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锦衣状元> 第十九章 嘴里一句实话没有

第十九章 嘴里一句实话没有

陆先生身上的神秘感又增加几分,但见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倒不像狂放不羁之辈,看样子深谙名利场上的规矩。

公言已知陆先生住在天香客栈,便带着金冠少年离开。

临别前,朱浩有意走到少年身旁,低声道:“我除了喜欢钓鱼,还喜欢抓兔子,偶尔会在王府东街的花鸟市卖,有兴趣你可以来瞧瞧。”

“哼!”

少年轻哼一声,头侧到一旁,看不出其对兔子是否感兴趣。

等人走后,朱浩收回目光,发现陆先生已淡然坐回河边,捡起丢在地上的鱼竿,继续优哉游哉垂钓。

你所谓的姜太公钓鱼,难道钓的不是兴王府出来的这一老一少?

朱浩试探地问道:“看样子,那位公言先生别有所图?”

“你懂?”

陆先生闻言瞥了朱浩一眼。

朱浩也抓起钓鱼竿,却只是整理鱼线,试探问:“那位是谁?好像跟兴王府之人交情匪浅啊!”

“匪浅?《诗经》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匪,非也,这词谁教你的?”

看来陆先生对于孩童开蒙读书到什么程度,有一定了解,一下子便挑出朱浩言语中超过年龄段认知的词句。

朱浩不想回答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

陆先生抬头看着平静的河面:“他姓隋,字公言,在兴王府为幕宾,于安陆士林颇有名气。”

“进士出身?”朱浩问。

陆先生侧目看了朱浩一眼,微笑道:“举人。”

朱浩追问一句:“那就是说跟陆先生你一样喽?”

陆先生闻言不由皱眉。

朱浩的问题,语带双关,听似问询陆先生功名情况,其实他主要是观察陆先生的反应。

不出朱浩所预料。

陆先生对“举人”这个身份极为抵触。

“兴王府幕宾都对陆先生这般敬重,看来陆先生应是当世名人……却不知真正身份为何?”

朱浩故意把话说得浅白些,试探不得便直接开问……这才是孩子应有的反应。

不出意外。

陆先生没有回答。

朱浩道:“你说他是兴王府教习,那……那个跟我年岁相当的孩子,不会是兴王世子吧?”

陆先生笑着摇摇头:“我从何而知?”

“那先生知道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陆先生说到这里,再次闭上眼,摇头晃脑,状极享受。

……

……

老少二人沉默以对。

中间朱浩几次想挑起话头,想打探陆先生的真实身份,都没有得到回应。

实在没办法,朱浩只能乖乖钓鱼,很快他脑子想的都是那少年郎,对方至少是兴王府出来的,而且看样子地位不低,但他除了暗示自己会去花鸟市卖兔子,没有其他任何办法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走了!”

陆先生突然把鱼竿往旁边一丢,起身就要走。

朱浩赶紧追上去问道:“先生这是往何处?”

陆先生头也不回,抛下一句话:“各回各家……你且先回去吧。”

“可是……我今天是来随陆先生开蒙,读书识字的……”

朱浩委屈巴巴地说。

陆先生稍微侧过身,给了朱浩一个颇有深意的笑容:“虽然我不知你在四书五经上造诣如何,但观你言谈举止,远非普通稚子可比,我没什么能教你的……你我相识一场,算是有缘,其他就看你的造化吧。”

脚步迈开。

朱浩大声道:“我听说江南有个六如居士,才高八斗,诗画无双……陆先生听说过此人吗?”

陆先生迈出去的脚,硬生生收了回来。

他转过身,厉目打量朱浩。

“你听谁说的?兴王府那孩子?”陆先生不相信朱浩知道什么“六如居士”,只觉得应该是有人告知。

朱浩跟那金冠少年有一段单独相处的时间,可能是交谈中得知。

因为少年问陆先生的话,颇有机锋,说明此子从隋公言那儿得到了他身份的一些讯息。

朱浩道:“没人跟我说,但在此我劝告几句,南昌去不得,最近江赣和湖广地面不太平,盗匪频出,听地方商贾说,这一切或跟南昌那位藩王有关,早前陆先生说取道安陆往南昌……有感而发。”

“呵呵。”

一个成名已久的大儒,听到一个七岁尚未正式开蒙的稚子,对自己说出这么一番话,会作何感想?

