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搅和大宋朝>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不白之冤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不白之冤

两宋之交时也不乏数典忘祖到张弘范之流的顶级汉奸,金兵这次派来与赵宋朝廷交涉的张通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光以血脉而论,张通古绝对是一个纯正的汉人,只不过因为出生在被石敬瑭送给了契丹人的易州土地上,国籍成为了辽国人,还从小接受契丹侵略者的奴化教育,被洗脑成了异族侵略者的奴隶还不自知,甚至还以他是辽国人为傲。

在这一点上也得替张通古喊一喊冤,在契丹人的控制地长大,习惯了接受异族统治,忘记自己祖宗姓甚名谁并不奇怪,但问题是这个张通古身为汉人,却对汉人同胞恨之入骨,尤其仇视由汉人所领导的赵宋朝廷,以至于辽国被宋金联手消灭后,幽燕地区短暂回到宋廷手中时,曾经考中过辽国进士的张通古还断然拒绝了宋廷的征召,宁愿回家种地也不愿为赵宋朝廷效力。

张通古在对待金兵方面却又不同,金兵南侵夺占了幽燕地区后,张通古不仅马上毛遂自荐给金兵效力,还拼命鼓动金兵南下入侵中原,试图借助金兵灭宋为他自认为的祖国复仇。历史上张通古以金兵使者出使宋地时,张通古还逼着赵九妹坐在他的南面行拜见上国使者之礼,又在金廷并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越权逼迫赵九妹从河南、陕西等地撤军。

事还没完,回到金国后,仔细刺探了宋军情况的张通古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劝说金兵乘着宋军还没有做好军事准备的机会,赶紧南下侵略宋地,后来张通古还一度出任金国宰相,甚至以汉人身份被金国封为了王爵!其卖国求荣和仇视同胞的程度,丝毫都不亚于后世在广州屠杀了七十万百姓的大汉奸尚可喜!

马良穿越造成的蝴蝶效应改变了许多历史,却没有改变张通古的汉奸本质,受命来到了建康后,张通古除了趾高气昂的逼迫赵九妹收拾破坏某某团结的汉人败类宗泽和李纲外,还有就是拼命收集赵宋朝廷的各种军事相关情报,了解和掌握宋廷目前的军事实力,为金兵将来的南侵建立情报基础。

让张通古心中暗喜,虽说赵宋朝廷在南逃到了建康建立陪都后,靠着江南的人力和财力,迅速扩大了军队规模,还十分重视水师建设,然而却始终无法迅速改变宋军战斗力孱弱的痼疾,重建后的水陆军队新兵众多,战斗经验严重不足,装备也因为江南各地库存武器严重不足的缘故,还赶不上原来的北宋军队,加之江南气候炎热不利于养马,所以建康周边的宋军骑兵数量相当稀少,根本无法与之前的北宋军队相比。

惟一让张通古担心的是江南的经济问题,晋朝年间大量汉人南下后,在勤劳聪明的汉人百姓以世纪为单位的努力耕耘下,原本土地贫瘠的江南地区已经培育出了几乎铺盖全境的水稻土,粮食产量比之秦汉三国时上升了不止一个等级,再加上占城稻的迅速传播,气候方面原本就十分适合种植水稻的江南地区更是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养活了远超前朝的人口。

有了足够的人口,当然就有了大量人力可以用于工业和经济建设,商业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工商业一起上了规模之后,赵宋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也随之暴增,而有了足够的钱和粮食,再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赵宋朝廷再想发展军事当然就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别看赵宋朝廷目前的军事力量还比较薄弱,然而假以时日之后,赵宋朝廷重新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当然只是时间问题。

“江南太富庶了,如果不尽快杀光胆敢反抗的宋人,拿下这块膏腴之地,把所有宋人变成我们大金的奴隶,给了宋人朝廷足够的喘息时间,将来宋人朝廷就是拿钱粮堆,恐怕也能堆起一条可以阻拦我们大金铁骑南下的防线。回去以后,我一定得把这个情况禀报给陛下和几个勃极烈,请他们千万不要迟疑犹豫,越早出兵南下灭宋越好。”

研究着收集到的各种情报,张通古心里逐渐拿定这个主意的时候,他的得力仆人胡昭突然快步从门外进来,急匆匆的说道:“主人,小人打听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只是不知道真假。”

“什么重要消息?”张通古问道。

“我们大辽的成安公主没死!”

同为辽地汉奸的胡昭仅仅只是用了一句话,就让至今不忘契丹主子的张通古惊得跳起来,大声惊叫道:“什么?我们大辽的成安公主没死?真的假的?你从那里打听来的消息?”

“回禀主人,小人是从一个蛮子的御林军曹司那里听到的消息。”胡昭如实禀报道:“而且那个叫关云的蛮子曹司还说,不但我们大辽的成安公主没死,她和西夏皇帝生的太子其实也没死,一起改名换姓来到了宋国躲避大金朝廷的追杀,还悄悄见到了宋人皇帝,劝宋人皇帝和西夏联手,还有和我们大辽的耶律大石将军,一起夹击大金!”

