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四月间事> 第61章 非正文

第61章 非正文

这一章写在“作者有话说”里,因为不是正文,只是一些感想和故事原型背景,不想大家花钱。

但是V章不凑满167个字不能发,所以凑两句,反正购买过的章节,以后再加字什么的也不会再算钱。

昨天看到孕妇妈妈说追完文了,就能安心生宝宝了,那这一章尽量别看了吧,因为故事原型,还是挺让人唏嘘和伤感的,尽量别影响宝宝心情。

感谢一直以来追文支持正版的读者,感谢那些投霸王票和给我留评的小妖精们,有时候写文枯燥、卡到抑郁和难以坚持,但你们让一切更有意义。

谢谢。

作者有话要说:

【一】

这篇文没写的时候,有出版的编辑过来问我的想法,然后皱着眉头说,写个言情小说,能不能不写非洲的啊,不想看满头小辫子的黑人谈恋爱啊。

又问题材,惊呼,妈呀,你要坐牢了。

初写的时候,有两个标签:报仇雪恨、异国情缘。

没过几天,我发现“报仇雪恨”这个标签没了,问编辑,编辑说:你这个标签很难排榜分类,所以暂时拿掉了。

再过几天,发现多了个“幻想架空”的标签,又去问编辑,编辑说,你看,世上是没有卡隆这个国家的,这个题材又比较敏感,谨慎起见……所以得是幻想。

可想而知,当我慢吞吞地待在幻想言情频道,看周围都是重生、看读者在文下讨论“肯定有异能,肯定后头才出现,因为是幻想频道的啊”,心情是多么的酸爽。

……

文章连载的过程中,不少读者猜到了卡隆的原型是卢旺达,之所以不代入卢旺达来写,两个原因:

1)只是写个小说,不想那么严肃地探讨政治问题,卢旺达是真实事件,而小说中有戏说的内容,所以不想直接挂钩。

2)真实的卢旺达,比小说中描述的悲惨太多,不忍心写。

但是做好打算,想在全文结尾的时候,聊一下卢旺达。

【二】

以下内容,有些手头有资料,有些是之前的积累,可能记得不大精确,也没有尽述当时复杂的局势,所以只供大家了解事情大概,有兴趣的,可以翻查更真实的资料。

卢旺达是非洲中部一个小国,主要有两个种族,胡图族和图西族。

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4月,屠杀从4月到7月,持续了3个月,死亡人数一般被认为是80万到10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它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

这就很恐怖了,因为20世纪,还出过一起举世震惊的人道主义灾难:德国纳粹灭绝犹太人。

卢旺达大屠杀被认为比纳粹的那次还要恶劣和令人发指,主要有两个原因。

1)纳粹迫害犹太人,死亡人数也很多,但至少是好几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而卢旺达三个月内集中屠杀,杀人的速度是纳粹的好几倍。

2)纳粹至少知道这事无耻,假惺惺建了集中营,对外宣称是工厂,以做工为名把犹太人诓进去的,卢旺达很直白,广播里都在叫嚣:来,杀!

两个种族间存在这样的深仇大恨,事情要往前追溯到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瓜分。

卢旺达原本没有种族,只有农民、牧民等等,有一种阴谋论,说殖民者来了之后,为了转移矛盾,于是划分种族。

划分的标准很儿戏,参考了肤色、身高、鼻子是否更像欧洲人,以及家里的财产:以十头牛为界限,十头牛以上的,就是图西人,十头牛以下的,就是胡图人。

想想看,我们两家是邻居,我长得比你高点,你晒得比我黑点,本来大家都有九头牛,可巧今天我家的牛下了崽,殖民者查过数目之后,一锤定音:从此我是图西人,你是胡图人。

不仅如此,身份证上必须写明种族属性,划分完成,图西人占人口的14%,胡图人占85%左右。

接下来,殖民者开心地搓搓手,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各个方面,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行政上,都无比偏袒图西人,拼命扶植图西人上位,同时鼓吹“图西人是更高贵的人种、他们的文化是优越的、他们是含米特人的后裔”。

高贵啥啊,不就刚划分出来的吗,还有含米特人又是啥,我也没研究。

只知道图西人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就开始膨胀了,真得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没少做压迫的事,胡图人的矛头也就马上对准他们,心说你是啥玩意儿。

