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

一百零五

废太子的死讯传到温室殿, 皇帝正靠在御榻上听中官读奏疏,闻言愣怔了半晌才回过神来。

他张了张嘴, 复又阖上, 说什么似乎都已成了多余。

良久,他拿起枕边的绢帕拭了拭不知不觉淌到腮边的泪,叹了口气道:“皇后如何了?”

来传讯的内侍道:“回禀陛下, 皇后娘娘从清思殿出来便回了佛院。”

中官道:“不如老奴去看看皇后娘娘?”

皇帝想了想, 摇摇头道:“她想必已经精疲力尽了,让她一个人好好歇息吧。”

他沉吟片刻道:“你去趟齐王府, 看看三郎的伤势如何, 将庶人熔的死讯告诉他。

若是他能下床活动, 叫他入宫一趟。”

中官领了命, 便即退出寝殿。

齐王府离蓬莱宫本就不远, 那中官快马加鞭, 半个多时辰便到了王府。

桓煊听说桓熔畏罪服毒酒自尽,沉默了半晌,方才点点头:“孤知道了。”

他自然明白所谓的“畏罪自尽”是什么意思, 桓熔被囚宫中, 时时刻刻有宫人内侍寸步不离地守着, 根本没法自尽, 何况毒酒又从何而来?

他和桓熔这些年势同水火、不死不休, 若是桓熔登上皇位,定会置他于死地, 他亦然。

长兄的大仇得报, 他本该觉得痛快, 可当真听到死讯的刹那,他的心还是重重地一沉, 除了茫然便是难以言表的悲凉。

中官又道:“陛下叫老奴问问殿下伤势如何了?

可能下床行走?”

桓煊明白他的意思,颔首道:“孤久缺定省,这就去宫中向陛下请安。”

郑奉御昨日验看他伤口,还说不宜多走动,可是另立储君之事迫在眉睫,他必须尽快入宫面见皇帝。

中官见他脸上仍旧没什么血色,关切道:“殿下小心伤口。”

桓煊道了声“无碍”,便即叫内侍扶他起床,一边吩咐人去备车。

因为伤口尚未痊愈,内侍备的是犊车,到得蓬莱宫中已近午时。

皇帝命人在堂中摆膳,父子相对而坐,都没什么胃口,用了些清淡的粥点汤羹,皇帝便叫人撤膳奉茶,随即屏退了宫人内侍。

皇帝眼皮发红微肿,时不时用手巾擦拭一下眼角,俨然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他沉沉地叹了口气道:“二郎做出糊涂事,我恨不得亲手杀了这逆子,可他当真去了,我心里又空落落的……”

桓煊看着父亲这般推心置腹的模样,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他知道他想听什么话,无非就是桓熔悖逆天伦,自取灭亡,怪不得任何人。

可他却说不出这样的话,只是垂下眼帘道:“陛下节哀。”

皇帝又掖了掖眼角,看着三子道:“朕这几日与朝臣商议一下,便命人拟立储诏书。”

桓煊躬身下拜:“儿子文不成,武不彰,不堪担此重任,请父亲三思。”

皇帝一看三子的神色,便知他不是假意推辞,是真的不想要这储位。

他脸色微沉:“你能不能担起重任,朕很清楚。”

桓煊道:“儿子面有疮疤,若为储君,有损天家与朝廷威仪。”

皇帝脸色越发阴沉:“朕还没追究你这道伤是怎么来的,你还敢提?”

桓煊沉声道:“儿子自毁颜面,目无君父,大逆不道,请陛下另择贤明。”

话音甫落,只听“砰”一声,皇帝重重一拍茶床,震得青瓷茶杯中的茶水泼了出来。

他盯着儿子,面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桓煊,你是不是要逼朕对萧泠下手?”