听到这话,张通古当然是说什么都不敢相信,赶紧吩咐道:“快,把情况给我仔细说一说,越详细越好。”

胡昭答应,这才赶紧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对张通古详细禀报,原来,胡昭为了替张通古收集赵宋新皇城的相关情报,刻意接触了解皇城详细情况的赵宋新御林军,也很快就和一个叫关云的御林军曹司搭上了线,结果那个长得贼眉鼠眼的关云除了向胡昭泄露了许多皇城情报,甚至还偷偷把一幅南宋新皇城的平面图卖给了胡昭外,还又主动告诉胡昭,只要胡昭出得起价钱,他还可以卖给胡昭一个宋廷与西夏暗中勾结的重要情报!

因为关云之前泄露的皇城情报全都真实可靠,事情又关系到宋夏密盟,手里资金充足的胡昭当然马上拿出了一笔钱购买这个情报,早在梁山时期就追随赵九妹和马良的关云,也这才告诉胡昭说,他在宫内担任卫士期间,曾经陪着赵九妹秘密接见了西夏皇后耶律南仙和西夏太子李仁爱母子,得知耶律南仙母子是因为身上流淌着辽国皇室血脉,又在金辽战争中极力主张出兵抗金,往死里得罪了金国,所以在金国灭辽之后,被金兵秋后算账的耶律南仙母子才诈死逃生,在西夏皇帝嵬名乾顺的帮助下,改名换姓秘密逃入了宋地求生。

再接下来才是最关键,因为看到宋金战争全面,实际上深恨金兵入骨的嵬名乾顺便授意耶律南仙母子,让她们担任国使秘密联络赵九妹重建的赵宋朝廷,试图与赵宋朝廷建立秘密盟约联手灭金,同时与金兵有着血海深仇的耶律大石也委托堂妹耶律南仙劝说宋廷与他结盟,缔结一个赵宋、西夏和残辽的三国盟约,约定时间一起出兵攻打金国,让金兵首尾难顾。

然而赵九妹却因为害怕金兵报复的缘故,并没有接受耶律南仙母子替嵬名乾顺和耶律大石提出的结盟要求,同时赵九妹也不想得罪西夏和残辽,没有下令把耶律南仙母子拿下献给金兵请功,选择了命令出面接待耶律南仙母子的宋廷祠部郎韩肖胄,让他安排人手秘密护送耶律南仙母子返回西夏,不敢把这对与金兵有着血海深仇的母子留在国内惹祸。

除此之外,宋军叛徒关云还免费送给了胡昭一个与西夏相关的情报,就是西夏朝廷表面上还是和宋军处于敌对关系,实际上却不断把一些品质稍差的河曲马悄悄卖给宋军,帮助宋军建立骑兵与金兵抗衡,同时也替西夏分担来自金兵的压力。

听到这些消息,至今没敢忘记契丹旧主子的张通古当然是心中百味杂陈,既对这个消息的真假是将信将疑,又悄悄盼望消息不假,自己的契丹主子还有血脉留在世上,身体内流淌着契丹血脉的嵬名仁爱将来还有机会成为一国之君,同时又万分为难,不知道是否应该把这个消息如实禀报给自己的金国新主子——以金廷的残暴手段,如果知道敢和他们做对的耶律南仙还没死,绝对能把耶律南仙抓到洗衣院去天天给金兵当***!

迟疑了许久后,张通古这才开口向胡昭问道:“那个叫关云的蛮子,担保这个消息不假?”

“回禀主人,他发誓说绝对真有此事!”胡昭赶紧如实回答道:“他还说,这件事在蛮子朝廷里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全是因为早在梁山时就追随蛮子皇帝,所以才有机会参与秘密接见我们大辽的成安公主!”

“再给那个叫关云的蛮子一些钱,让他告诉你蛮子皇帝接见我们大辽公主时,是那一个通译帮着翻译的话?”张通古十分冷静的吩咐,又随口问道:“对了,刚才你是不是说过,蛮子皇帝是命令我们认识的韩肖胄安排人手秘密护送南安公主回国?”

“主人好记性,小人确实说过这个名字。”胡昭赶紧恭维,张通古默默点头,用心记住了这个重要细节。

那里都有败类,马良的老队伍中也不例外,胡昭又把一笔钱送到了关云面前后,在梁山时就给马良当小弟的御林军曹司关云,还是毫不犹豫的出卖了当时给赵九妹当翻译的赵宋官吏名字,胡昭一路使钱,找到了这个翻译并且用金兵从汴梁抢来的钱财把他买通后,这个翻译也承认了确有此事,赵九妹确实秘密接见过诈死逃生的耶律南仙母子,还介绍了许多当时的细节,证明关云泄露的情报一点不假。

情况报告到了张通古面前,同

铅笔小说 23qb.net

<=17目录+书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