吾卫抽调精壮,操练重骑。”

张千不晓得为何陛下对那陈正泰如此纵容。

可细细一想,人家功劳确实不小,于是心里便忍不住有几分感慨起来。

……

研究院针对当下的火枪,已经进行了许多次的改良。

火器的研究员,几乎有专门随军的,需记录每一次操练和作战之后的数据,而后回到研究院中,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调整。

无论是选材,还是火药的填装量,包括了精度,还有射程,在积累了无数的数据之后,这火枪已经改进到了第四代了。

当然,此时依旧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不过是技艺水平以及一些火药的提炼,还有弹丸的一致性上做功夫。

钢铁作坊里的人都晓得,最好的钢,几乎都是用于火枪和火炮的制造的,制造的人员也知道,这玩意要求的一致性很高。

这和寻常的刀剑不一样,刀剑有一些偏差,也不是不能用,可若是火枪稍有一点差池,就会有炸膛的危险。

在确保不炸膛的条件之下,装填入更大威力的火药,大大提高火枪的装填速度以及射程,确保精度,乃是如今研究院需花费大量功夫的问题。

掐指一算,距离陈正泰和李世民的约定,已经五个月功夫了。

这五个月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都风平浪静。

远在百济的长孙冲,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一批新的货船,而这一批货船,规模比之此前要大得多。

这真真是让长孙冲捏了一把汗。

这事太大了。

此前干了一次,他便觉得自己好像已经犯了十恶不赦之罪一般。

这可是私通贼寇,一旦发现,乃是大逆罪啊!

就算以他的身份,可能不会株连到家人,可也足以让他一辈子的前程尽毁了。

而现在,是变本加厉了!

货物送的越多,其中牵涉到的人就更广,这极有可能意味着,事情败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而长孙冲一直寝食不安,他好几次想要修一封书信,想去询问陈正泰为何要这般做。

可终究长孙冲还是忍不住了。

一方面,传送书信他觉得还是不够安全。

另一方面,他知道陈正泰这个人,一旦要做什么事,是不可能会因为他的进言而更改的。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能想尽办法的将事情办好,竭尽全力的擦除掉一切可能有威胁的痕迹。

至少……在他的这个环节上,决不能掉链子。

就在他寝食不安的时候,商会会长陈继洪却是来登门造访了。

在整个百济,大唐的势力有三种,其一是由长孙冲为首的监察体制。其二是商会会长陈继洪为首的贸易体系。而其三,则是水师为师的军事体系。

这三者可谓是三足鼎立,各自控制了百济的方方面面。

一般情况之下,商会会长是不会轻易登门的。

因为这陈继洪的事太多了,在仁川,有一个专门的总商会,而在百济各郡,又分布了十几个分会,除了要和上千个不同的商贾打交道,而且还需和地方上不同的人进行交涉。

长孙冲听闻这商会会长的到访,便亲自到了中门迎接。

二人见礼,随即进入中堂,此时这陈继洪道:“今日来见长孙相公,只因为有人想借老朽之口,前来说和。”

“说和?”长孙冲微微一笑道:“却不知是谁,可以劳动到陈公的大驾。”

陈继洪微笑,说出来别人都不信,作为陈家的一个长辈,年纪到了四十岁,都被拎着去挖过煤,不过很快,陈继洪便挑起了大梁。

此前他在二皮沟负责一些买卖,而现在,却已开始负责百济的贸易了,那些海商们,在推选商会会长时,自然还是要给陈家面子的,如今他成为商会会长,可以说,主掌了无数海商和百济的经济脉络。

陈继洪便道:“乃是百济王。”

长孙冲笑了笑道:“百济王和我并没有什么冲突,怎么突然来说和呢?”

“可能是因为他自以为哪里不周到,得罪了长孙相公吧。”陈继洪道:“前几日,我去了王都,恰好见过了这位大王,他以愿意再给仁川,再增加一些港口用地为由,希望能够缓和和长孙相公的关系。”

难怪陈继洪要兴冲冲的跑来了,现在仁川这方圆百里的土地,既有水寨,又有数不清的货栈,还有大量的生活区,甚至还有一支规模在千人左右的兵营,更不必说还有港口和码头等设施了,陈继洪一直在寻求增加仁川的土地,为了这件事,游走于百济国上下!

现在有了机会,当然愿意从中说项了,毕竟这其实只是举手之劳,可获得的好处,却是甚大。

长孙冲又笑了笑道:“原来如此,陈公,我们是自己人,那么我就直言无妨了。”

他说着,朝一旁的文吏使了个眼色,那文吏会意,过不多时,文吏便抱着一沓文牍来了。

陈继洪一脸狐疑的看了看书吏手上的东西,又看了看长孙冲一眼。

此时,长孙冲道:“这是三个月内,百济王在宫廷之内,以及上朝时的一些言行,恳请陈公过目。”

陈继洪于是忙是认真起来,取了一份文牍,认真的翻阅起来。

不得不说,监察司的人,办事果然很认真,甚至连一些宫廷中的事,也打探得一清二楚。

陈继洪诧异的抬头看着长孙冲。

长孙冲则坐在一旁,笑吟吟的抱着茶盏喝茶。

陈继洪越看,越觉得头皮发麻起来,何止是宫廷中的记录,便连百济王哪一天晚幸了哪一个嫔妃,尽都详尽。

陈继洪早知长孙冲下设的监察司里有大小监察四十多人,负责的方向各有不同,每一个监察,都暗中培育自己的消息刺探体系,当然,公开来说,这些监察的职责更像是御史,风闻言事。

可实际上……有的监察早已遍布许多耳目了。

唯一让陈继洪诧异的不是监察司消息灵通,而是这触手,已经伸到了内廷,而且照这样看,这些耳目,十有**已在百济王的身边了。

其中………陈继洪看到一条记录,说是百济王夜里幸燕嫔,完事之余,突然感叹,说是社稷即将不保,他日迟早要做汉献帝,其中对于长孙冲,乃至于大唐,自是颇有怨言。

陈继洪皱眉起来,抬头看了一眼长孙冲道:“这燕嫔,莫非就是右尹燕演的女儿?”

“正是。”长孙冲道:“这还是半年前的事,半年前,百济王和这燕嫔说过这些话之后,右尹燕演就开始有一些动作了,此后的结果,你也看到了……”

当然看到了,此后燕演被查出了大量的贪墨,闹的百济震动,最后不得已,百济王将其腰斩于市。

陈继洪不禁苦笑道:“老夫并没有想到百济王对我大唐,竟有如此多的不满,这燕演死的不冤枉。”

长孙冲便道:“燕演冤枉不冤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算是给百济王的警告。现在这百济王恐惧,想来说和,其实和与不和,说了有什么用呢?大家各司其职罢了!我大唐需要他百济王,他百济王,难道不需大唐来稳他的社稷吗?只是他一时没有认清形势,还妄图想要将大唐一脚踢开,做自己割据一方的美梦呢。”

陈继洪点头道:“既然如此,老夫这

铅笔小说 23qb.net

<=16目录+书签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