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大汉第一太子> 第0355章 演武殿议事!

第0355章 演武殿议事!

从未央宫走出,一同走在宫道之上,曹参、王陵、张苍三人的面上神情,可谓是如出一辙的差。

只不过,三人关注的点,却是各有不同。

“重数算而轻文略,所择之士,岂非尽为商贾之流?”

“纵入朝而仕,亦终不过刀笔佐吏之用,怎堪大任?”

这是曹参心中的疑虑;

“举士为官,只以文考而测其能,不佐以武勋为证,长此以往,岂非国将不国?”

这是王陵心中的牢骚。

而张苍心里,却依然在反复回味方才,刘盈附耳低语的那段话。

——朕希望有朝一日,凡是天下的百姓,都能和北平侯的幼孙一样聪慧······

“凡天下之民······”

“废挟书之律······”

“竹纸·········”

有那么一瞬间,张苍只觉脑海中闪过一道光!

从那道光中,张苍似乎看到了一个即让人兴奋、崇敬,又莫名令人感到恐惧的未来。

只可惜,那道光却宛如流星,一闪即逝;

纵是张苍竭力想要抓住,都终未能如愿······

·

不过十几天的功夫,朝堂欲兴‘考举’而纳士的消息,便传遍了以长安为中心的方圆数百里区域。

几乎每一天,都有数十上百名衣着各异,又无一不胸怀大志的文人士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长安。

很快,相府外的露布之上,便贴上了此次‘考举’的流程。

此次考举,总共分三部分,依次为:笔试、面试,以及最后的殿试。

第一轮笔试,定于秋八月初一,于长安城西的一处废弃营寨里举行;凡是爵公士及以上,年龄在二十至四十岁之间,且户籍不在商籍的汉家之民,都可于内史属衙报名参加。

而在这第一轮的笔试中,无论参考者有多少,都会将大半参考者淘汰,只留成绩最好的一百人,晋级第二轮的面试。

说白了,就是择优录取,并没有准确的合格线。

至于第二轮的面试,则相对简单些,也不需要应考者做什么准备。

因为这第二轮的面试,虽然告示上没有说的太明白,但很明显,这一轮的重点,就是外貌长相。

——在这个世代,想要做官,是需要具备出众的外在条件的~

五官不端正、身高过矮、身材过胖过瘦,都会被拦在‘编制’的大门之外。

若非如此,几百年后的凤雏庞统,最开始也不至于因丑陋的外貌而被轻视;昭烈帝的礼遇,也就不会让凤雏先生感恩戴德,不惜一死以报知遇之恩。

所以这第二轮面试,只需要应考者洗漱干净,以尽量干联的仪态参加,然后静候佳文。

当然,既然是面试,自也免不了提问环节;

如家住哪里啊~

父母是做什么的啊~

以及自己是做什么的,有没有个人犯罪史、家族犯罪史之类的问题,也都会被问及。

且无论应考者如何回答,紧随其后的,都必然是相府配合内史,对合格的应考者进行掘地三尺般的身份审核。

等确定参考者身份没有问题,且在面试中没有说谎,便是最后的一关:入宫觐见。

所以说白了,虽说此次‘考举’有三个步骤,但应考者唯一能通过努力来改变结果的,也就是第一关的笔试。

这第一关过了,后面的,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若是连第一关都没过,那也就没有然后了。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才刚来到长安的青年文士们,很快便安下心来,随便找一处落脚之所后,便开始了考前的最后冲刺。

对于这一大批涌入长安的知识分子阶级,内史属衙也是非常的重视,几乎是按照‘每二十名考生配备一名有秩官员’的比例,来对口解决考生们的问题。

——在这个世代,一个官直接管二十人,已然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考举在即,秋收将至,整个关中的氛围,都是一片安宁祥和中,包含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无论是对未来的农获,还是对自家子侄在‘考举’中的表现,关中百姓都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期待。

可就是在这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氛围当中,一队服饰怪异,又有重兵随行护卫的使团,却一举打破了笼罩在关中的安宁氛围。

