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大明世祖> 第八十七章女驸马

第八十七章女驸马

负责公报的中书舍人,一五一十的述说情况:

「但凡办报纸,都是地方的士绅,亦或者豪商,如徽商,晋商等,都是有钱的主,倒是不缺钱。」

阎崇信这些年在内阁中,基本上都掌管钱粮方面,一听到这些,眼睛一亮:

「这般一看,所有的押金加一起,怕是能抵得过茶税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盐和茶,一个最普及,一个最昂贵,在商税征收中是力度最大的。

绍武朝相较于前朝崇祯、天启,对于商税的征收力度是最大的。

财税的十四个清吏司,就有一个专门负责征收商税。

各县,则设下分司,专门负责征收一应的商税、农税,绝不会让地方沾手。

仅仅是绍武十六年,整个大明的茶税,就超过了百万块,达到了两百万之巨。

而是其中,主要产地来自于安徽,福建,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只要茶叶被收获,立马就征一遍商税,谓之茶税;而如果是出口,这是海关税,就地贩卖,则是坐税。

换句话来说,仅仅是茶叶,就得来回反复三四遍,甚至四五次税,可谓是朝廷的心头宝。

而像是酒,大部分就地销售,只有少数才能流通开来,税收虽高,但却不能出口,销售份额也少,一年顶多百万块。

「既然他们不缺钱?何不按年来收?」

朱谋则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露出一丝笑容:「据我所知,一份报纸,多者一毫,少则十来文,月售数份,一年的利润可是不小啊!」

阎崇信轻声笑道:「若是杀鸡取卵卵,倒也不是不行,但凡事要讲究个细水长流。」

「一千押金,只是门槛罢了,若要举办报纸,必须要年纳百块赋税。」

「无论经营好坏。」

这番话,众人纷纷颔首。

说白了,官场上下,尤其是中央朝廷,最忌讳的就是权力失衡,对于报纸自然不太痛快。

重重限制,与皇帝不谋而合。

堵胤锡乐观道:「全国一千六百县,四百府,若是每府一份报纸,一年也能坐收四万块,简单且方便。」

「而若是上千份,那就不得了了。」

这番话惹得众人轻笑。

不过众人心里还是有了共识:商税确实搞钱。

再之后,负责公报的中书舍人,则小心翼翼的诉说着管理细则。

首先,报纸不能涉及御驾,诽谤朝廷要员。

「等等——」冯显宗在第一条就提出了异议:「据我所知,报纸也有着监督官吏之责,使得其有所约束。」

「依我看,就把品阶定在四品吧?」

「可——」朱谋点头道:「不涉及省衙,只是知府这等亲民官,倒是可行。」

中书舍人只能继续道:

