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一百二十二章 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第一百二十二章 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御书房之中。

礼部尚书王伦躬着身,站在下方。

上首,魏云弈则坐在主位上,翻看着手中的奏本。

这上面,正是礼部尚书今日刚刚送上来,关于此次殿试的题目。

虽然上面的内容注释繁杂,还引经据典。

但因为耐着性子。

魏云弈还是把它看完了。

毕竟这时候,瑛贵妃不再,只能靠自己。

当然,内容什么的,并不是非常重要,重要是考题。

礼部一共拟定了三道。

不仅听起来拗口。

看起来,更是有些难以理解。

尤其对于魏云弈来说,若不是因为这段时间,也看了一些书,怕是都不明白上面的意思。

至于题目,他也完全能够理解,无非就是老生常的治国之类的。

然后让考生围绕着这个题目,发挥才能,写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魏云弈在看完后,顿时就摇了摇头。

这样的考题。

不仅毫无新意,也没什么实际作用。

而在过去几天的时间,他已经想好了。

那就是,对于此次的考题,不仅要败坏一下自己的威望。

更为重要的,也是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什么人才呢?

当然是能够为祸朝廷、败坏气运的人才啊!

魏云弈思考了很久,觉得这几个月,败坏气运之所以一点进展都没有。

除了自己方向有错误外,就是手下没有可用之才。

就拿老丈人来说,只能算是个庸臣而已。

虽说是安排到内阁了。

可内阁,又不是宋公文一个人做主,上面还有个张正明做主。

在这种情况下,只依靠庸臣来败坏国运,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比如上一次的摊丁入亩,对于自己来说。

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所以。

魏云弈觉得,自己必须要多寻找寻找一些真正的奸臣。

就比如,想孙克俭这样的,会说话,为人圆滑无比,一看就是奸臣人才。

看这段时间,对方被群臣参奏,还犯下了私下经商这样的罪行。

有了这个经验之后,他认为这样的人才。

在朝廷之中,还是太少了。

必须要多挖掘挖掘。

帮助自己一起败坏大魏气运。

这样一来,在加上大运河以及魏直道消耗的国力,即便现在的大魏,国力正向着巅峰不断进发,肯定也是扛不住的。

而如今正好遇上了科举考试,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

虽然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殿试。

能到这一关的。

几乎都是有才华的人。

可谁说有才华,就不能是奸臣的呢?

可现在,礼部这群人拟定的考题,太不靠谱了。

怎么能选出朕需要的人才呢?

还是要依靠自己。

好在。

这几天的时间,魏云弈经过日思夜想后,也有了大概的方向。

大魏科举制度呢,也延续了前朝,主要采用的是两类题目。

一种叫做:贴经。

另外一种,则称之为:策论。

所谓的贴经,就相当于填空题和做阅读理解。

从各种儒家经典中,摘取一段,故意空出几个字,让考生填写进去,然后简单描述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这相当于基础知识考试,只有真正熟读儒学经典的考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阅卷。

至于策论,就是拟定一个考题,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见解议论。

换句话来说,相当于申论。

前者相当于来说比较简单,通常用在乡试,或者会试上。

殿试也会用到,但却比较少见,毕竟殿试是最高规格的考试,意义重大。

但策论就完全不同了。

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思维,写出独到的见解。

所以,也是殿试最常用的考试题类。

魏云弈决定,此次殿试,就考策论!

当即,他定了定神,望向下方的礼部尚书道:“礼部拟的这几道题目都不行,这是本朝第一次科举,自然要与众不同。”

都不行?

王伦闻言后,当即一愣。

他当礼部尚书也有几近十多年了。

先帝时期的科举,大多数时候也是自己拟定的,从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即便放到内阁,在太傅张正明的手中,最多也只是给出些意见。

可大方向是不会变化的。

不然。

王伦在拟定考题之时,也不会引经据典,动用圣人之言了,为的就是给自己的题目立足脚。

本以为此次进宫,陛下那里肯定也能通过,可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当然,即便心中有些意见和疑惑,他也是不会说出来的。

只是躬着身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改,朕亲自定!”

魏云弈大手一挥,直接道:“此次殿试的题目就是,论千古昏君!”

策论不就是要打开思路,让举子们畅所欲言吗?

正好,朕如今当昏君出了些问题。

怎么都无法败坏气运。

倒不如集思广益,问问天下的举子们,到底怎样才能做一个昏君。

若看到写的不错的,大可以采用,省的自己一个人苦思冥想。

没办法,当昏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

尤其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下。

就更是如此了。

就连上一次大运河以及修建直道的法子,也是经过长时间思索,才想出来的。

毕竟他要败坏气运,可以伤财,但不能劳民啊。

太难了。

如果能在此次殿试中,找到几个不错的点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便没能败坏自己的威望,但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尤其是此次选取的人才,与以往不一样。

用这个考题,是最好的了。

论千古昏君?

当礼部尚书王伦听到这句话后,差点都快晕过去了。

这算什么考题啊?

历朝历代,从没有这样过啊?

当即,他觉得自己此刻必须要说点什么了。

“就照朕说的办。”可这时候,魏云弈却直接开口了,继续道:“如今是新朝,讲究一个新人新气象,朕觉得这个题目很好,所以你不必再说了,告知内阁后,就定下来吧。”

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了,完全是一言九鼎,没有人敢乱反对。

尤其在如今朝堂中,没有那种可以威胁到天子的臣子。

皇帝的威严,更是不容侵犯的。

几乎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

王伦面色发苦,可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道:“臣明白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后,他已经知晓,当今这位陛下说一不二。

连太傅张正明的意见都可以不听。

还有御史台上的折子。

几乎道道都被驳斥了下去。

自己再多说,

肯定会让陛下不悦,倒不如还是不开口了。

不过此刻他并没有选择离开御书房,依旧站在原地。

“怎么,王爱卿还有何事?”见此,魏云弈当即开口询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此次进宫,除定下科举考题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王伦微微躬身继续道:“是西南乌斯地区那边传来的消息。”

“近端时间,天度国屡次进犯我大魏边境,还发生了冲突,差点造成了流血事件。”

“此前礼部也派人交涉过,但天度国并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更是在乌斯边境屯了好几千兵马。”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微臣不知如何时候,还请陛下圣断。”

乌斯边境之外的天度国?

闻言,魏云弈当即一愣。

天度国西南边境之外,与大魏王朝接壤。

与高阳国不同,天度国并不是大魏的藩属,且国力也非常强盛,乃东方大陆的强国。

无论是人口、经济、亦或者是军事,都不会比大魏弱多少。

而自大魏立国,乌斯纳入版图后。

两国之间就经常发生摩擦。

至于根本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

那就是在前朝时期,乌斯有一部分地区,曾经是天度国的领土,而乌斯地区,与天度国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在宗教上,也非常相近。

即便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影响,二者之间联系也非常的紧密。

尤其是乌斯那一部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