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鉴宝无双> 第474章 取鼎顺序,有人反对

第474章 取鼎顺序,有人反对

罗宇泽之前沉浸在兴奋中,压根就没想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如果要出手,你自己首先得有个说法,尽量不能让买家问住。就算送到拍卖行,也是要进行拍前交流的。

“噢?你倒给说说。”罗宇泽立即接口。

吴夺刚琢磨完,便很通顺地说了说。

吴夺说的,罗宇泽是真听进去了,因为他听完之后还感叹了一句,“落款,在隐秘的角落;仕途执念,又何尝不是王蒙心中隐秘的角落啊!”

感叹归感叹,捡了这么个大漏儿,罗宇泽是呆不住了。

中午吃完了饭之后,他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说得早点儿回齐州。

这边本来也不能留他太久,这又是个大好事儿,于是大家欢送。

当天下午,庞统就来电话了,约定两天后、也就是大后天上午在青都市开会,到时候会有车来接,让大家做好准备。

吴大志挂了电话之后,吴夺立即联系了宁霜。

宁霜说上午就接到调令了,至于两天后在青都市开会的通知,是庞统刚刚给她打的电话。估计是先给宁霜打了,接着又给吴大志打了。

她正要给吴夺打电话呢,吴夺就打过来了。

两人又交流了一会儿,最后决定还是直接在青都市见面吧。

两天后,他们在青都市见了面。而开会的地点,是一处宾馆。

这处宾馆很老,规模也不大,就一个小院,主体建筑是一栋三层的老楼,也带几处平房。

同时,院门口挂着“装修中暂停营业”的牌子,门岗也有两名虽然穿着保安制服但却特有军人气质的人严阵以待。

每个人都单独安排了房间。

而后集中到二楼的会议室开会。

与会人员除了吴夺和宁霜、吴大志、权浩然、葛亮、以及庞统,这六个人之外,只多了两个人。也就是一共才八个人。

多的两个人,一个就是早就知道的女组员梅小梅。

这个梅小梅,穿了一身牛仔装,身材颀长,比例匀称,很健美;虽然是古铜色的肌肤,但是她五官长得很好,有点儿黑珍珠的感觉。

肤色深,就会显得牙齿特别白,而且梅小梅还挺爱笑,感觉性格很开朗。当然,这只是第一印象,每个人都有可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

另一个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相貌平平,留着小平头,脸也很平,不苟言笑。

庞统介绍,这是指挥小组的副组长李山。

庞统是整个大调查组的组长兼任指挥小组组长。吴大志则是行动小组的组长。

另外几个小组,庞统没介绍,他们也不会多问。因为其他的小组多半处于“隐身”状态。

相互认识之后,庞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发声开场。

虽然特调局相对算是一个讲究效率、灵活机动的单位,但在这个会上,有些官话还是得说的。

首先就是领导的重视。

这件事情,特调局的一把手自然是很重视,而且他正面临上调的节点,这事儿若是成了,那上调就更稳了。

一把手上调,位置空出来,最可能上位接班局长的人,就是庞统。

当然,庞统不会说这些,只说局长很重视,多次过问云云。又说,上级一位大领导也很重视,还亲自与他通过电话。

多大的领导他没说,但是特调局这个单位只比国家文物局矮半级,而且不归文物局管,是更上一级的直属单位,想想也知道确实是大领导。

不过,这件事情,还没有详细地集中地正式地形成汇总报告。因为一只鼎都还没弄出来呢。

第一只鼎“出头”之日,才会形成真正的“开局”。

庞统说完之后,直接让吴大志介绍情况,同时强调,真正了解具体细节的,其实就他们八个人;三个特调局的人,庞统、李山、梅小梅;一个文物局考古队借调的宁霜,还有四位民间专业人士:吴家祖孙、权浩然、葛亮。

而调查组的其他小组其他人,了解的情况都不全,甚至有的人连这次的终极目的是让沉寂两千年的九鼎重见天日都不知。

饶是吴大志已年过古稀,见惯了风浪和场面,此时还是有些激动。

这种激动带有一定的仪式感,就好像你苦恋的姑娘终于正式答应了你,虽然距离洞房还有个过程,但好歹是朝着入洞进发了。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庞统对民间专业人士是这样,吴大志对特调局的人也是这样;既然已经“一体化”了,那就不会藏着掖着。因为关乎着如此大事的成功率,需要精诚合作。