——匈奴人,又一次遣使入关,并步入长安······

·

“匈奴正使呼衍嘎多,代吾主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长乐宫,长信正殿。

听到这一口字正腔圆的秦中腔,绕是对匈奴使者‘会说汉话’有所预料,刘盈也是不由挑了挑眉。

至于殿内,早早于此‘恭候’的朝臣大臣们,也是在听到‘呼衍’二字的同时瞪大双眼,旋即齐齐将吃人般的凶狠目光,投注在了那自称匈奴正使的蛮人身上。

呼衍氏,也被称作呼延氏,是匈奴最显赫的四大姓氏之一。

而在匈奴单于庭‘八柱’的政治体系中,除去拥有单于继承资格的左贤王、右贤王,以及左谷蠡王、右谷蠡王四者,是有匈奴王族——挛鞮氏掌控外,其余的左右大将、左右大当户四个职务,便由包括呼延氏在内的‘匈奴四大家族’世袭掌控。

其中,兰氏世袭左大当户,须卜氏世袭右大当户;右大将则由乔氏世袭。

而呼延氏,便世袭掌控左大将一职。

对于匈奴的双头鹰政策和‘八柱’体制稍有了解,便不难发现在这八柱之中,最重要的两个位置,其实并非左右贤王,而是单于大位第一继承人,本代单于的儿子:左贤王,以及左贤王永远的狗腿子:左大将。

盖因为比起第二顺位继承人右贤王,以及右贤王的狗腿子右大将,左大将所需要做的事,可以说是关乎到整个匈奴的未来。

而作为世袭罔替左大将的匈奴大姓,呼延氏在汉室北墙留下的累累血债,使得每一个汉人,都不敢对‘呼延’二字有一日或忘······

“使者远来劳苦。”

“然使者此来,纵代匈奴单于而来,于朕,亦终不过外臣。”

“外臣于汉天子当面,若朕赐座,难免有违礼制。”

“便劳使者暂立片刻,待使者述毕单于之意,再回驿馆安歇?”

以毋庸置疑的语调,道出这番似乎是在商量的话,刘盈便自顾自昂起头,面色清冷的望向呼延嘎多。

“有劳使者直言。”

“单于此番,又欲折辱吾汉家何人?”

毫不掩饰厌恶之意的道出此语,便见刘盈意味深长的眯起眼角,望向呼延嘎多的目光,更是猛然带上了一抹冷意。

“匈奴上回遣使,单于可是曾书辱汉家太后,遗朕视母受辱,而不得血仇之恨呐······”

“时隔数年,书辱朕母之事,单于当不复为二次;”

“唔······”

“如此说来,此次,单于欲辱者······”

“便该是朕了?”

冷然一语,顿时使得呼延嘎多额角冷汗直流,甚至有那么一瞬间,竟下意识移开了目光,不敢继续直视向刘盈目光深处!

对于匈奴人,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左大将世袭家族呼延氏,汉家群臣也本就恨意滔天,只是碍于场合不敢发作;

待听闻刘盈这一声赤裸裸的威胁,殿内众人只立时放下顾虑,纷纷摩拳擦掌起来,似乎就等刘盈一声令下,便能让整个匈奴使团命丧当场!

见众人这般反应,刘盈却也不急着制止,只好整以暇的看着御阶下,早已大惊失色的匈奴使团。

——当年那件事,刘盈还没忘!

准确的说,是永远不会忘!

不单吕雉,凡是自诩为‘汉人’者,都永远不会忘记那样的屈辱!

刘盈确信:即便在不远的将来,汉室彻底击败了匈奴人,甚至统治了整个草原,待成百上千年之后,‘汉高后吕雉为匈奴单于冒顿书辱’一事,也绝不会被任何一个华夏贵胄忘记!

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

作为汉室的皇帝,汉太祖刘邦的继承人,刘盈自然应该拿出君王所应有的姿态,礼待任何一个自称为‘使者’的人。

但作为儿子,作为一个华夏人,刘盈也决不允许自己在遭受这样的屈辱之后,还能对罪魁祸首和颜悦色!

对于刘盈的怒火,呼延嘎多纵是早有预料,也是不由有些惊慌失措。

——呼延嘎多无论如何也未预料到:汉人的皇帝,一个才刚十七岁的娃娃,居然赶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斥责匈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