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第二百六十四章 危急战况

第二百六十四章 危急战况

皇帝陛下召见,秦桧下意识就想到了即将传回来的军报。

嘎吱~

值房的门被推开,秦桧从里面快步走出:“带路。”

“是,秦相。”

宦官来不及擦干额头上的汗水,立即领着秦桧向紫微殿而去。

不只是秦桧,前日在文华殿议事的大臣们都收到了消息。

不过相比于上次,这次紫微殿中的人员却有所变动,李靖已经不在这里了,接替他的是兵部左侍郎裴寂。

此外,这次议事的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基本上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员都到了。

所有人都来齐后,李乾桌上的军报递给了一旁的老太监。

“裴侍郎,此次议事你来主持,将军报上写的东西同诸位大人们说一说吧。”

“是,陛下。”

裴寂来到李乾的御案一侧,从老太监手中接过那份沉重的军报,转过头望了在场的大臣们一眼。

许多不明所以的侍郎、寺卿们都有些不解,但望着诸多大佬的表现,也都感觉到了殿中气氛的凝重。

由于前天的那封加急军报,这几日京城和朝中都有了朝廷打败仗的风声。

不过虽然有风声,但也一直没什么确切的消息流传出来。

可看今日这副架势,恐怕朝廷吃的败仗真不小。

难不成是去吴国征伐的禁军们出了意外?

裴寂没有太多废话,先对前几天的情况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四月廿日卯时八刻,兵部接东北边报,言自长孟关至定颙关一代,大小共七座关防遭金虏攻破。”

“总兵吴三桂携七万残兵,退守嘉远关。”

只是这一句几乎就让所有之前不知情的大臣愣在原地,随即以怀疑的目光望向裴寂。

刚刚没听错吧?

定颙关被破了??

裴寂没有停顿,继续将所知的情况一一道来:“接报后,朝廷传旨令吴三桂收拢残兵,同令明、汉两边边军向定颙关靠拢。至今日子时,定颙关镇守总兵吴三桂呈上详细军报。”

大臣们全都屏住了呼吸,不管这时多么震惊,都要把军报听完。

“四月初十,金虏起伏兵三千,袭破长孟关,一路攻城,四月十二,起兵十六万,突袭定颙关。”

“总兵吴三桂亲上城头督战,然金兵持炸雷,将三道城门依次破开,突入城中,定波将军方尽达带守军七千断后,遭敌全歼。吴三桂领残军七万,退守嘉远关。”

听着军报的内容,大臣们面上渐渐由惊愕转为愤怒,最后有人忍不住,起身涨红着脸大怒道:“临战脱逃!”

“此乃临战脱逃!身为主将,竟如此怯懦!”

其他人虽然还没开口,但脸上愤怒的表情也暴露了,大家的想法都和他差不多。

裴寂也没理会这些人,而是继续以一种凝重的语气道:“金兵攻势不减,吴三桂领余兵破敌过万,于四月十四再借延原镇地势拒敌。”…

你要是问怎么一下子从嘉远关跑到了延平镇……那当然是被人一路追着打过去的。

延原镇就是东北边关的最后一座重镇,如果突破了它,那之后金兵便可直接袭击朝廷的郡县!

方才还在怒骂的大臣早已安静了下来,紧紧盯着前方的裴寂。

“至传回军情为止,吴三桂依旧带领余部,坚守延原镇。”

不管之前如何,至少这一刻大人们却松了口气。

把金兵拦在关外和让他们突入关内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但还没等他们彻底放松下来,裴寂就接着道:“然据兵部消息,虽金兵未攻破延原,但也派出游骑南下,去向暂未知晓。”

大臣们先是愣了片刻,想明白后顿时气的脸都绿了,这下他们大概弄清楚如今吴三桂的真实情况了。

大概率就是被人家堵在延原镇里,龟缩不出。

虽然金兵暂时奈何不了他,但他也奈何不了对方,只能任由那些虏贼分兵绕过延原镇,在朝廷腹地劫掠。

挡住了金兵,但又没完全挡住。

“如今延原镇内仍有可战之兵五万余人。”

裴寂最后又总结了一下如今的局势:“金兵自定颙关一路战至延原镇,被歼四万有余,此时已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

说是对峙,但如今的金兵应该还有十二万人马。

即便留下五万同吴三桂他们对峙,还是能分出七万人来,南下劫掠。

“五万,朝廷在东北边关的二十万边军,如今竟只剩五万了!”