九鼎的特点和位置,吴大志根据之前的参研和讨论,一一详细介绍。

介绍完之后,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这些建设性意见的重点,就是探鼎和取鼎的顺序。

在这个环节,大家的兴奋度都起来了,出现了一些讨论。

豫州鼎作为九鼎之央,位置也在“当中”,而且情况都已经探得明明白白,所以最后一个取,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至于其他八鼎的顺序,吴大志是倒着来说的。

在确定了九鼎所有位置、等待开会的这段时间,吴大志一直在琢磨,也和吴夺、葛亮、权浩然有过深入地交流,所以想法早就成形,说起来也很有条理。

这里头,因为青州鼎需要“八球”打开机关,所以应该是倒数第二个。

冀州鼎所在的罗布泊,如今和过去变化最大,而且实地探查的风险也最大,吴大志建议倒数第三个。

扬州鼎过去在湖底,如今却“身”在闹市,建议倒数第四个取。

同时吴大志建议庞统,再取前面几鼎的同时,派人前往越州进行前期准备,最起码弄清楚这个范围内所有单位和建筑的情况,做好万一要“动工”的配套和关联方案。

梁州鼎位于嘉陵江川北利州段某个范围内,江水的改道和涨落情况、山体的变化情况,都需要摸排,还有可能需要水中作业,所以这个地方也需要一些前期准备,建议倒数第五个。

说到这里,吴大志顿了顿,庞统笑着接了一句,“老爷子,除了豫州鼎,这后取的四鼎,都是阴鼎啊。”

庞统在私下里称吴大志为“七爷”,但这种正式场合,他还是换了称呼。

“对,阳鼎于山,阴鼎于水,阴鼎的难度,本来就比阳鼎要大。”吴大志应道。

庞统点点头,“接着说。”

吴大志便接着说道,“关于阳鼎,兖州鼎和荆州鼎,实际上在一个大范围,虽然具体是如何设置的还不知道,但是肯定要比其他阳鼎复杂。所以我建议在四个阳鼎之中,最后取。”

“至于剩下的徐州鼎和雍州鼎,哪个成为‘头炮’,我觉得差不多,都可以。”

吴大志说完顺序之后,又点了点一些关键位置,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便结束了发言。

关于这个顺序,大部分人都是同意的;初次见面的指挥小组副组长李山话不多,也对此评价:“不错!”

庞统也是连连点头,除了评价性和询问性插话,也没多说。

至于吴夺、宁霜还有权浩然、葛亮,更是没有意见。

唯一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竟是梅小梅。

她的声音略显沙哑,却也别有韵味,“吴老先生的建议,我倒是有一点反对意见。”

她突然发声,庞统不由皱了皱眉。

庞统皱眉不是因为她反对,开会嘛,畅所欲言,有碰撞不妨事,重点是获得最优方案;不过,她就这么听了一遍,是不是真的消化了?这么快就提出反对意见,内容有可能贻笑大方。

但庞统也只是皱眉,并没有打断。

既然是他要提拔的人,那么还是比较了解的;梅小梅的作风雷厉风行是不假,但不至于草率。哪怕反对的不对,应该也不会离谱,哪怕只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儿启发,也说得过去。

吴大志倒是笑呵呵,“小梅,你这个‘一点’,那就是大部分都同意了?”

“对。”梅小梅点点头,也是笑着说,“其他的顺序,我没什么意见。但是我觉得第一个取的,应该是冀州鼎,也就是先去罗布泊。单独拿出冀州鼎之外,其他的顺序,我觉得您说的是最优方案。”

吴大志嗯了一声。

梅小梅继续说道:“您已经见过豫州鼎了,确实安然无恙;那么,我多问一句,这次行动如果会出现遗憾,最大的遗憾将会是什么?”

不待吴大志回答,梅小梅自问自答,“最大的遗憾是九鼎不全!有豫州鼎的底子,一只都找不到是不可能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吴大志点点头,“

铅笔小说 23qb.net

<=12目录+书签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