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兴汉> 514.不破不立(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514.不破不立(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圣萨尔瓦多城被轻松拿下,甚至因为守军投降,城里的物资都得到了保留,这个情况让那些守军获得了活命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宽恕的,这里的殖民者几乎没有一个是好人,只是坏的程度不同罢了。

安国军已经开始在周边原住民里收集信息,并提审俘虏,揪出这些西班牙人中的人渣以正视听。

对于当地原住民,安国军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安置手段,当然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西班牙人除了用武力相威胁之外,还控制着这些原住民的生活必需品供给,比如说布和盐。

这些原住民获得食盐的渠道有限,想要获得食盐就必须听西班牙人的话,或者花大价钱来换,是西班牙人控制当地居民以及攫取钱财的重要手段。

安国军没有剥削那些原住民的想法,需要的是那些原住民能够出来为安国军做事,给钱的那种。

但是因为西班牙人的凶行在前,那些原住民对这批新来的统治者并没有什么信任感,防备得很。

总之一句话,慢慢来吧。

圣萨尔瓦多城,哦,不叫这个名字了,现在叫东安城。

拿下东安城三日后,安国军舰队出海继续南下,留下了部分军队和治理人员,将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大型的贸易城市,以及安国军的物资中转站。

安国军将和郑芝龙的舰队在澎湖群岛上汇合,那里是郑家的海上基地。

远征舰队出海后,鲁若麟就把这个事情交给参谋司跟进了,他在招待了江南的商人们之后就返回南京去了。

如今以鲁若麟的地位,招待这些商人们只用出个面就可以了。即便如此已经让那些商人们欣喜不已了,感觉自己的地位都提高了不少。

江南的官员们其实也想过来巴结,但是碍不过面子,鲁若麟又没有见他们的意思,所以只能自艾自怜的看着鲁若麟西去南京。

鲁若麟这次去南京还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卢象升回到南京了。

要说卢象升这一路回来也确实不容易,当初他被发配到四川,再想走长江回南京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沿途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军队,只能绕道南边走远路,多花了不少时间。

不过好在历经千辛万苦,卢象升好歹平安回到了南京。

卢象升回到南京后立即在内阁入职,第一件事就是上书皇帝要求建立率属于朝廷的皇城守卫部队。

涉及到军权这个敏感的问题,虽然朱慈烺千想万想,但是在没有摸清楚鲁若麟的态度之前,他是不敢轻易答应的。

除了鲁若麟的态度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朝廷没钱。

在鲁若麟掀起声势浩大的新税法行动之后,大家都知道安国军要代替朝廷收税了,这个时候把税交给朝廷,会不会被安国军再收一遍,或者上安国军的黑名单,大家谁也不敢保证。

眼看着朝廷已经不行了,那些地方官们个个精得很,几乎都在持币观望。

没错,就是持币观望。地方官府的税已经收了,但是还没有送到朝廷。或者说即使准备送到朝廷,但是流程也走得非常慢,尽量拖延时间。

除了少数安国军还没有控制住的、比较忠心于朝廷的地方州府按照惯例将税银送到了南京入库,其他地方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

送到南京的那点钱连负担皇宫的开销以及官员的工资都不够,更不用说开展办公及组建军队了。所以卢象升组建皇城守卫部队的想法,没有鲁若麟点头,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对于卢象升,鲁若麟的感情有点复杂。

鲁若麟佩服卢象升的人品,欣赏他的能力和忠诚,可惜他效忠的是朝廷,是皇帝朱慈烺,这就在立场上和鲁若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而且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卢象升性格刚直、勇猛,并不是一个轻易委曲求全的人。如果不能说服他,而是采用武力压迫,很有可能使得他以死明志。

偏偏鲁若麟不想让卢象升去死,更不希望死在自己手上,这就让他有点头痛了。

鲁若麟离开南京这段时间,反对鲁若麟的势力暗地里非常活跃,上蹿下跳、合纵连横,都在筹划怎么将鲁若麟干掉。

没有军队在手,唯一能够除掉鲁若麟的手段就只有暗杀了。

可惜的是鲁若麟实在是太低调了,躲在安国公府里基本不外出。除了接见安国军自己的人,或者极个别特殊的访客,其他人一概不见。

至于上朝议事,鲁若麟更是完全推脱,基本不参与。

南京城里似乎看不到鲁若麟的身影,但是又无处不见他的影响力。

平民百姓们对安国军是越来越支持,与达官贵人们形成了完全两个极端。而且这种影响力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使得朝廷愈发风雨飘摇。

