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 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臣掌权的下场,贾老二被怼

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臣掌权的下场,贾老二被怼

第二百六十二章文臣掌权的下场,贾老二被怼

历史上不管是昏君还是贤帝都需要朝臣的支撑,一旦朝中无臣,皇帝地位也不复存在了!而朝臣除了奸臣和贤臣之外,还分文臣武将之分。文臣大部分处理的是国家政治事件,日常事务,而武将负责军事管理,战乱时期带兵出征,平时负责操练军事。正常来说,文臣武将的数量和权势在国家朝堂中应该保持对等,这样才能起到牵制平衡作用!但可惜的是,根据朝堂特质,几乎没有一个朝代能做到如此平衡稳定!尤其是唐朝和宋朝,这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一个重武,一个重文,都对国家灭亡造成了巨大影响。

在周朝的时候,文武没有区别,贵族官员“允文允武”。战国时期出现了文武分途,文官之长为相,武官之长为将。汉朝时期,以“文东武西”分班,东列是丞相以下的文官,西列是诸侯与军吏。这个时期文武官的分类比较清晰了,但是文官转任武官,武官转任文官则没有隔阂,可以互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情况得到了变化,面向文官的位阶开始占优势。主要表现在:中正品是面向士人的;察举科目是面向士人的;列于“清途”的各种散官大多是文职等;并且有“清官”与“浊官”之分,文清武浊。但是这个时期,军人的位阶也发展得起来,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比较频繁,大多是以军功贵族为政权的支柱,“武”的色彩就比较浓厚了,比如说北周的府兵制。总体而言,南朝“重文”,北朝“重武”。

但是重文轻武的的结果就是五胡乱华,几百年汉人都没有翻过身来。

再来说唐朝,唐朝的建立是在推翻隋朝的基础上!而为了完成这个壮举,李唐家吸纳了太多的武将人才,二十四个凌烟阁功臣中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武将。而李家也是以武治国,武将的地位在朝堂中远远高于文臣。大部分文臣地位不高,除了那些宗室出身位高权重的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而且这样的以武治国也为亡国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唐朝亡国是因为藩镇割据,地方武将的能力过强,导致中央政权无法掌控,最后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能力逐渐走向衰落,当时唐玄宗为了应对边境危机,成立了地方节度使,这些人可以自己募集军队,有灵活应对之力。这样的决定确实对边境入侵起到了最好的防御效果。但是太大的自主性,让这些节度使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军权,并且不归中央管辖调遣。越来越大的权势让地方节度使仿佛土皇帝一般作威作福,甚至不把皇帝看在眼里!而后期皇室想要镇压已经为时已晚,这种隐患也导致了后来唐朝的灭亡。

也可以这么说,唐朝之所以会乱,就是因为唐朝太强了,太自信了,将所有的军队都拉出去放到了边境,反而国内空虚,所以也就给了安禄山机会,唐玄宗自己估计都没有想到会有人敢叛乱,毕竟那时候的唐朝实在是太强了。

而到了宋朝,赵匡胤在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之后,就用杯酒释兵权,将武将全都被强制削弱了,削弱了军将的权力和地位,主要方式就是分离他们的军队权力。

另外,随着科举制的繁荣,生员、举人、进士、翰林等等学历成为宋明清的主干位阶。写到了宋朝时期,文资、武资界限森严,换官十分困难。

宋朝的下场也是世人皆知,一个靖康之耻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而元朝,草原铁骑甚至都要将欧罗大陆打下来了,可也是因为武的太狠了,所以最后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而明朝前期,甚至在土木堡之变之前,武将在朝堂上都要压制文臣的,也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文臣一举成为了明朝朝堂上的重要力量,甚至到了能定夺皇位干涉皇权的地步。

下场看看崇祯挂的那棵歪脖子树就能知道了。

所以说,任何一个朝代,只要文臣能够掌握大权,那结局必定不会好。

汉唐以强亡,宋明以弱灭。

所以贾琏自己对文臣也不是很喜欢,特别是结党营私的文臣。

所以,贾琏对贾老二那种巴结文官集团的嘴脸很是看不惯,贾家就是勋贵出身,再怎么巴结,再怎么努力,文官集团都不会接纳。

而贾家要做的也不是去融入到文官集团中,而是将文官集团中愿意投靠贾家的,愿意成为贾家门生的,帮助一下,得罪贾家的就重重打击。

反正有贾琏在,贾家就不会衰落,有贾琏在,这些文官也不敢乱笔笔。

闲话不提,这边一干京中权贵家族掌权者跟随贾琏,到了京城的贾家族学所在。

“这里就是族学所在,你们是自己去看,还是我来介绍?”

