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租房

赵蕾左看右看,觉得这信没有半分非分之想,便封好了信,写上地址名字和邮编,又贴好邮票,“卫国!”

卫国在外头烧火,听到赵蕾喊他,放着柴禾回了西屋。

“咋了婶子?”

赵蕾:“把这信邮走,跟你卫西哥说一声,以后有邮件说一声就行,不用帮咱们带回家里去了。”

“好。”

经过上次红卫兵的事,卫国又听话了很多。赵蕾叹气:“卫国,小钱他们没来找你吧?”

“没有,估计都在自家躲着呢!”卫国漫不经心。

“躲着最好,要是他们来找你,就留那他们,实在等不走,再说咱们这院子不方便,怕会出事。知道了?”

“嗯,知道了婶子。”

赵蕾点头:“知道就好,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别把这些人逼的狗急跳墙,那时候就真的糟糕了。”

卫国点头,“婶子,我有分寸的,我还欠钱多多一顿包子。

“嗯,好孩子,你有分寸就好。”赵蕾拍拍他的肩,“房子有着落了?”

“这条街,有一家往外租房子,一个院子,三间堂屋,还有一间厨房。地方挺宽绰的,就是房租贵,三块半。”

他费了好大力气才跟老太太讲到了三块半。

赵蕾点头,“还有吗?”

卫国蹙眉,犹豫着说:“还有一家,两间东屋,厨房咱们先用,柴米油盐都是各自出。租金两块。”

赵蕾也皱眉:“不合适。在这也是两块,但是柴是王家出。现在已经是高价了,再租一个跟现在一样的,还不如直接买一套房子。”

卫国也赞同的点头,“婶子,我觉得那小院就挺好,那老太太已经把小院搬空了,就剩一个炕了。说好了,租给咱们,只要咱们不在院里动土,就不干涉。”

赵蕾点头,“那行,今天我下班,咱们去看看。”

卫国扯开唇笑,“好!”

下午临下班,赵蕾找出几本七八成新的书,上了秤,小楚看了眼秤,“赵姐,八斤六!”

赵蕾点头,“就这个吧!”

“小赵拿这么多书干啥?”陈大爷抽着旱烟。

赵蕾:“新找了个租房,家里孩子嫌脏,非要用纸糊墙面。”

刘大爷指着废品屋子:“那不是有报纸吗?那个东西才是正儿八经糊墙面用的。”

“大爷,报纸还便宜呢!您当我不愿意用报纸?我那侄子还说了,要是不用这白纸糊,往后城里姑娘会因为房子看不上他。”她唉声叹气,从挎包里拿出几张零钱给了刘大爷,“您点点。”

“都是自己人,有啥可点的!”嘴上说的好听,老头手指头却很诚实的点了一遍,“正正好!”

赵蕾笑得热闹:“这才对嘛!小姜点货,小楚看秤,我写账,陈大爷点钱,咱们这个团队,离了谁都不行!”

这一番话,把几个人说的心里熨帖,陈大爷笑的合不拢嘴,“哎呦,到底是文化人,瞧小赵这话说的,多有水平啊!”

赵蕾一笑而过,把钱给了陈大爷,“您去把钱放办公室里吧,我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拎着一堆书回家,刚好卫国把饭菜都端到了桌上,一家人洗手之后闷头吃饭。

等吃过饭,赵蕾把西屋门锁上,就带着三小去了租房的地方。

天色还算大亮,卫国熟门熟路在前头带路,赵蕾拉着双胞胎跟上,知道走到街口处,卫国才停下敲门。

赵蕾一脸不可置信,那不就是买她鸡蛋的老太太她们家吗?

不对,第一次买鸡蛋,老太太从哪窜出来的她没看见,也没看老太太有没有进这个门,就急慌慌回家了。

第二次送鸡蛋和第三次来送鸡,老太太的儿子在这等着,进的也不是这个门,而是胡同里头那个门。

正努力搜索记忆时,门开了,老太太从门里探出头,“哎呦小伙子来啦?”

往外一看,瞧见赵蕾:“诶?姑娘?来拿背篓啊?”

卫国和双胞胎都看着赵蕾,“婶,你跟奶奶认识啊?”

赵蕾:“……”

老太太:“哎呦?你们是一家的啊?”

说着赶紧把四人迎进家里,赵蕾抿嘴笑:“大娘,没想到咱们这么有缘。”

“可不是!”老太太也不问之前赵蕾说的来串亲戚一事,反正这年头倒买倒卖的没有几个人敢说实话,不能证明人品。

老太太带着三人进屋看房絮絮叨叨的介绍着:“这房子啊,堂屋三间,东间屋里还盘着火炕,跟厨房那边连着,冬天暖和!东屋一大间,屋子大,做饭吃饭地方不小,你们一家三口住,妥妥的!”

老太太带着一大三小里里外外转了一圈,“觉得咋样?”

赵蕾但笑不语,不错是不错,就是这么大的房子,除了那个炕,啥都没有,可闹心了。

卫国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厨房有锅台,到时候锅碗瓢盆一带来,立马就有人气了。

老太太感慨:“这房子啊,是我家老头子盖上的,后来儿子娶媳妇,又盖了一处。这么多年过来,一家三口都没了,也就它还好好的。”

赵蕾笑了笑,没说话。

房子是不错,地段也不错,就是太空了,像被人洗劫一空一样,她觉得不吉利。

可能是看出了赵蕾所想,老太太笑:“屋里原来有些老家具,可你家小弟说,租出去就不能随便过来看了,那些老物件我舍不得就让我孙子搬走了。”

这个不错!

只要租的地方,不被外人入侵,赵蕾就觉得很舒服了。至于其他东西,没有床可以买新的,冬天不烧炕,也可以烧炉子,人不能被天气冻死啊!

“大娘说哪的话,这可不是小弟,他是是我侄子。您这房子也不错,就是有点空。”赵蕾笑:“那租金多少啊?”

“三块半!”老太太道:“要是有鸡蛋,就换鸡蛋。每月三十……二个就行。”

以物易物是这个年代的特点,很多人租房子住都是用粮食换的。

“那就每个月三十二个鸡蛋。”赵蕾又道:“那我们过两天就搬过来。”

“行。”老太太痛快道。

一家人回去的路上,海澜拉着赵蕾的手:“妈,这回咱们也能住白墙胚了。”

赵蕾笑:“旧成那样,还这么美?”

“那也比土墙胚子糊报纸墙。”小丫头晃着马尾辫。

远山斜她一眼:“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海澜朝他做了个鬼脸,“妈!小哥说咱家是狗窝呢!”

“我没有!”

一家人叽叽喳喳,吵吵闹闹回家,到了王家门口,就见林乡水戴着帽子和大囡一起进门。

林乡水这段时间很少出门,赵蕾觉得她这次出去,有可能房子是真的打算脱手了。

铅笔小说 23qb.net

<=17目录+书签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