第二,不得设传谣言,诽谤他人。

第三,报纸不得有辱文风道德……

第四,报纸前三年不得过县界……

条条款款,可谓是细致极了。

「若是官员家中也办报纸呢?」

堵胤锡瞧出了漏洞:「借此来打击政敌,这可不是什么好法子。」

「您说的是。」中书舍人解释道:「朝廷规矩,官员基本上都是异地为官,且报纸暂时不出县,打击同僚就显得无有必要了。」

谈到了这个,阎崇信则补充道:「官员不得私自书写文章等东西上报,须得实名之。」

折腾了半个时辰,关于报纸的管理细则讨论完毕。

内阁这才递交给皇帝。

皇帝看了几遍后,又加上一条:「采取责任制。」

「若是出现差错,如流言造成损失,则又主编,以及股份一同担责。」

流程细则一下,本以为民间的舆论会平息一些,但没想到更加的涌动了。

因为一切都是正规透明的。

所有人不怕钱多,就怕暗箱操作。

短短一个月间,北京城中的报纸登记,就超过了三十份。

很显然,北京城百万人口,各色人等,即使识字的人不多,但市场足够辽阔,足以让报纸吃个溜圆。

「卖报卖报喽,文才报,最新鲜的三国,能看个饱咯——」

「神仙鬼怪,哪吒闹海,封神演义就在雅贤集——」

「宛平县出个母猪,一连下了九个猪崽,独家秘方就在闲话斋……」

「哟嚯,倒是热闹。」

齐王临窗而坐,看着街面上的风景,耳旁传来了大量的吆喝声。

各色的孩童,怀中揣着报纸,喊着不一样的口号,在街头巷尾大肆吆喝。

来往的行人有的驻足买来,有的不住地抓耳挠腮问着。

朱存桦见之,一时间感怀备至。

在年初,皇帝就定下了他的婚事,腊月就得成婚。

想起了日后家中有人管束,他就感觉不自在。

但同时,结婚之后就能去就藩,独掌一国,大权在握,这又让他心痒难耐。

「爷,最近这几日,报纸这玩意儿就多了,让人看不了都。」

小二送上了点心,轻声道:「在以往,只有一个公报看着,翻来覆去都是朝廷那点事,半月一份,早就没了滋味。」

「如今倒是好,各种各样的报纸都有,怎么鬼神,三国,若是识字的都能自己看,一份报纸才十来文,这要是去书店了,那没几贯钱下不来。」

小二述说着喜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的粮食,通过海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北京城,导致京城粮价长期保持稳定。

换句话来说,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多了,市井文化兴起,许多人物质基础满足了,精神就开始空虚了。

而如今报纸的涌现,则迅速了填补了空白,使得他们为之欢愉。

而在之前,像是戏剧一类的,也是在京城兴起。

像是搭建戏台的茶馆酒楼,在北京城不下百座,可谓是热闹非常。

「这报纸搞钱吗?」

齐王品着茶,轻笑地问道。

「瞧你说的,要是不搞钱,哪有那么多人去弄?」

小二觉得,这个公子怕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您别看这市面上报纸很多,但买的人更多,大大小小的酒楼茶肆,必然有茶博士来读解,听的人不少。」

「然后各个报纸登的事不同,有的是,有的是家常里短,我还听闻,有了是一些下流的报纸,什么金瓶梅一类的……」

「每个人至少要买个三五份来,您说搞钱不?」

齐王听着,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也准备办一份报纸。

至于登的内容,自然不是什么政治,而是闲聊杂趣,如斗蛐蛐、斗狗一类的文章。

整个京城,像这样好玩的人不下十万,而且都是不差钱的主,每人买一份,那岂不是发了?

越想,他也觉得可行。

作为藩王,虽然他日后要去就国,但如今每年只能领着年禄,去除掉一些日常花销,根本就剩不下多少。

寻摸到一个财源,却是要紧的。

况且,日后他去了齐国,在北京城也要有个眼线,时常关注国内大事。

而还有什么比报纸最适合的?

越想越行,他径直起身,下了楼梯。

而迎面,则撞到了一位贵公子。

楚王世孙。

老楚王在绍武初年就薨了,由于是高龄而去,世子上位时,都已经快六十了。

所以,如今的世孙,也有了二十来岁,真是年轻气盛,好玩的时候。

「二爷——」世孙一见到齐王,惊喜的拱手,然后凑上前道:「您也是来看这玉堂春?」

「什么玉堂春?」齐王一愣,搞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嗐,就是这怀庆楼的招牌,玉堂春啊!」

世孙轻声,露出了一副痴笑的模样:「最近京城,不知道是哪位大才,写了一份本子,叫《女驸马》,好家伙,风靡整个京城。」

「您想,这天下几千年来,那么多个进士状元,哪里有个女驸马,女状元?谁不想瞧瞧模样?」

「而就属这玉堂春,模样最为标志,人也俊俏,每天想来听戏的人海了去了——」

齐王闻言,也不由得露出了些许兴趣。

「成,今个我倒是想要看看——」

言罢,两人就一前一后,来到了戏台前,准备听戏。

果然,其女子纤腰玉脸,虽然抹着粉彩,但一举一动都具有莫大的诱惑,尤其是一身状元袍出来,惹得众人沸腾。

「为救李郎离家园人,谁料皇榜中状元?」

一戏唱罢,齐王倒是淡定,一旁的世孙则激动莫名,大量的碎银,金钗,好似石头一般扔在台上。

铅笔小说 23qb.net

<=09目录+书签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