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人在乡村,医名远播> 第260张 ? 解决方案

第260张 ? 解决方案

“他们怎么过来的?”陈铭问道。

“包了一台旅游大巴。好像来的都是什么病友群里面的。去年有人在运动康复中心治好了病,把病友介绍过来了。”苏沫曦说道。

“苏支书,正好要找你呢。有个情况我需要事先跟你通一下气。”丁光书说道。

“什么事?”苏沫曦问道。

“是这么回事。今年运动康复中心不再由院部那边转送过来。直接由我们运动康复中心收治。虽然我们准备在网上进行预约,但是,可能很难奏效。现在全国有两三百万帕金森病人,而我们的收治能力,最多每天四五百人。一年也不过十几万。这样一来,就算从现在开始不新增帕金森病人,我们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将所有的帕金森病人治愈。”丁光书说道。

帕金森病人的痛苦,只要对帕金森病略有了解,任何一个人都能够理解。每个帕金森病人自然希望自己的病能够快点治愈,现在看到了希望,自然奋不顾身地往东化涌过来。

“我估计近期会有大量的帕金森病人涌入东化县,如果全跑到茶树村来,茶树村的会被挤爆不可。”丁光书接着说道。

“啊?那你要我怎么办?”苏沫曦问道。

丁光书笑道:“这事我们运动康复中心解决不了,你们茶树村村委也解决不了。你得尽快将情况上报上去。必须让东化县出面,才能够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我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问题。必须是你们扩大收治能力。如果你们一天能够治疗四五千人,一年就能够治愈上百万。几年时间就可以将所有的帕金森病人的病全部治愈。”苏沫曦说道。

“一天收治四五千人,你说得容易。一个病人至少要住院十来天。等于每天必须容纳四五万人。你去问问,看看你们整个东化县,有没有四五万张病床!你们东化县编制病床最多两三千张。全省的编制内病床公共也只有二十几万张。”丁光书苦笑着说道。

“那怎么办?”苏沫曦还以为很容易解决。真的是隔行如隔山。还以为解决几千张病床很容易呢。

“凉拌。反正我们运动康复中心没办法。东化县不出面,我们肯定搞不定。不说多了,茶树村一天涌进来无完人,你猜茶树村会变成什么样子?”丁光书问道。

“会变成什么样子?”苏沫曦问道。

“你想想看,上千万蝗虫从茶树村过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丁光书有些不厚道地吓唬气苏沫曦来。

“寸草不生?”苏沫曦说道。

“差不多吧。到时候茶树村每个角落都是人,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丁光书说道。

还真是很可怕。

“但是你也要往好的方面想啊。一下子给东化县带来几十万游客。如果东化能够把这几十万游客消化掉,得养活多少店铺啊。服务业将迎来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丁光书说道。

苏沫曦一听,立即坐不住了,起身就往外走。

“苏支书,你不吃饭了啊?”陈铭问道。

“都这个时候了,我哪里还吃得饭下?我必须马上去县里一趟。这样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能够错失了。”苏沫曦还是担心大量的游客涌入,影响茶树村的建设进程。

陈铭去拿了一些吃的东西追了出去:“路上凑合吃点吧。”

“谢了。”苏沫曦拿着东西一边往口里塞,一边往打开车门。本来就是来蹭饭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不过现在事情来得突然,她必须赶到县里去,将情况向县里汇报一下。

“丁主任,你觉得东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么?”陈铭问道。

“解决不了。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我们这里加快速度将帕金森病人全部治愈。可我们的现在病房、人手、药剂啥都缺。还不说渐冻症病人呢,渐冻症病人,全国有差不多二十万。别看这个数字比帕金森病好很多,其实这么多病人全涌过来,咱也受不了。”丁光书说道。

帕金森病人主要集中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而渐冻症分布则比较平均。多发生在30-60岁。

从这个年龄结构就可以看得出来,渐冻症病人治疗的迫切性肯定要比帕金森病人要更为强烈。

“那苏支书不是白跑一趟?”陈铭说道。

“当然不会白跑一趟。对于东化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不定,东化县想出好办法,一下子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而又能够让东化获得好处。”丁光书说道。

