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那年1981> 119 暗箱操作

119 暗箱操作

郑淑叶到了那个小桥头,远远的第一眼就看到了高高挑着糖葫芦的草把子。

心里又是一阵高兴。

多少年不见集上有卖糖葫芦的了,现在频频出现,只能说明小梁的弟弟又来了。

等到挤过去一看,不禁大失所望。

扶着竿子卖糖葫芦的不是小梁的缩小版,而是一个很精神的老头。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看到糖葫芦生意好,把小小梁赶走,抢占了这个位置?

郑淑叶决定上去装作买糖葫芦的模样,打听打听。

刚靠近草把子,她就又看到小小梁了。

简直比兔子还灵活,在人缝里嗖嗖地穿过。

瞬间来到老头面前,小脸煞白,一脸的惶急:“爷爷快跑,大哥来了。”

“仓?”老头的表情惊讶极了,“他怎么会找到这里来的?你没看错吧?”

“嗨呀爷爷,我能连大哥都看错——”小小梁不由分说,扯着老头,一老一少分开人群就过桥,溜了。

只留下目瞪口呆的郑淑叶。

小小梁叫那老头爷爷,说明他也是小梁的爷爷。

可是看老头那谈仓色变的表情,这还是一个做爷爷的应有的表现吗?

即使非农人口的郑淑叶,思想比老农民要活泛多了,但是对于长幼尊卑的老传统也依然是坚定的卫道者。

更别说梁家河那样地地道道的农村,土生土长的老农民了。

哪有爷爷怕孙子的道理?

可是刚刚她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

挨挨挤挤过了桥,爷孙俩的身影再也无处寻觅。

看来公事已经砸了,只剩她的私事了。

就去了小姨家。

小姨刚刚放学回来,顺便从集上买的菜,正准备做饭呢。

一看外甥女来了,既意外又高兴:“小叶你跟谁来的?正好今天逢集,我再上集买点别的。”

没想到外甥女一点都没客气:“走啊,我跟你一块去儿去。”

抱着小姨的胳膊就往外走。

小姨瞅瞅外甥女的脸:“你是不是有什么事?”

外甥女脸色微红,点点头:“他来了。”

脸色微红,一个“他”,小姨就什么都明白了。

娘俩来到“那个他”的藏身之地。

只见墙角探出一个脑袋,不大的声音问:“看着他了吗?”

“看着了,不过刚刚跑了。”

“跑了!”梁进仓立马急了,朝着小桥头那里张望着,问郑淑叶,“他又不认识你,跑什么?”

“他不认识我,还不认识你吗?”郑淑叶把刚才看到的一幕跟他说了。

“这小子!”梁进仓懊恼地说,“肯定是不知道藏哪里看到我了,哎小郑,你确定那是我爷爷?”

“不确定。”郑淑叶笑道,“不过你弟弟叫他爷爷,祖孙俩很默契的样子。”

同时把老头的形象特征描绘了一下。

“是我爷爷。”梁进仓恼怒道,“这老家伙也跟着掺和,老糊涂了吗!”

“哎小伙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既然是你爷爷,你怎么能叫他老家伙呢?虽然是背后说,也是对老人的大不敬!”

小姨不乐意了。

而且瞬间庆幸,自己能替外甥女掌掌眼,就这等不忠不孝的人,怎么值得外甥女为他下嫁!

小姨虽然不过三十出头,但是人很精明,又是教师,有文化,也已经是老于人情世故的人了。

她很早就听老人们说过,看一个人的人品,值不值得交往,就看他跟家人的关系如何。

一个人如果连跟父母兄弟的关系都很差,跟外人更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人不可交。

这其实是老农民朴素的相人之术。

现在面前这个小梁,张嘴就称呼自己的爷爷“老家伙”,一看就是不孝之人,连对自己爷爷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可见更没有亲情。

连亲情都没有的人,能是好人吗?

梁进仓有些愕然,自己根本不认识她,怎么上来就教训自己?

