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三体全集> 第五部 掩体纪元67年,银河系猎户旋臂2

第五部 掩体纪元67年,银河系猎户旋臂2

第五部 掩体纪元67年,银河系猎户旋臂2

“看看吧,这就是这里的主体。”

罗辑抬起拐杖指指隧洞说。

“那文物呢?”

“在那头的大厅里,那些不重要,那些东西能存放多久,一万年?

十万年?

最多一百万年吧,大部分就都变成灰了,而这些——”罗辑又用拐杖指指周围,“可是打算保存上亿年的。

怎么,你们还以为这里是博物馆吗?

不是,没人来这里参观,这里不是让人参观的。

这一切,只是一块墓碑,人类的墓碑。”

程心看着这昏暗空寂的隧洞,想想刚才看到的一切,确实都充满着死亡的意象。

“怎么想起建这个?”

AA四下张望着问。

“孩子,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我们那时,”罗辑指指程心和自己,“人们常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张罗墓地,人类找墓地不太容易,建个墓碑还是可以的嘛。”

他问程心,“你记得萨伊吗?”

程心点点头,“当然记得。”

四个世纪前,在PIA工作期间,程心曾在各种会议上见过几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

最接近的一次是在PIA的一个汇报会上,好像当时维德也在场,她在大屏幕上放着PPT给萨伊讲解阶梯计划的技术流程。

萨伊静静地听着,从头至尾没有提一个问题。

散会后,萨伊走过程心的身边,附在她耳边轻轻说:“你的声音很好听。”

“那也是个美人,这些年我也常想起她。

唉,真的是四百多年前的古人了吗?”

罗辑双手撑着拐杖长叹,“是她最早想起这事,提出应该做些事,使得人类消亡以后文明的一部分遗产和信息能够长久保留。

她计划发射装着文物和信息的无人飞船,当时说那是逃亡主义,她去世后事情就停了。

三个世纪以后,在掩体工程开始时,人们又想起这事儿来了。

你们知道,那一阵子是最提心吊胆的日子,整个世界随时都会完蛋,所以,刚成立的联邦政府就决定,在建掩体工程的同时造一座墓碑,对外叫地球文明博物馆;任命我当那个委员会的主席。

“最初是搞一个挺大的研究项目,研究怎样把信息在地质纪年长度的时间里保存。

最初定的标准是十亿年。

哈,十亿年,开始时那些白痴还以为这挺容易,本来嘛,都能建掩体世界了,这算什么?

但很快他们发现,现代的量子存储器,就是那种一粒米大小可以放下一个大型图书馆的东西,里面的信息最多只能保存两千年左右,两千年后因为内部的什么衰变就不能读取了。

其实这还是说那些质量最好的存储器,根据研究,现有的普通量子存储器,有三分之二在五百年内就会坏。

这下很有意思,本来我们干的这事是那种有闲心的人才干的很超脱的事,一下子成了现实问题,五百年已经有些现实了,我们这不都是四百多年前的人吗?

政府立刻命令博物馆的研究停下来,转而研究怎样备份现代的重要数据,让它们至少在五个世纪后还能读出来,呵呵……后来,从我这里分出一个研究机构,我们才能继续研究博物馆,或者说墓碑。

“科学家发现,要论信息保存的时间,咱们那个时候的存储器还好些,他们找了些公元世纪的U盘和硬盘,有些居然还能读出来。

据实验,这些存储器如果质量好,可以把信息保存五千年左右;特别是我们那时的光盘,如果用特殊金属材料制造,能可靠地保存信息十万年。

但这些都不如印刷品,质量好的印刷品,用特殊的合成纸张和油墨,二十万年后仍能阅读。

但这就到头了,就是说,我们通常用来存储信息的手段,最多只能把信息可靠地保存二十万年。

而他们要存十亿年!

