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52 大会风云人物,力压全场(求订阅)

452 大会风云人物,力压全场(求订阅)

周二,早上八点,课题组的众人提前来到材一,开始着手布置三楼会议室的会场。

孙沃前去北区一条街的水果店,拿昨天预定好的新鲜水果拼盘;

吴菲菲从魏兴思那边取了一包茶叶,然后烧水煮茶,并准备好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托。

段云负责搬运整箱矿泉水,并在每个老师的座位前摆上一瓶;

陈婉清、韩嘉莹她们在每位老师的座位前放置了一个标有名字的三角立牌,并发放一份会议材料。

考虑到人手足够,许秋没有选择去帮忙,而是留在楼下的216办公室里,做着大会演讲前的最后一次准备。

最开始,他是参照上次去龚远江那边参加会议的情况,按照英文汇报进行准备的。

结果后来才知道,今天的会议是用中文汇报的,因为上次有Bazan在场,而这次没有老外参加。

这倒是让许秋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其实,这种大会,不论是说中文还是英文,对教授学者们的影响倒不大。

他们吃科研这口饭,基本上都有双语的基础,毕竟考评指标中占比最大的就是SCI论文,英语不好,发不了文章,就很难评得上教授。

影响最大的还是学生。

语言的应用,包括听说读写四项。

对于魔都综合大学的学生来说,读写可能都比较擅长,毕竟能通过应试考试考进来,这方面多半不会太差;而听说方面就不一定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会非常大。

像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四毕业的时候,能够和歪果仁用英语正常交流的,估计也就在半数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国外的教授过来魔都综合大学进行学术汇报,有一半学生是听不懂的。

而且,有一些学生甚至连四级都过不了。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魔都综合大学本科毕业是不要求四六级成绩的,只要通过校内的综合英语测试就可以。

而校内的综合英语测试采用的是绩点制,虽然这个测试的难度是专八级别,拿A有难度,但只要不缺考,拿个C、D还是比较轻松的,可以正常毕业。

唯一的问题,就是绩点会被拉的很难看,拿了四学分的D,相当于挂了一门三学分的课程。

早上八点五十分,会场布置完成,而且已经有不少老师和学生陆陆续续的赶了过来。

魏兴思西装笔挺,面带笑容的站在会议室的门口,像一个销售一样,迎接着到访的老师。

来访的老师,主要是校外做有机光伏领域的学者。

因为一个学校里很少存在研究方向重合的多个课题组,所以校内的老师相对比较少,许秋只看到了唐云坤。

会场内,唐云坤和冯盛东坐在一起,他们经过周日的一顿饭局,算是搭上了线。

两人刚好是校友,全部都是魔都综合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不过他们两人并不是同一级,唐云坤要比冯盛东早三年毕业,因此之前并没有什么交集。

虽然现在两人选择的道路并不相同,一个是在国内任教,一个是在国外发展,但研究领域有所关联,还是有很多合作机会的。

另外,这种级别的会议,是要到院系那边报备的,系里也帮忙进行了一波宣传预热。

许秋收到了辅导员鲍伟在班级群里转发的通知,说只要参加这场大会,可以算参加八场学术汇报。

这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研究生期间总共只需要听20场学术报告,现在这一场就顶八场,非常的划算。

因此,也导致今天来会场的人数稍微有点多,会议室内部一共40多把椅子都不够用,位置很快就都坐满了。

见状,吴菲菲派出孙沃、段云等人去隔壁的会议室拎椅子过来。

可即使这样,刚搬过来的椅子也不够分。

于是,来的晚的人就只能站着听报告了。

许秋坐的位置在中央的大会议桌上,魏兴思的旁边,他的座位前面也有一个专门的三角立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算是享受着老师级别的待遇。