此时,反殖民主义可能都不那么重要了,两个人为划出的种族、不看身份证都不一定分得出谁是谁,开始了争锋相对和旷日持久的争斗。

同时,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非洲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大势如此,殖民者也就顺水推舟,陆续把殖民地权力交回当地人手中。

这个时候,卢旺达的殖民者,就是比利时人,基于种种考量(胡图人毕竟人数众多),做了一件简单粗暴的事儿:交权的时候,把权力交到胡图人手里了。

明摆着要出问题:图西人当了那么多年人上人,忽然统治者变成了胡图人,而胡图人憋了几十年的气,正愁没地方撒。

所以,从1962年卢旺达独立之日起,国家内部,根本也就没太平过,图西人持续流亡,也持续被迫害,基本是大闹三六九,小闹天天有吧,到了90年代,流亡海外的图西人成立了爱国阵线,直接就和政府军开战了。

联合国觉得这样不行,94年的时候,出来调停,当时卢旺达的总统,名字太拗口,我们叫他哈总统吧,迫于国内外的种种压力,乘着飞机去国外和谈了。

这引起了胡图族极端分子的不满,这些极端分子开始煽动民众:你们忘记了被图西族奴役的日子吗,要是谈判成功,图西人掌握了权力,你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而针对图西人的灭绝政策也一直暗中进行,简单说来,有以下准备:

1)统一了暗号,叫“cutthetalltrees”,砍掉高的树木。因为图西人长得稍微高一些。他们秘密通知下去:哪天听到这个暗号广为传播,那就是行动开始了。

2)清查图西人地址:他们基本掌握了所有图西族人的住处门牌号,屠杀一开始,都是按地址找上门去,直接开杀,基本没有能被放过的。

3)购买大量武器,据说93到94年,光砍刀就购进了50万把,估计是没那么多钱买枪支弹药,而且吧,这些砍刀大量还都是中国制造的。

据说当时中国的厂方也很惊讶,问订单数量怎么这么大啊,人家淡定地回答,今年橡胶大丰收,要砍橡胶。

日!

那么多张嘴,那么多人参与,这消息其实不保密,很多人都听说了,没当回事,当时联合国驻卢旺达的维和司令是一名加拿大人,叫达莱尔,连胡图人藏武器的仓库地址都知道,汇报给总部的时候,纽约方面回答:收缴武器超过了联合国的授权范围,不允许。

4月6号,哈总统谈判完回国,座机即将降落时,被两枚导弹击中,机上所有人全部死亡。顺便说一句,飞机上还有一位布隆迪的新总统,搭便机的。

屠杀几分钟后就开始了,胡图人的电台开始疯狂播报:我们的总统被杀了,是那些图西人干的!来吧,拿起武器,为总统报仇,砍掉高的树木,让我们杀死蟑螂!

一夜之间,整个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陷入了腥风血雨。

更耐人寻味的是,首当其冲被杀害的,还不是图西人,而是那些胡图族温和派人士,甚至包括了高官,比如宪法院院长、政府部长等。这传递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哪怕你是胡图人,哪怕你身居高位,你敢站在图西人一边,你也得死。

当时的西方各国,还有联合国维和部队,估计都是懵的,维和部队不能擅自行动,是否插手要等总部的指示,于是总部开始开会讨论。

那头讨论得如火如荼,这边已经杀红了眼,胡图人显然做过计划,一上来就杀了十个比利时维和士兵,而比利时维和力量,是当时卢旺达各国维和力量里实力最雄厚的一个。

比利时人没想到会动真格的,死了十个年轻小伙子,没法跟国内纳税人交代,国内也吵得很厉害,比利时人考虑了一下,决定撤侨撤军。

其它国家一看:实力最雄厚的一支都撤了,我留着不是等死吗,看来这里要失控,赶紧走吧。

大家纷纷开撤。

撤的时候,哪怕车上带了宠物,都不能带走一个图西人,胡图人在街上设了层层路障,一辆辆车检查身份证,查到了马上拖下来杀死,嚣张到敢当着联合国士兵的面杀人。

发生了很多悲惨的场景,比利时部队撤走的时候,是在晚上,说是要趁着夜幕悄然撤

铅笔小说 23qb.net

<=14目录+书签0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