郑淑叶给二人做了介绍,然后笑着对小姨说:“你误会小梁了,他不但背后叫他爷爷老家伙,当面也叫。”

小姨脸色越发不好看了:“那就更加不对了,当面叫自己的爷爷老家伙,不但不孝,我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小姨,我说你误会他了吧!”郑淑叶把小梁为什么叫他爷爷老家伙的原因,跟小姨说了。

郑淑叶跟小梁从去年经常在一起闲聊,她总是有意无意打听他家的情况,于是点点滴滴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不少。

只是刚才看到三仓拉着爷爷逃跑那一幕,让她没想到的是爷爷不但很乐意大孙子叫自己老家伙,而且还谈仓色变。

于是,又更加深入掌握了他的一些家庭信息。

小姨却是听了外甥女的解释,立时对小梁的印象大为改观。

能让爷爷如此疼爱,说明跟爷爷很亲啊。

不但不是不孝,更不是没有亲情的人,而是从这个称呼里表露出深深的亲情啊!

“不好意思啊小伙子,你看我莽撞了,刚才不应该那样说你。”小姨歉意地对小梁说。

“没事的姨,您不了解情况嘛,换了我看到别人对老人不敬,有可能比您反应还激烈。”

看来这个小梁也是性情中人,跟自己一样嫉恶如仇啊!

小姨对他的印象更好了。

不过她还有点不解的是,爷爷跟孙子一起卖糖葫芦,怎么就变成老糊涂了呢?

小梁解释道:

“姨,您是不知道,我三弟才上五年级,怎么能这么小就不上学了呢?

准备卖一辈子糖葫芦?

要不是小郑告诉我,我还一直蒙在鼓里呢。

看来我爷爷知道这事,他不但不告诉我,还帮着三弟卖糖葫芦。

这不是老糊涂是什么?

我看他就是看着眼前挣这点钱了!”

“对,你说的一点不假。”小姨一听立马表示赞成:

“现在的农民啊,太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了。

我那些学生里面,有一些明明是块读书的料,他自己也愿意学。

可他们的父母就是盯着眼前那点利益了,希望他们赶紧下来挣钱,不愿意供孩子读书。

为这事,我还跟几个家长吵过呢!”

“老农民的眼光太短浅了!”梁进仓感慨地说:

“他们只算眼前的账,看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

你看社会发展得这么快,要是没文化,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以前咱们国家文盲多,那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没有条件读书。

现在有条件了,有些孩子却不想读书,只想赶紧挣钱。

就像我三弟,要是上到五年级就不上了,他觉得那点文化够用了,其实过上几年,小学文化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哎呀小梁,你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跟你小姨想的一样啊!”小姨兴奋极了。

忍不住狠狠拍了小梁的胳膊一下。

俩人于是关于当今社会的教育问题,越拉越投机。

谈得激烈,郑淑叶都插不上嘴,反而变成多余的了。

不过对她来说,越多余心里越高兴。

看看小姨跟小梁拉得这么投机,说明对他认可了啊!

而且你看看小姨对小梁那亲热劲儿,都对小梁自称“小姨”,明显已经自作主张认下这个外甥女婿了。

不过也不能太投入,郑淑叶看看手表,这都正午了,小姨还要回家做饭呢。

小姨强烈要求俩人去她家吃饭,吃饭的时候,她还要跟小梁好好谈谈。

“好了小姨,今天就不去了,小梁还有事呢。”郑淑叶笑着把小姨拉走了,“改天再有机会,我们再来,做个拿手好菜给我们吃。”

走了两步回头对小梁说:“你稍微等我一下,我送小姨回去。”

小梁心里着急,想赶着回去找三仓。

可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心里奇怪,这又不是在你们村,你小姨还需要你去送吗?

不送她会掉河里?

其实他哪里知道,人家娘俩这是借此机会,谈谈“相后感”呢。

走出一段距离,相信在这熙熙攘攘的集上,小梁不会听到她俩的对话了,不用外甥女发问,小姨就对小梁大加赞赏。

有孝心,素质高,眼界开阔,而且长得真帅啊,大高个,看着就可亲。

“有那么好嘛?”郑淑叶搂着小姨的胳膊,有些撒娇。

铅笔小说 23qb.net

<=09目录+书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