在到访的人群中,许秋看到了不少熟悉的身影。

包括博士班的班长穆雪,她的手里捧着一个实验记录本,上面还放着一张签到表,大概是用来统计过来听报告的学生。

另外,前室友陶焱也过来了,他的课题组办公室就在216的隔壁,上个楼就到了。

正因为离的比较近,他是几乎卡着点来的,然后进门发现会场已经爆满。

陶焱夸张的往后缩了缩脖子,嘴上还嘟囔着什么,许秋从他的口型来看,大概是在说“卧槽”。

除了陶焱外,还有其他几个本科保研的同学,也来到了会场,大多都是课题组就在材一或材二的同学,距离比较近,顺带来签个到。

而像室友孙一凡,现在人在张疆,就没有跑过来。

等参加会议的老师悉数到齐后,魏兴思从门口回到会议桌前坐下,向许秋小声嘀咕了一句:“早知道人这么多,我就去申请一间大的阶梯教室了。”

许秋同样低声回应道:“主要是我们辅导员发了通知,来了不少学生混听讲座的次数。因为研究生需要听够一定次数的学术报告才能毕业。”

魏兴思恍然:“原来如此,我说怎么有这么多不认识的学生。”

许秋随口说道:“估计过一会儿人就少了,很多人应该就是来签个到,然后就走人的。”

魏兴思哈哈一笑:“也是,让其他领域的人来听我们的专业报告,还是有些吃力的。”

闲聊了几句,魏兴思低头看了看表,发现已经接近九点整,便起身走向演讲台,开始主持会议。

调试了一下话筒,魏兴思沉稳而顿挫的说道:“我宣布……有机光伏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与会嘉宾,分别是开南大学的龚远江……”

魏兴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龚远江默契的起身,朝众人挥了挥手,其他人立刻会意,开始鼓掌。

之后,魏兴思每念出一个名字,对应的老师就起身打招呼,然后其他人鼓掌。

虽然没有事先排练过,但这些教授们都有着丰富的参加会议经验,龚远江带了个头,其他人就都明白了。

“中科院的卢长军……”

“京航大的鲍原友……”

“川大的郑笑……”

“瑞典隆德大学的冯盛东……”

“安城交通大学的马薇薇……”

“伐南理工大学的梁浩贤……”

“最后,我们课题组的工作,将由我的学生许秋进行汇报……”

轮到许秋的时候,场下的“啪啪啪”声音最为激烈。

毕竟在场的不少人都是许秋的同学,而且以学生的身份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会更多的博得人们的注意。

陶焱还起哄般的吼了一嗓子“好!”,本来他看到这么乌泱泱的一片人,打算签个到就跑路的,可现在听到了许秋的名字,决定留下来听一听。

本科毕业后,两人虽然时有联系,课题组办公室也挨得很近,但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熟络了。

陶焱也想看看许秋现在科研做到了什么程度。

介绍完与会嘉宾,魏兴思继续主持会议:

“首先,我们有请开南大学的龚远江教授进行汇报。”

“龚远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他的团队在AM、JACS、EES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超过20篇,H因子为35,与2013年入选“长江”学者……”

“龚远江汇报的主题是,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进展,大家欢迎!”

伴随着掌声,龚远江上台,接替了魏兴思的位置,开始汇报: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在大会上首个汇报,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课题组近一年来的一些工作……”

许秋在下面一边听着龚远江的报告,一边盯着自己电脑看。

马上就要轮到自己汇报了,许秋稍微有那么一丢丢的紧张,主要现在还出现了预期外的突发情况,他不仅要面对参会的老师们,还要面对自己的同学们。

不过,紧张归紧张,该做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在龚远江汇报的过程中,许秋同步用电脑记录着对方讲述的内容。

龚远江一听就是经常做学术汇报的老手,语言节奏把控的非常好,之前选择把他安排在第一个出场,也是为了开个好头。

现在他们算是转型成功,搭上了ITIC系列非富勒烯这条顺风车,成果斐然。

龚远江一共汇报了五个工作,两篇AM,一篇AEM,一篇JMCA和一篇ACSAMI,是一个

铅笔小说 23qb.net

<=18目录+书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