这是一场人心的争夺战,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向鲁若麟倾斜。

鲁若麟回到南京之后,又开始闭门谢客。

之前他离开南京时象征性的向朝廷递上了一纸文书,告知要去松江视察军务,根本没有等待朝廷的答复就直接走了。

现在回到南京城,也只是向朝廷说了一声军务视察完毕,更加不可能入朝汇报工作,连敷衍的态度都没有。

要说鲁若麟去松江还真的视察了军务,不过是安国军的。

林镇远已经被鲁若麟任命为松江总兵,统领松江所有兵马。他将松江的所有卫所兵全部解散,重新组建了部队。并且还按照参谋司的命令组建了大批民兵队伍,维持地方治安。

整个江南地域安国军掀起了练兵狂潮,新组建军队近二十万人,民兵队伍更是有近五十万,目前鲁若麟在江南一地可以指挥的总兵力接近一百万人。

虽然其中有多半都是半脱产的民兵队伍,但是声势已经非常吓人了。

安国军扩张太快,人员、武器、装备、训练上都急需加强,正在苦练内功,暂时没有对外扩张的打算。

想要维持如此海量的军队,各种消耗简直是天文数字,鲁若麟也在为钱苦恼。

现在鲁若麟的资金来源除了济州岛和辽南的输血,大头还在查抄的权贵家产上。

这些权贵们在江南经营几百年,积攒的财富、土地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安国军通过将查抄的土地租给贫苦农民耕种,很是解决了一部分粮食问题。

当然,比起权贵们收取的地租,安国军无疑要仁慈很多,百姓们也乐于租种安国军的土地。

另外一个重要财源就是剿匪。

有这么多士兵在手,鲁若麟肯定不会空着浪费,剿匪是最好的练兵手段。

剿匪不但可以强化治安,促进商贸,还能缴获大量粮食和财富。

华夏的封建王朝就是这一点不好,哪怕是和平年间,土匪也是多如牛毛,更不用说在这个动荡的年代。

安国军剿匪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军队战斗力也比较强,只要肯用心,基本没有哪个土匪能够逃过安国军的打击。

在安国军的强力打击下,一直困扰江南的匪患得到了基本解除。大股的土匪、水匪已经不见踪影,最多只有一些零星的漏网之鱼。

这些土匪积攒的财富,以及追查出来的幕后势力,为安国军扩军提供了重要的财源。

比如太湖的水匪在安国军与周边势力的联合打击之下,奇迹般的被扫荡干净,再也看不到大规模的水匪帮派了。

通过追查,与水匪有勾结的江南大小家族足足有几十家,这些家族同样没有逃脱制裁,为安国军贡献了大量钱财。

清除了匪患之后,太湖周边的经济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更不用说安国军带领建设的众多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以后的经济只会更加繁荣。

匪患的清除为安国军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危险的因素。

一场轰轰烈烈的剿匪运动可以说让安国军初步赢得了江南百姓的心。

朝廷和皇帝自然更加的靠边站了。

鲁若麟刚刚回到南京的第二天,卢象升就找上门了,对此鲁若麟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对于卢象升,鲁若麟肯定不会玩拒之门外那一套,依然非常热情的将其迎入府中。

再次见到鲁若麟,卢象升一时之间感慨万千,不知道从何说起。

想到初次见到鲁若麟的时候,鲁若麟还在帮朝廷抵御鞑奴,朝廷虽然艰难,依然号令天下。

如今呢?京师被破,皇帝自尽,虽然在南京新立了朝廷,但是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

而且整个北方已经落入李自成手里,西南一带又有张献忠肆掠,华夏局势乱成一团,生灵涂炭。

虽然卢象升早知道眼前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铅笔小说 23qb.net

<=12目录+书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