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不装了,我就是皇长孙> 第五十四章 朕真的做错了吗?

第五十四章 朕真的做错了吗?

朱元璋一听朱雄英说他滥杀无辜,心中就是一阵不爽。

他这一年来,虽然杀了不少的官员,可是却是有理有据,那些被杀的大臣,都是应该处死的!

他可以摸着自己的良心发誓,所有被他杀死的官员,全都是违反了他所制定的律法,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也没有含冤而死的。

“我说老爷子,虽然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我想告诉你,你纯粹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是四品将军,又把家安置在京都,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然后捞点偏门,不用担心被砍头。”

“你以为外面的那些官员能跟你相比?”

“整整三年见不到自己的家人,谁能受得了?”

“那些在外地为官的,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手下也没有多少帮手,你说他们要不要花钱出去找人来帮忙?”

“但问题是,不管是带着家人住在一起,还是出去找帮手,都要花钱,而且朝廷也没有多给他们雇人的银子。”

“一个人外出上任,身边没有亲人,还要处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哪怕是我,我也会动些歪心思赚钱。”

“言归正传,终究还是朝廷给的银子实在是太少了。”

朱雄英冷冷的说道。

大明时期,官员们没有明朝中后期那样,拥有各种灰色收入,基本都是靠着俸禄过活。

这点银子,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够用。

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贪官污吏,按照他的律法,贪污六十两银子就剥皮抽筋,六十两银子以下便是流放。

所以很多情况下,说不定这人早上还是一位青天大老爷,可一旦到了下午,他就会被抓起来,成为了狱中囚犯。

大明王朝的中后期,官员十有八九都是有罪的。

在公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带着刑具的官员,他们会在公堂上工作,等处理完公务之后,然后再回到监狱中接受审判。

而且,后世还专门为他们取名为“戴罪官”。

“你每天起得比狗还早,吃的比狗还不如,干的事比驴还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砍了脑袋,这就是大明官员的真实写照。”

“不管怎么说,我都不愿意做那个烂官。”

朱雄英舒舒服服的靠在椅子上,表现出一副老子就是不去当官的模样。

“这不科学!”

朱元璋见朱雄英如此激动,也是一脸茫然。

“让我来告诉你,这为什么不科学。”

“你说我一个好好的平民百姓不做,好死不死去当那要命的朝廷命官,除非我老子进了水,要不然我永远都不回去做官!”

“如今你想让我去做官,你是不是想坑死我?”

看着朱雄英那一脸不乐意的模样。吴琳等人也是纷纷点头,一副小兄弟干的不错,我挺你的表情。

“罢了,我懒得和你废话!”

“咱还有点事要办,就先走了。”

朱元璋知道自己说不过朱雄鹰,就随便编了个理由想要开溜,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辩论不过你,咱还跑不了?

溜了,溜了。

朱元璋离开之后,李善长、吴琳、以及太子等人也是纷纷找了个理由离开。

等他们离开后,院落中顿时空荡荡的,只剩下朱雄英和一大堆木箱。

在回皇宫的途中,朱元璋越想越是觉得不对劲。

自己处心积虑为大明王朝制定诸多政策,结果却被朱雄英说的是一无是处。

莫非我所制定的大明政策,真的出了什么问题?

“吴琳,你说朱小子所说的那些话,会不会有夸大的成分?”正在思索的问题的朱元璋,突然停下了脚步来,看向了吴琳。

“回陛下,虽然的话有些夸大,但大多全是事实。”

“朱公子所说的官场生活,微臣也是听过一些。”

“地方官吏暂且不提,就以微臣为例子。”

“先说说关于俸禄的问题,如若不是微臣种了几亩地,再加上圣上您所发放的俸禄,微臣实在是难以养活家中老小。”

吴琳一脸诚恳的说道。

一个人在外地当差,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朱雄英所说的那些事情,基本上全中,没有一个是说错的。

好在吴琳家也有点钱,他也不需要收贪赃枉法赂,这才让他顺利的坐上了尚书的位置。

不过如今因为年龄过大的缘故,吴琳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只好把老家的家人全都接到了金陵,一起生活。

但把一家人从湖广迁往金陵,他的积蓄瞬间没了大半。

没办法,他只能将自己的宅子里的一些土地,改造成了用来种植粮食的土地。

“好吧,好吧。”

“朕会好好考虑一下”

朱元璋挥挥手,有些不耐烦了。

吴琳是朝廷二品官员,在没有加入内阁之前,他的薪水也不会太低。

若是连他都要在府中靠着种地养家糊口,那这些地的官员,只怕会更加凄惨。

回到寝宫之后,朱元璋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见马娘娘,而是让人将吏部里的所有官员的卷宗都查了一遍。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让朱元璋吓一大跳。

这些记录在案的官员,大多都是有罪的。

莫非还真的是因为朕所发放的俸禄不多,所以需要给这些官员增加俸禄?

可是我大明王朝虽然建国十五年,但北元却始终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而且边疆还要囤积着大量的兵力。

张士诚的军队,在边境沿海地区和委寇勾结,时不时就会入侵沿海,所以需要大明海军去抵挡。

西南的土司不服从朝廷的律法,不但需要靠赏赐拉拢对方,还要建立起卫所严防死守。

大明朝廷又要兴修水利,又要赈济百姓,这些都是一笔笔庞大的开支,国库都快被掏空了。

朕上哪里去找钱来,给那些官员提高俸禄?

朕若是有足够的资金,金陵城的城墙,早就被朕重新修葺一遍了。

为什么要等到今天?

好烦人啊!

他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这么穷?

“重八,为什么我觉得你的情绪好像很低落?”恰巧此时,马娘娘从寝宫外走了进来,一脸的好奇。

她还记得,朱元璋每次从朱雄英那儿回来,总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样子。

哪似今天这般,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倒也有趣。

铅笔小说 23qb.net

<=02目录+书签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