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四百四十六章 成立科举筹备小组

第四百四十六章 成立科举筹备小组

一番讨论以后,《科举考试手册》的初审在礼部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下通过。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杨帆的强硬态度。

既然孔颖达几位士林中的大儒都已经表示明确的支持。

杨帆趁热打铁,马不停蹄进宫进行奏报。

此时,李二陛下正与长孙无忌这几位朝中大臣在政事堂开会,倒也省了杨帆不少事。

在众人仔细浏览《科考试手册》以后,心头无不感叹,杨帆这小子果然有大才。

《科举考试手册》提出的方桉无疑是最稳妥的。

不仅能够安抚世家门阀,又给平民百姓和寒门士子的崛起留下了机会,简直是一举两得。

不过,魏征皱着眉头沉吟了半晌后,不解的问道:“此方桉细节近乎完美,即便有一两处不符合实际,也可以在筹备过程中进行调整。”

“可这里面我有一事不明,为何要单独增设杂学的教育和科举考试?”

“其他杂学倒也罢了,商道乃是小道,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啊!”

杨帆眯了眯眼睛,努力想着对策,根本没料到第一个提出疑问的会是这个又臭又硬的老顽固。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古人独尊儒学的思想根深蒂固,想让这些老顽固接受商道这种“低贱”之道,实在是很困难。

在这些人面前,杨帆的官位和资历就显得底气弱了很多,还真有些发愁。

毕竟,百家学说除了在战国时期曾有百花争鸣的景象,之后再也没有绚烂的时期。

随着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其余的百家学说更是被打入了谷底。

即使是在战国时期得到绚烂发展的法家、儒家、墨家,最后也只能沦落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墨家以“穷兵黩武”为统治者所不喜。

法家以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为理念,如今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本意。

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

这就足以见得法家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

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但是如今的法家学说也只不过是阉割版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这些思想根本不能体现。

因为皇权、世家、勋贵,这些人往往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

如今法家学说已经伦落于统治者管理百姓的工具。

配合阉割版儒家学说为统治者披上了仁德的外衣,故“以儒为表,以法治国”便最受统治者的欢迎。

而对于商道,可以说,在华夏这块土地上,在整个封建社会历程,从来就没有重视过。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杨帆也不知道根源,但他认为这不仅仅是独尊儒学这么简单的原因。

或许可以归结为大多商人重利为世人说不喜……

可这样也说不通,要知道,即使其他杂学也很不受待见,但还是有很多成功桉例的。

整个封建社会,医学大师、农学大师不说随处可见,但还是有不少的,唯独古代的“企业家”却罕有留名者。

在杨帆看来,出现这种结果其实跟封建社会的眼界和偏见有关。

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大家当然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四书五经,学习的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圣人之道。

对于商道这些小道当然是瞧不起。

杨帆之所以敢于将商学加入到科举考试的科目里,自然要打好腹稿应对疑问。

儒家子弟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臭毛病可不是学了八股文之后才有的。

因为儒家学说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是受到了阉割版的‘圣人’思想影响的结果。

如今杨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商学(经济学)纳入科举考试的一部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杨帆看来,即便不能将商学作为科举的主科之一,亦要将之添加进去,让天下百姓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于是杨帆反问道:“请问魏老,你说我们大唐是否只需要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才?是否读圣贤书的人都能忠君爱国?”

没料到杨帆会如此反问,魏征略一沉吟,说道:“不可否认,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读圣贤书者,大多属于忠君爱国的青年才俊。”

似乎早已料到魏征会如此回答,杨帆笑着问道:“既然读圣贤书者并不一定都是忠君爱国之辈,若我们只在乎四书五经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从而忽略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道,岂不是有失偏颇?”

“更何况,若忠君爱国的先决条件便是必须学习四书五经儒家典籍,那岂不是有悖于平等、仁爱、包容的圣人之道?”

“而且魏老也说了,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忠君爱国的年轻才俊,但只读圣贤书的年轻才俊并一定能治理好国家,我们何不让一些‘杂学小道’为帝国效力。”

这番话让众人震撼不已!

因为这是他们一直都不敢想象的,已经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长孙无忌顿时插话道:“忠义侯,你年轻见识少,考虑不周也理所当然。”

“学习四书五经不一定忠君爱国,但是不学习四书五经大抵都不知何为忠君报国。”

“所以,我认为以四书五经儒家典籍为考试的主要方向,方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商道,实乃低贱小道,根本难登大雅之堂,怎可与圣贤之道并列,忠义侯应当分清主次,莫要误入歧途、强言狡辩才好。”

长孙无忌笑吟吟的样子,一副长者教训后辈的姿态,嘴里说出的话却暗藏陷阱。

杨帆只是提议让杂学参与到科举考试当中,并没有说占的份额与四书五经相当。

可这老狐狸却故意说成与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道并列,根本就是让杨帆得罪天下所有的儒家子弟!

魏征笑而不语,看着杨帆如何反驳。

李二陛下则老神在在,似乎根本没有在意众人的争论……

对于长孙无忌故意挖的陷阱,杨帆当然也能够看出来,于是一本正经的说道:

“赵国公年纪大了,果真老眼昏花,难怪总喜欢以前辈的语气教训他人。”

“不过,这里是政事堂,现在商议的是大唐延续千秋万代的国家大事,虽然某一向敬重赵国公,但还请赵国公注意场合。”

“某作为礼部尚书,请赵国公以同僚身份互相探讨,若以年龄大小论阅历欺压后进,未免不够大气,乌龟王八能活千年,难道赵国公还要像它们请教乎?”

如同吃了枪药一般的凌利反击,直接让众人傻眼了!

杨帆这家伙简直不讲武德。

虽然长孙无忌有故意设陷阱的意思,但哪有这样比喻人的?

长孙无忌也是愣了一下,随即脸都变绿了,顿时大怒道:“忠义侯,你不仅不懂得谦逊为何物,也不懂得尊重长辈,不配为人子尔?”

被杨帆义正辞严的指桑骂槐,任谁都忍耐不了。

更何况长孙无忌一直高高在上,哪曾受到如此委屈?

其实这话杨帆说出口后,也有些后悔了!

毕竟这可是当面揭了对方的面皮,可谁让这家伙又想给自己挖坑呢!

刚刚在礼部,才被长孙冲不断刁难,当然把气一起撒到了长孙无忌的头上。

更何况,自从与长孙无垢发生了不清不楚的关系,杨帆自然而然认为自己与长孙无忌是平辈。

对于长孙无忌长辈训晚辈的姿态,自然是更加看不惯。

不过,想要让杨帆认错是不可能的。

于是只能装疯卖傻委屈地道:“赵国公说的是哪里话,我哪里不尊重您了,我说的是事实,难道你比王八还活得还长不成?若真是这样,我愿意道歉。”

李二陛下对于杨帆如此耍无赖的行径,只能无奈的抚着额头喝斥:“忠义侯,此乃朝廷重地,岂容你胡乱撒野,还不赶紧道歉。”

这混小子哪像是一个当官的,简直就是一个混混做派。

也不知怎么回事,杨帆为何跟长孙无忌的关系会如此紧张,一见面就掐架。

这里是政事堂,这么多重臣在场,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完全将长孙无忌往

铅笔小说 23qb.net

<=19目录+书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