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四十一

马车行至山池院, 天光已大亮。

桓煊走在枫林小径上,透过枝叶看见朝阳在檐角和屋瓦上跃动, 小小的院落笼罩在晨曦中, 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光。

随随早已醒了,她休息了一日,热度彻底退了, 人还有些疲惫, 不过还是早起在屋里练了会儿拳,沐浴更衣, 用了点薄粥, 这才躺回床榻上。

此时她正懒懒地靠在隐囊上, 手握一卷棋谱, 看着解闷。

听见屋外传来婢女问安的声音, 她有些诧异, 坐起身,放下棋谱,正要下床相迎, 桓煊已走了进来。

他的脸色苍白中透着微青, 眼中有血丝, 似乎一夜未眠。

随随纳闷道:“殿下不是去兵营了吗?”

话音未落, 她已落入了男人的怀抱中。

他紧紧搂着她, 把脸埋在她颈项间:“别动,让我抱一抱。”

随随感觉他身子微微发颤, 心脏跳得很快, 她迟疑了一下, 抬手抚了抚他的背脊:“殿下怎么了?”

桓煊不回答,只是紧紧地抱着她, 把她箍得有些生疼,良久方才松开些:“宫里出了点事,没去兵营。”

随随心头微微一动,宫里出事,很可能是陈王的尸首被发现了,算算时日也差不多该有人找到了。

她知道桓煊与这五弟并不亲近,但总是血脉相连的亲人,看见弟弟惨死,想必是不好受的。

随随并不为杀死桓炯后悔,但看见桓煊如此,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她定了定神道:“殿下从宫里来,这时候还没用过早膳吧?”

只是寻常的一句嘘寒问暖,桓煊却莫名生出一种宁谧安心的感觉,无论如何天地间还有这一方角落,这一方角落里还有一个完全属于他的人。

他把她搂得更紧,把脸埋得更深:“我要吃你做的鸡汤面片,还有鼓楼子。”

随随道:“殿下不是不吃羊肉么?”

桓煊强词夺理:“那肉不腥不膻,不腥不膻的不是羊肉。”

“民女这就去给殿下做,”随随道,“殿下松松手。”

桓煊道:“你病还没好,等病好了再做给孤吃。”

顿了顿:“现在让孤抱着,孤不饿。”

随随无可奈何道:“殿下昨夜没睡好吧?

去床上歇息吧。”

桓煊道:“孤从外头进来,还没盥洗。”

“民女给殿下去打热水。”

随随温声道。

桓煊感觉整个人都已泡在了热水中,板着脸道:“谁要你伺候了,病还没好,折腾什么,回床上去。”

说罢把她推回床上,塞进被子里,自去净房中盥洗,换了寝衣出来,上床从背后抱住她。

他疲惫到极点,反而睡不着,贴着她的耳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鹿随随,你的名字是哪个字?”

随随心头一突,缓缓调匀呼吸:“民女也不知道,阿耶阿娘都不知字,只是叫着顺口。”

桓煊轻哼了一声,他叫人查过这女子的户籍,上面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贫寒人家的女子大抵是这样,取个小名只是家人叫着顺口。

他想了想道:“孤替你定一个。

高嬷嬷教过你《诗经》么?”

随随心头一凛,抑制不住心脏跳得越来越快,勉强稳住心神:“还没有,只学完千字文。”

桓煊把她的手攥在手里,她的手不算小,也不柔,但手指修长,手心干燥,有力而稳定,他很喜欢。

他抚了抚她的手道:“诗经卫风中有一首诗叫做《有狐》,里面有两个字可作你的名字。”

随随的心脏都快跳到了嗓子眼,她的小名除了家人只告诉过桓烨,桓烨是绝不可能将这种事告诉别人的。

桓煊不可能知道她真正的名字,可即便明白这一点,她还是忍不住心悸,仿佛冥冥中有天意似的,叫人不寒而栗。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桓煊念了一句,随即自言自语似地道,“不妥,绥绥是独行貌,太孤凄,还是跟随的随好,从今往后你就随着孤,再也不会让你落单……改日孤教你写自己的名字……”

他的语声渐渐低下去,鼻息慢慢变沉。

随随一动不动地僵卧了一会儿,待确定他已睡沉不会被惊动,这才轻轻抽出手,小心翼翼地从他怀抱中钻出来,起身去了外头。

桓煊睡了一个多时辰,醒来时发现怀里的人不见了,他下意识地皱眉,随即闻到一股微带焦味的麦饼香气。

他坐起身,披上衣裳下了床,走到廊下,果见鹿随随又支起了她的胡饼摊子。

鼓楼子的香气一蓬一蓬地从铁炉子上升起,像一团团温暖的云,钻进他的肺腑里,让他的四肢百骸都暖热起来。

女子站在庭中,背对着他,乌发随意地绾了个圆髻,病了一场肩背薄削了不少,看着几乎有些伶仃。

桓煊皱起眉道:“鹿随随,说了让你躺着养病,怎么不听话?”