“我们向政府汇报说,按现有的技术,把10G的图形图像信息和1G的文字信息(这是博物馆工程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信息量)保存十亿年是不可能的,他们不相信,但我们证明了真的不可能,于是他们把保存时间降到一亿年。”

“但这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学者们开始寻找那些在漫长的时间中保存下来的信息。

史前古陶器上的图案,保存了一万年左右;欧洲岩洞里发现的壁画,大约有四万年的历史;人类的人猿祖先为制造工具在石头上砸出的刻痕,如果也算信息的话,最早在上新世中期出现,距今约二百五十万年。

可你别说,还真的找到了一亿年前留下来的信息,当然不是人类留下的,是恐龙的脚印。

“研究继续进行,但没有什么进展,科学家们显然已经有了一些结论,但在我面前总是欲言又止。

我对他们说,没什么,不管你们得出的结果多么离奇或离谱,没有其他的结果,我们就应该接受。

我向他们保证,不会有什么东西比我的经历更离奇和离谱的,我不会笑话他们。

于是他们告诉我,基于现代科学在各个学科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根据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结果,通过对大量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他们已经得出了把信息保存一亿年左右的方法,他们强调,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它就是——”罗辑把拐杖高举过头,白发长须舞动着,看上去像分开红海的摩西,庄严地喊道,“把字刻在石头上!”

AA嘻嘻笑了起来,但程心没笑,她被深深震撼了。

“把字刻在石头上。”

罗辑又用拐杖指着洞壁说道。

程心走到洞壁前,在黯淡的灯光下,她看到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还有浮雕的图形。

洞壁应该不是原始岩石,可能经过了金属注入之类的处理,甚至可能表面完全换成钛合金或黄金一类的耐久金属,但从本质上讲,仍是把字刻在石头上。

刻的字不是太小,每个约有一厘米见方,这应该也是为长久保存考虑,字越小越难保存。

“这样做能保存的信息量就小多了,不到原来的万分之一,但他们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罗辑说。

“这灯很奇怪。”

AA说。

程心看看旁边洞壁上的一盏灯,首先注意到它的造型:一只伸出洞壁的手擎着一支火炬。

她觉得这造型很熟悉。

但AA显然指的不是这个,这盏火炬形的灯十分笨重,体积和结构都像古代的探照灯一般,但发出的光却很弱,大约只相当于古代的二十瓦白炽灯泡,透过厚厚的灯罩,只比烛光稍亮一点。

罗辑说:“后面专门为这些灯供电的部分就更大了,像一座发电厂。

这灯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果,它内部没有灯丝,也没有激发气体,我不知道发亮的是什么,但能够连续亮十万年!还有你们进来时的那两扇大门,在静止状态下,预计在五十万年的时间里能够正常开启,时间再长就不行了,变形了,那时要再有人进来,就得把门破坏掉。

在那时,这些灯都已经灭了有四十万年了,这里一片黑暗。

但对于一亿年而言,那只是开始……”

程心摘下宇宙服的手套,抚摸着那寒冷石壁上的字迹,然后她背靠着洞壁,看着壁上的灯发呆。

她现在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造型:那是法国先贤祠中的卢梭墓,从墓中就伸出一只这样擎着火炬的手,现在这些灯发出昏黄的弱光,这光不像是电发出的,更像奄奄一息的小火苗。

“孩子,你好像不爱说话。”

罗辑走过来对程心说,声音中有一种程心久违的慈爱。

“她一直是这样。”

AA说。

“哦,我以前爱说话,后来不会说了,现在又爱说了,喋喋不休的,孩子,没让你烦吧?”

程心失神地笑笑说:“哪里,老人家,只是……面对这些我不知该说什么。”

是啊,能说什么呢?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

把字刻在石头上。

程心仔细观看刻在洞壁上的内容,以一对男女的浮雕开始,也许是想向未来的发现者展示人类的生物学外观,但这一对男女与公元世纪旅行者探测器上带着的金属牌上的图形不同,并非只有呆板的展示功能,表情和形体动作

铅笔小说 23qb.net

<=03目录+书签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