没直接啐你一脸唾沫,算客气的。

“朱浩,你见识确实不凡,但以你的年纪,却不可能妖孽到这个地步……朝廷波谲云诡,危机重重,若有人想借你之口跟我说这番话,替我说声谢谢!”

这次陆先生再未停留,径直离开。

……

……

“走了也好。”

朱浩其实不想知道这位陆先生是否是唐寅,因为是或不是对他而言均无影响。

唐寅在正德年间是如何的窘迫,谁都清楚。

这样一个中晚年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靠书画赚点钱,浑浑噩噩勉强度日,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高,主要是因为他人生经历丰富,是个有故事的人。

明朝书画名家众多,能跟唐寅媲美者不在少数,只是因为唐寅遭遇非常奇葩,堂堂南直隶解元几乎是稳中进士的,结果却遭遇科场舞弊案,会试名落孙山不说,还被朝廷贬斥为小吏,勒令一生不得为官,其后人生起起伏伏,既有修筑桃花庵别业的壮举,也有宁王府装疯卖傻侥幸逃脱的不堪,其游荡于江湖,埋没于书画,作品终成传世珍品。

“就算你真是唐寅,还能帮到我不成?”

朱浩回到家。

朱娘一直热切等儿子回来,一见面就赶紧上来抓着儿子的肩膀问道:“陆先生呢?”

“回去了。”

朱浩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那他教了你什么?他……住在何处?”

朱娘本来还想问问儿子出去这段时间的收获,但一想没带书本不说,还没带文房四宝,最多简单试探一下儿子学问就不错了,能教到什么?

所以还是问人在何处比较稳妥。

朱浩更实在:“我哪里知道他住在哪儿?本来好端端钓鱼,突然来了个人……好像是兴王府的教习,跟他说了几句话后就走了,然后没过多久我们便分开……不如娘等他下次来,直接询问。”

朱浩不得不这么说。

免得被朱娘当成是他把陆先生给气走,毕竟朱浩之前没给陆先生好脸色。

朱娘闻言蹙眉:“你这孩子,真是的……跟着先生出去一趟,居然不看看他住在哪里?”

其实朱浩知道陆先生的居所。

陆先生跟隋公言说住址时没避讳朱浩,朱浩耳朵不聋,更是有心人,只是他不想让朱娘继续找此人。

请后半辈子全靠朋友接济才能过活的唐伯虎来当自己的老师,一看就很不靠谱。

“这位陆先生跟王府教习有来往,说明很有本事,这样吧,仲叔去打探一下,弄清楚他的落脚地,备一份厚礼送去……”

朱娘对陆先生很重视。

朱浩突然感觉到,这个娘虽然有时候做事一根筋,眼光却着实不错。

一个市井流落街头的醉鬼,居然就被她相中觉得有真本事,最后还证明确实大有来头,还是青史留名那种!

相人挺准啊。

李姨娘近前道:“若人家实在不愿教的话,夫人还是别勉强了,不如给浩少爷找个正经的先生要紧。”

显然李姨娘在这件事上没那么执着,更务实一些,反而朱娘有点主次不分。

朱娘道:“难得陆先生对小浩不嫌弃,有意招为学生,这也算是小浩的造化,若陆先生真有本事,对以后小浩走科举之途大有裨益,咱做家长的不能不替他留心。”

朱娘说话谨慎,像极了为孩子学业操心的父母。

朱浩道:“那娘要赶紧了,听陆先生跟兴王府那个教习朋友说,过几天就要离开安陆,若他就这么走了……到底算不算是我的先生?一字之师?”

朱娘白了儿子一眼,不再跟小孩子贫嘴,赶紧安排去找仲叔打听陆先生住所。

好像连自家晒盐之事都不那么重要了。

……

……

朱浩终于不用再被什么莫名其妙而来的先生桎梏。

下午他重新回到花鸟市摆摊。

随即他便遇到麻烦。

这年头

铅笔小说 23qb.net

<=28目录+书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