贾琏一点都不客气,扫了这帮家伙一眼直接问道。

“还是先自己看看,弄不懂的地方再问恩侯的好!”

镇国公府的牛继宗也没客气,直接跟几位亲近人士在贾氏族学转悠起来。

其余权贵家族掌权者互视一眼,由理国公府柳家的当家人柳芳开口说道:“侯爷,你就带我们转转,顺便说一说可好!”

“也好!”

贾琏没有推辞,带着一帮权贵主事同样在族学转悠起来。

只是这一转悠不打紧,贾家学堂的布置却是叫来访权贵主事大吃一惊。

教导四书五经的学堂里,除了蒙学的学子数量多一些之外,稍大一些的学子数量却是少得可怜。

其中准备参与明年童生和秀才考试的学子分成两个班级,每个班级的靴子竟连二十个人都不到。

而教导他们的先生数量,却是有六人之多。

据贾琏介绍,这些先生都是举人身份,每人负责六七位学生,只要学生们肯学,加上先生也是要参加科举的举人,许多考试诀窍都会无意中传授,想要不出成绩都难。

“恩侯,京城贾氏族人不少吧,怎么可能就这么点学生?”

跟在旁边的修国公府的一等子侯孝康好奇道:“莫不是还有其它秘密?”

“喝,你们就知道往隐秘上整!”

贾琏没好气道:“学堂的事情又不是什么秘密,想要打听轻松得紧,有没有其它秘密你们心中没数么?”

一番话,说得跟在身边的权贵家族掌权者尴尬不已。

“走,族学这边愿意静心读书,通过科举上进的学子数量不多,更多的学生在百工学堂那!”

贾琏又将一票权贵家族主事带到一个更大的学堂区域,这里可就热闹多了,到处可见身着统一服饰的学子。

百工学堂,顾名思义就是传授百工技艺的地方。

主要是工商之类的学问,其中又分成了许多小的科目,叫一干权贵家族主事看直了眼。

更叫他们吃惊的是,百工学堂这边武风鼎盛;练习拳脚兵器功夫还有骑战功夫的学子随处可见,有些切磋比斗的学子实力,放在京营完全可以当个百人将,真真了不得。

可惜,百工学堂的热闹完全把贾老二刺激到了。

“琏儿,好好的学堂怎么弄成这样了?”

没有理会旁边的权贵家族主事,贾老二直接冲着贾琏不满责问:“这还是读书上进的学堂么?”

这话,算是说到在场权贵家族主事的心坎上了。

参观了贾氏族学,与其说这里是科举上进的学堂,还不如说是百工学堂,至于正经读书的学子,只是附带而已。

“这样难道不好么?”

贾琏却是没有生气,神色平静反问道:“读书是为了什么?”

“读书自然是为了提升修养,科举中试为朝廷效力!”

贾老二仿佛掌握了真理一般,理直气壮开口说道:“学堂学子不上正途,竟然还学什么百工技艺,真真有辱斯文!”

这话,旁边的权贵家族主事却是不怎么爱听了。

合着,在贾老二心中只有科举才是正途,其它都是歪门邪道不成?

“贾老二,既然你这么想那还当什么官,你这官位好象也是恩荫得来的吧?”

旁人顾忌贾老二的感受,牛继宗却是一点都不忌惮,直接开口揭了贾老二的伤疤。

“你你你……”

这一记打脸可真够狠的,直接把贾老二打得面红耳赤好不尴尬,你了半天都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当然了,他也不敢反驳,毕竟说他的是牛继宗,是镇国公府的袭爵人,现在还是伯爵,比起他可要强多了。

“好了,大家今日是来参观学堂的,不是来吵架的!”

贾琏适时开口,淡然道;“我还是那句话,读书是个人的事情,以咱们这些人的家世,富贵荣华不愁也用不着跟那帮寒门士子抢食,不是真的读书天赋卓绝,基本上在读书上面的进益差得很!”

这话却是说到在场权贵家族主事的心坎上了,可不是如此么。

“咱们这些勋

铅笔小说 23qb.net

<=29目录+书签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