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长孙> 第176章 蠢蠢欲动的朱元璋

第176章 蠢蠢欲动的朱元璋

摊丁入亩,是后世满清时期的一个政策,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

标志着古今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被废除。

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最明显的地方,便是会大幅度刺激人口的增长。

朱元璋在听到大孙说出这句话时,顿时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这也很好理解,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所谓赋和税,虽然都是收钱,但实际上还是有些区别的,简单的来说。

赋收的钱,是提供给国家武装力量,可以理解为军赋。

税所收的钱,便是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面。

而大孙所说到的丁税,便是属于税收方面。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出赞赏的神色,反而是眼神有些怪异的看着大孙。

“大孙可曾想过,若是废除丁税,国库岁入要减少多少钱粮嘛。”朱元璋沉声的问道。

大孙如此聪慧,怎会相出这等法子。

丁税制度自古有之,并不是说朱元璋非要保留,实在是就现在看来,丁税的岁入,明显要多上很多。

废除丁税,对于大明国库的岁入,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朱英对于老爷子的反应,也没太多的意外。

摊丁入亩这样在后世看来的高效政策,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好处。

因地制宜,每个时期的政策,应当符合当下的情况才可以,而不是说把所有好的政策堆积在一起,大明就会变得强大。

摊丁入亩在满清时期之所以有很强的效果,堪称神来之笔,其中的关键在于人口的隐瞒。

大量人口被隐瞒户籍, 谁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豢养的大量仆从, 这些被隐瞒的人口, 都是不交税的。

满清时期搞隐瞒人口最多的,便就是八旗子弟了。

所以摊丁入亩后,满清的税收会直接出现一个腾飞的情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无奈之举。

可是对现在的大明来说, 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前面朝代的人口情况不得而知, 就现在的大明, 经历过元末的混乱,尤其是朱元璋实行的职业分配制度, 包括户籍行走制度,基本上全部都登记在册,没有什么隐藏人口。

这也就意味着, 目前丁税在大明国库的岁入之中, 占据了不小分量的比例。

将丁税废除, 赋税都直接按地产计算, 反而会使得岁入出现大量减少。

本来如今大明国库的岁入用起来就很紧凑,这般还来降下一波, 可见来年会更加艰难。

不要认为摊丁入亩知这样的政策就很是高明,军赋的征收就是按地产来,现在只是将个税也这般施行而已。

朱英不懂这些吗?

他当然心中是明白的, 不然也不会拖到这个时候来提出,但既然知晓, 为何朱英还是提了出来。

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消除贫富差距。

拉小贫富差距, 才能让社会矛盾变得不那么的尖锐。

“地产多者多出,少则少出, 无则不出,便是一些低层的老百姓,找些活计生活的负担会轻松许多。”

朱英解释道。

听完大孙的解释,朱元璋也立即理解了大孙的想法,但在朱元璋的心中,此刻的大孙却有想当然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过于理想主义, 不切实际。

看到老爷子皱眉,并没有太多认同感的神情,朱英智珠在握的说道:“孙儿知晓,丁税的废除, 会让大明国库的岁入变少,甚至会影响到大明的稳定。”

“孙儿既然敢于提出此事,当是有备而来,已然准备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

朱英说完后,并没有接着述说,反而是端起桌面上已然有些凉的茶水,喝了一口。

听到大孙这话,朱元璋微微振奋,眉头也展开了不少,他倒是想听下,大孙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法子,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

对于大孙的妙计层出,朱元璋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

不过看着大孙自顾自的喝着茶,想到吊自己的胃口,朱元璋晒然一笑,也端起了茶杯,不急不缓的喝了起来。

老狐狸!

朱英顿时无语,老爷子不是暴躁脾性么,这都能沉得下心思。

见此,朱英放下茶杯,眼珠子一转,反而问道;“在爷爷看来,咱们大明是不是物产极为丰富,应有尽有。”

“那是当然。”朱元璋一手端着茶杯,随口回道。

自古以来,神州便为天下之中心,四方蛮夷地处贫瘠,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爷爷可知道,在大明山海之外,有着各式各样奇珍异宝,甚至有着亩产千斤的作物。生活在哪里的人们,无须辛苦劳作,就能衣食无忧。”

朱英笑着说道。

话到了这里,朱英心中的想法已然极为明显,他就是想要勾起老爷子对于海外的好奇。

别的不说,海禁怎么着也是必须要开了。

朱元璋闻言,面色沉着不动,只是淡淡的问道:“哦,在大明之外,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咱还真的没听说过。”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处的今天,还没有世界地图的出现。明朝最早的堪舆万国全图,是在万历十二年绘制。

除了对于蒙元统治的疆域有所了解外,其实对于大明之外,很多都是在书籍上看到的,朱元璋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虽然大孙的话题,成功的引起了自己的兴趣,不过朱元璋还是不露声色。

小狐狸,咱可没你想象中的那么肤浅。

即便朱元璋刻意隐藏,却还是被朱英看出了少许的端倪。

微微一笑,朱英再吊一波老爷子的胃口说道:“孙儿过往的一些经历,想来爷爷早就掌握清楚了吧,爷爷有没有想过,孙儿麾下如此多人,还是西域,塞外等一些苦寒贫瘠地域。”

“为何还能每年都可以养活这么多人,甚至于每逢严冬,他人吃不饱喝不暖的时候,孙儿还能不断的吸纳成员。”

这一段话,终于是让朱元璋的面色,有些很是明显的改变。

朱英说得没错,朱元璋在看大孙的详细资料时,就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只是出于对大孙的爱护,并没有去刨根问底。

“大孙给咱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确实心里头疑惑的很。”

朱元璋忍不住开口问道,能够忍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坐在对面的,是自己最为疼爱的大孙。

换了任何一人,在看到情报上的详细后,他都不会不择手段,强行将这其中的秘密挖掘出来。

哪怕因为调动数十万的大军进发西域,那也是在所不惜。

话音刚落,朱元璋突然想到大孙前面关于海外的话,加上大孙经营的买卖和对海外的联系,心里头顿时升起明悟。

随后朱英的话,更是直接印证了朱元璋的猜测。

“不瞒爷爷,孙儿之所以能够不断的收拢其他势力,并且养活这么一大帮子人,最为主要的原因,在孙儿流落西域的时候,曾经从海外番商的手里,得到过树种农作物。”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孙儿当时也没有过于重视,或许连那番商也不知道其中的情况,只当是观赏的玩物。”

“偶然之中,孙儿才意外的发现,这些作物竟是非常的能够耐受苦寒,而且亩产极为惊人,经过孙儿的试验,竟是能够达到亩产上千斤。”

“不仅仅如此,这些作物本身也无须精耕细作,只需简单的照料一下,就能自己大肆生长,简直是老天爷赐下的馈赠。”

“凭借这数种作物,孙儿不再忧愁吃食的问题,因此没到严寒冬季,别人生存不下的时候,孙儿就直接招揽,每一年麾下的势力,几成翻倍之势。”

“若不是担心根基不稳,想来麾下的规模,或许还要大上许多。”

朱英缓缓解释说道,这算是他目前最为核心的机密了,不是最亲近的人员,根本无法接触。

这些食物在被送出去的时候,都是打成粉末,不让别人知晓。

像是番薯,很多时候更是伴随着米饭一起,让人无法识别。

听到这话,朱元璋感觉呼吸都有些窒息了。

虽然和心中预料的相差不大,但是真正的听大孙说出,依旧免不了震撼。

几个词汇,顿时在朱元璋的脑海中咋现:耐苦寒耐,无须良田,高产,还有数种之多。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