桓煊脸上却没什么惊惧之色,甚至说得上波澜不惊,仿佛萧泠的死活与他没有半点干系。

他淡淡道:“陛下睿智英明,不会轻言攻伐,陷万民于水火。”

皇帝只觉一口气堵在胸口不上不下,憋得他胸腔作痛,却无法反驳。

他不会对萧泠下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否则即便没有此事,他也早就取了萧泠性命。

皇帝冷笑道:“我们桓家不知欠了她萧泠什么,当年迷得你长兄神魂颠倒,为了她要让储,如今又不知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

桓煊道:“与旁人无涉,只因儿子无意于太子之位。”

他躬身再拜:“儿子本无经世之能,又无济国之心,无才无德,任意妄为,恳请陛下另立贤德。”

皇帝冷声道:“朕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只要你一天还姓桓,只要你一天还是大雍的嫡皇子,你和萧泠就绝无可能。”

桓煊似乎早有所料,平静道:“儿子明白,此事并无两全之道。”

不管哪个皇子立为储君,一个曾经手握重兵的成年嫡皇子都是莫大的威胁。

皇帝道:“明知如此,你待如何?”

桓煊敛容道:“儿子离开长安,此生不再返京。

世间从此再无齐王桓煊。”

他不可能以大雍亲王的身份追随萧泠去河朔,而要抛弃这个身份,唯有一“死”。

皇帝听到这里,终于动了真怒:“桓煊,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皇帝眼前黑了黑,撑住茶床,勉强按捺住满腔怒火,尽力动之以理:“你当年出走西北,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立下不世战功,终于将神翼军虎符拿到手上,让朕和满朝文武对你刮目相看。

如今为了区区一个女子,便要将这一切都放弃?

桓煊,你让朕大失所望。”

若是换了从前,父亲的这句话定然会像尖锥一样深深刺进他的心,因为那时候他急于向父母、向所有人证明他不是个废物,因此他需要权柄,需要虎符,需要万民景仰。

他对权势从来没有桓熔那样的渴望,而桓氏给他的荣耀也不是他不可或缺的。

可是如今他不需要了,他已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他只是坚定地望着父亲:“儿子心意已决。”

皇帝冷笑道:“这是萧泠教你的?

朕以为她是个聪明人,没想到……”

桓煊道:“萧将军毫不知情,都是儿子自作主张。”

皇帝冷哼了一声,眼中满是讥诮:“情热时自然什么都不顾,为了一个女人放弃储君之位,放弃江山社稷,不出几年你就会后悔!”

桓煊毫不迟疑道:“若他日后悔,也是儿子今日种下的因,该当自尝苦果,儿子绝无任何怨言。”

皇帝一噎,旋即道:“国赖长君,你只知一己私欲,可曾为大雍的江山社稷和百姓想过?”

桓煊道:“大雍社稷和百姓仰赖的不会是一个无心储位的储君。”

皇帝的胸膛剧烈起伏,过了许久,他慢慢平静下来,沉吟道:“朕再问你一遍,你当真决定这辈子不再踏足长安?”

桓煊抿了抿唇道:“是。”

皇帝蹙了蹙眉道:“即便朕同意,你母亲也绝不会同意的。”

桓煊一听这话,便知他的态度已经松动。

皇帝还有七个儿子,年纪虽小了些,但选一个天资性情都适合的培养成储君并非难事。

对他来说嫡子和庶子同样是亲子,区别并没有那么大,可是对皇后来说就是天壤之别了。

虽然皇后不喜三子,可现在她只剩下这一个儿子了。

桓煊了解母亲,她未必贪恋权势,但以她的性子,让庶子继位便如要了她的命。

可一个人若是铁了心和自己过不去,旁人是帮不了她的。

桓煊淡淡道:“儿子去向母亲请罪。”

皇帝阖上双眼,皱着眉头,半晌睁开,捏了捏眉心道:“容朕再想想。”

他顿了顿道:“你母亲昨日染了风寒,正在禅院中静养,你今日便别去叨扰她了,过几日再去请安吧。”

桓煊目光微微一动,行个礼道:“儿子先告退了。”

皇帝挥了挥手,无精打采道:“去罢。”

……

桓煊伤口未愈,去宫中走了一遭伤口便有些开裂,回到府中一看,血已经从布帛中洇了出来。

高迈立即请了郑奉御来,医官替他重新上药包扎,叮嘱道:“殿下这几日须得好生静养,切不可再多走动。”

桓煊本想去找绥绥,如此一来不得不又趴了五六日。

这一日,医官好不容易松口,他刚打算吩咐内侍去备犊车,便有人来禀:“殿下,皇后娘娘身边的王公公来传话。”

桓煊脸色微微一沉,皇后一定是知道了他不愿当太子的事,这才急忙召他入宫觐见。

皇帝的态度虽已松动,但还寄望于妻子能说服他,若非不得已,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