随随转过头冲他一笑:“民女是粗人,整天闲躺着反而要生病。”

说着熟练地用手中竹筴把鼓楼子翻了个面:“殿下先去洗漱吧,一会儿就能吃了。”

桓煊回屋中洗漱,整理好衣裳回到堂中,随随用盘子端了切好的鼓楼子进来,食案上摆了鱼茸粥和几样清淡的小菜。

羊肉鼓楼子味厚,配上清淡鲜甜的鱼茸粥刚好。

桓煊执起玉汤匙:“你也一起吃。”

随随道:“民女早晨起来吃过了,眼下还不饿,看着殿下吃就行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小风炉煮茶。

她煮茶没什么手法可言,随手抓一把茶叶捣捣碎,待铜铫子里水沸了,把茶粉倒进去,也不管一沸两沸的,估摸着差不多就往里加调料。

桓煊在一旁看得眼角直跳,终于还是忍住了什么也没说。

随随煮了茶自己不喝,给桓煊倒了一杯:“肉馅油腻,殿下解解腻吧。”

桓煊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差点没吐出来,撂下杯子,卷起袖子道:“你让开,孤来煮。”

说罢叫内侍去清涵院中取他常用的茶炉、茶釜和茶碗。

随随让出位子给他,另外搬了张小杌子来,托着腮看他煮茶。

他煮茶的样子很漂亮,神情专注,姿态优雅,动作行云流水,端的是赏心悦目。

随随再次在心中感慨,齐王殿下真是个讲究人。

桓煊将黑釉茶碗放在她面前:“尝尝。”

随随双手捧起茶碗,好奇地尝了一口,皱起眉头,漂亮有什么用,还不是又酸又咸又苦,还不如春桃煮的枣茶。

“怎么样?”

桓煊看着她的脸。

随随实在夸不出什么来,只能道:“嗯……”

桓煊没好气地从她手中夺过茶碗:“不喜欢还给孤,孤自己喝。”

说着赌气似地喝了一大口。

随随无奈地弯了弯嘴角:“民女是村姑,喝不惯茶也分不出好坏。”

桓煊虽然时常在心里编排她,但听她自己说出来却不乐意:“和村不村有什么关系,是你舌头不上进。”

随随弯着眉眼道:“殿下说的都对。”

桓煊叫她闹得没了脾气,放下茶碗道;“孤还要去兵营,你安生在床上躺着,别再把自己折腾病了。”

随随抬起眼:“殿下还要去?”

桓煊颔首:“该办的事还没办完。”

随随道:“殿下路上小心。”

神翼军驻扎在长安城北面,从王府动身近许多,他这一个大圈子绕得着实没必要。

桓煊见她失神,以为她听见自己立即要走才低落,心头不由一软,煮茶的事也不计较了:“这几日宫中和军中事情多,大约不能常来陪你,你一个人时别胡思乱想。”

顿了顿:“若有急事,叫人带着玉牌来找我。”

……

桓煊没料错,接下去的几日宫里确实不太平。

皇帝派禁卫暗中搜了陈王府,发现陈王以服药炼丹为名,结交道士方式,炼制毒药,他府中有一地窖,里面不仅有毒杀故太子用的南海奇毒,还有几十种毒性各不相同的药物。

皇帝自然震怒,但天家手足相残之事不能昭告天下,只能给淑妃和陈王母子定一个“结交道士,自称休咎,妄言吉凶,私藏甲胄和”的罪名,将两人追贬为庶人。

淑妃母家本来也不是什么显宦,她父亲是靠着女儿才谋了个从四品的国子监司业。

受淑妃母子谋逆案的牵连,淑妃母家抄家没族,父兄坐弃市之刑,其余人等流三千里。

早在消息传遍长安城的街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