“损十五万人歼敌四万人,本官从未见有吴三桂这等无能之将……”

回过神来的大臣们痛骂不断,也有人怀疑吴三桂已经叛国,就是他和金虏相互勾结,才制造了如此局面。

不过李乾也没全听这些人的一面之言,虽然朝廷有二十万边军,但这些人里有一半都是零散分部在诸多大大小小的边塞中。

这次金兵突袭速度极快,他们根本没时间前后支援照应,很容易就全军覆没了。

此外,金国大军中骑兵的比例很高,而驻扎在边塞中的边军却大多都是步甲。

如果他们驻守的边塞被攻破,即便这些人想撤退去别的要塞,机动力也远远不如金兵,最后只能被追上。

在如此不利之下,又是主动打被动,才被打出了如此夸张的战损比。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

秦桧也是才知道后面这些消息,但他已经镇定了下来。

眼下可不是发泄情绪的时候,而是要快速做出应对,将这些金兵尽数驱赶出去。

秦桧开口后,蔡京也出来安抚在场的大臣,紫微殿中稍稍平静了片刻后,很快又恢复了喧闹。

只不过这次则是群臣纷纷出谋划策,想着如何应对。

“尽快派人前往延原镇,驱逐金虏!”

“令禁军放下吴国的战事,尽快北上……”…

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派人、增兵。

主持议事的裴寂开口道:“得到军报的当日,陛下便令左威卫尽快北上抗敌,陇西郡府兵也已经尽数归营,两日内便可开往边塞。”

听到朝廷早有应对,大人们的脸色稍稍缓和了几分,但还是没罢休。

“吴三桂并非知兵之人,朝廷应尽快遣人过去,主持大局……”大家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能力是一方面,忠心也是一方面。

如今的吴三桂在两方面都不可靠了,所以诸多大人们才会嗷嗷嚷着要换人。

但临阵换将也不容易。

金兵攻入关中,吴三桂肯定也会知道他自己犯下了大错,手中有兵马,他还有和朝廷谈的资本。

但若是被从总兵的位置上撸下来,那他就真什么也不是了,只能由朝廷想怎么处理他就怎么处理他。

如果这时候强行要求换将,很可能会把他彻底逼反。

“诸位卿家的想法,朕都清楚。”

李乾从桌案后站起身来,大臣们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然而此时延原镇已被金虏重重围困,就算朕遣人前往也进不去。”

大臣们的沉默更重了几分。

“但如今边塞连同冀州恐怕都已陷入纷乱,也不可无人操持。”

李乾又将目光转向了早已有些迫不及待的武将们,对最前方的三人道:“皇叔、大元帅、大将军,三位觉得谁最适合去主持大局?”

陇西的府兵、左威卫、还有明国、汉国两边的禁军,若没有个居中统筹的人肯定不行。

“臣愿往。”

还是如前日相同,三个人都是一样的答案。

李乾暗暗叹了口气,看来时间太短,这三人根本就没分出个上下高低来。

另一边的文臣们面面相觑,期间有好几人神色欲动,想开口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憋了回去。

李乾张了张嘴,有心想直接点出一个人来,但如今他也有顾虑。

这种事已经关系到三人的根本利益,这时候李乾这个没兵权的光杆皇帝的话就没那么好用了。

就算他占着大义,可被选中的只有一个,落选的却有两个人,人家占着人数优势,也可以不甩他。

万一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导致这三人在京城里就打了起来,起了内乱,那就万事皆休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没人说话,但店中的气氛却更加紧张。

他们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利益之争了,还存着压制另外两人的心思。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候,突然一道轻笑声传来。

“陛下,臣以为此时局势也不见得已经紧要到无可挽回。”

李乾皱眉转头望去,发现说话的正是蔡京。

在场官员的注意力纷纷被吸引过去,也包括李渊他们三人。

蔡京笑着对李乾拱了拱手,随即道:“有明、汉两国震慑,想必金虏定然不敢继续

铅笔小说 23qb.net

<=09目录+书签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