苏沫曦马不停蹄地赶到县里,直接去找县委梁仁夫,将情况简单说了说。

梁仁夫一听,接下来可能有几十万帕金森病人涌入东化县,也是吓了一大跳。

整个东化县也就一百四十万人口。城市人口才一二十万。县城总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等于,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个县城的人口涌入东化。

“全国有两三百万帕金森病人,全世界有近千万帕金森病人。如果这些病人全跑到东化来治病,那等于让东化全年游客数增加百分之五十。而且这些都是停留十天以上的游客。”梁仁夫在心底盘算了一下。如果再算上陪同的病人家属,可能游客数翻一番都有可能。

“小苏,你觉得茶树村的问题改如何解决?”梁仁夫表现得很平静。

“梁书记,我觉得县里要控制进入茶树村的游客数量,尽量将这些病人安置在县城以及各个乡镇。茶树村如果涌入过多的病人,无论是茶树村还是运动康复中心,将会全面瘫痪。”苏沫曦有些担心地说道。

“可是我们要如何引导这些病人以及陪同人员到我们想要他们去的地方去呢?”梁仁夫问道。

“其实我有个想法。既然茶树村无法安置这么多病人。那么我们县里能不能想办法安置这些病人。运动康复中心不用去考虑病人的住院问题。县里联系各大宾馆安排食宿。并且准时将这些病人送到茶树村去进行治疗。这样一来,病人就完全由我们来进行引导了。”苏沫曦说道。

“好办法!小苏,我立即召开县委会议,你列席参加。你把你的想法完善一下,待会在会上提出来。另外邀请运动康复中心丁主任过来参加会议。”梁仁夫大喜,他也有这个想法。但苏沫曦想得更周全一些。年轻人的脑筋还是要活跃一些啊。

丁光书才在陈铭家里吃过饭,就接到东化县委办的电话。

“东化县委办让我去参加县委的会议。看来他们应该是想到解决的方案了。”丁光书说道。

“那不更好?”陈铭笑道。

“那可不一定。陈专家,说不定你得加班配制药剂了。我猜他们肯定是要我们扩大每天收治病人的数量。”丁光书说道。

“好吧。好像去年年底扩大的药田里种植的药草也差不多可以用了。我得弄几个大点的配药罐才行。炼药炉也得弄大号的。”陈铭无奈地说道。

当天下午,丁光书赶到东化县城,参加县委的会议。

“丁主任,如果我们县里负责解决你们面临的病床紧缺问题,你们一天能够收治多少病人?”梁仁夫问道。

丁光书想了想:“如果你们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每天收治的病人数量翻一番不成问题。也就是一天收治一千名左右。”

“一天一千名,一年才三十多万。全世界一千万帕金森病人,你们至少要三十年才能够全部治愈。这个速度太慢了。”梁仁夫很不满意。

“全国只有两三百万左右。现在国外的进来不了,这两三百万,可能有意愿治疗的不到两百万。毕竟这些病人都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丁光书说道。

“那也不行。每年不还是有很多新增么?所以,这个治疗速度,还是不够。要不你吧每天治疗的数量提升到两千到三千人。你看怎么样?”梁仁夫问道。

“短时间肯定不行。人手不足。现在能够比较准确诊断帕金森病的医生,只有五十人左右。扩大到两千,每个医生每天至少要完成四十例诊断。这还没考虑轮休等问题。”丁光书说道。

“又不是让你们一下子就扩大到两三千。你可以逐步扩大嘛。比如开始你们每天收治一千例。等一个月之后,你们扩大到一千五千。三个月之后,扩大到两千。半年之后,扩大到三千。后面还可以继续扩大嘛。”梁仁夫说道。

运动康复中心培养出这五十名诊断医生,也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基本能够上手。其实那五十名博士每人带了两名硕士,这些硕士,很多也具备独立进行诊断的能力。

“如果你们能够解决床位问题,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做得到。”丁光书说道。

“我们肯定帮你们解决床位问题。我今天把县里各部分的负责人以及各乡镇的负责人全部请了过来,就是为运动康复中心解决问题的。”梁仁夫说道。

梁仁夫让苏沫曦将刚刚赶出来的计划用PPT介绍一遍。

铅笔小说 23qb.net

<=09目录+书签2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