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八十七章 你自己多娇惯那孩子,你自己不知道?

第八十七章 你自己多娇惯那孩子,你自己不知道?

“什么事你就不用管了,你要去吗?去的话就跟我收拾东西,府里的马车我叫人去安排。不去的话,平日里也别去宫里了,就在家里陪我娘遛遛狗,逗逗闷子。”

听到朱瞻基的话,胡善祥没多犹豫便说道:“我要去!”

见此,朱瞻基微微一笑,捏了下她的鼻子后说道:“那好,你的东西都在宫里,也都是宫里的,在外边不方便穿,你就不用收拾什么东西了,到了地方再置办,就穿着身上这一身吧,挺合适的。”

瞧着胡善祥乖巧的点了点头,朱瞻基便带着她来到了自己的卧房。

嘱咐她收拾东西,带些银子后,朱瞻基便走出了房门。

碰见值守的小太监时,便嘱咐其去准备马车。

而朱瞻基自己则来到了自己老爹老娘那里。

“爹,娘,儿子一会儿就要动身外出一趟,至于什么时候回来还不确定,要看事情办的进度。”

屋里。

太子和太子妃听到朱瞻基的话,那脸上都不由的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对于古代人,哪怕是皇家,这离家外出都不是一件小事。

加上朱瞻基的身份特殊,指不定就会出什么岔子,身为爹娘的他们,又如何能不担忧。

“孩子,这次出去是为了办新政推行的事情?”

面对老爹的询问,朱瞻基耐心的讲述了一下他与那杨士奇商议后的法子。

听着这些话,老爹皱着眉头点了点头,说道:“办法倒是可行,出去也不是不行,不过这件事你跟老头子说了吗?”

朱瞻基道:“自然是跟爷爷说过了。”

闻言,老爹身为太子,有些时候有些话还真不好说。

正当一旁的太子妃要说什么时,老爹朱高炽突然想到什么:“你等等。”

说着,便转身走进了卧房。

随着那卧房里响起翻找东西的声音,很快老爹便高兴的说道:“找到了。”

说着,便带着一件金丝软甲走了出来。

“这是当你靖难你爷爷留我在北平时赏的,现在爹给你了。这次出去办的事情招人嫌,不怕他们记恨,就怕有些人不要命,这件软甲你时刻穿着,指不定就能派上些用场。”

瞧着老爹手中的这件软甲,上面干干净净,还用锦盒装着,显然对老爹而言这件软甲也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明白老爹心思的朱瞻基,饶了绕头,打破了这气氛,说道:“爹,您咋就不图儿子个好呢?”

本以为朱瞻基会什么好听话的朱高炽,顿时一抬手,道:“滚滚滚,赶紧滚。”

听着老爹的驱赶,朱瞻基笑着对老娘和老爹鞠了一躬,说道:“那儿子就走了,爹娘放心,儿子这一趟争取快些回来。”

说完,便转身要走。

可刚来到门口,身后老爹的声音便又响起来:“把东西拿着!”

瞧着老爹眉间那厚厚的皱纹,朱瞻基接过后说道:“谢谢爹。”

太子府外。

预备的马车早已等在了那里。

朱瞻基与胡善祥,顺带着一名车夫,三人便一同上了路。

在他们离开后,老娘和老爹也出现在了门口,瞧着儿子马车的背影,不由的担忧道:“儿子出门也不说带几个护卫,这一路上,万一出点什么差错”

听着老娘的担忧,老爹却是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放心吧,这浑小子别看平时没個正形,可在正事上还是很懂事的。他既然没带护卫,心里肯定是有底的。上次老二老三俩人一同跟他动手,这小子硬是没落了下风,那老二老三可都是在军中硬生生杀出来的,寻常四五人都不是对手。”

“再说了,这次他虽是外出,但还在南直隶,天子脚下,出不了事的,放心吧。”

“走,我们也回去了。”

深夜,乾清宫。

一晚上没有睡着的朱棣,处置政务到了深夜。

倒不是有这么多的政务需要处理,而是朱瞻基在监国之时所有的政务折子他都是要重新再看一遍的。

自从朱瞻基监国以来便一直是如此。

长孙初次理政便是监国,处置天下的机要政务,身为皇帝,朱棣又怎么可能真的放心。

烛光之下,随着这最后一本折子看完,朱棣才缓缓将手中的折子放在了桌子上,整个人朝着身后的靠垫倒了上去。

入了夜,这偌大的宫殿不免有冷风吹进。

朱棣紧了紧身上披着的大衣,瞧了眼窗外的星空,对着一旁黑暗中沉默不语的赵全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寅时了。”

闻言,朱棣缓缓起身站了起来。

瞧见那桌子上摆着装有药丸子的木盒,突然想到了自己那大孙子。

沉默的在这宫殿中走了两圈后,回头对着那赵全说道:“天亮之后,命人在太子府外候着,给长孙传话,就说新政推行事关重大,长孙理当在中枢坐镇,外边的事情还是交给汉王去做吧。”

听着朱棣的交待,赵权赶忙的应了下来。

寻思着此时距离天亮也没多久,便想命人现在就提前去候着。

不过在那赵全离开后不到片刻的功夫,便又返回了这里。

他来到朱棣的身边,小声的说道:“皇上,刚刚东厂那收到消息,长孙殿下连夜便驾车出了京城,如今并不在太子府内。”

“出了京城?那小子去哪了?”

朱棣第一时间听到赵全的话还没反应过来,可转念一想便明白了。

皱着眉头在这殿中走了一会儿后,朱棣突然摇头笑了起来。

因为他想到了自己少年时为了逃婚跑去军中的往事,当初自己为了逃出皇宫,使了一招调虎离山,而自己这个大孙子,为了逃开自己这位爷爷的教导,使了招声东击西。(取自山河明月中朱棣少年故事,非真实历史时间,莫自我代入开启战斗模式)

故意请示明天再走,得到应允后便一刻不停的连夜跑了。

对于自家这大孙子的举动,朱棣非但没有生气,还自个儿乐了起来,把一旁的赵全算是给看傻了。

“黄俨呢?”

“去传朕的话,命东厂之人暗中护卫长孙安全,不得有失,若有丁点差错,让黄俨提着脑袋来见朕。”

闻言,赵全赶忙躬身道:“遵命!”

一夜的时间,因为夜里没有灯光,纵然是马车跑快了也怕栽进什么坑里,所以速度异常的慢。

如果是走路还好,举着火把速度不快的情况下最多摔一跤。

可这马车不同。

这也是为何这个时代的人都不愿意走夜路的原因。

基础设施太差,一路上坑坑洼洼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还没有任何的照明工具。

不过,朱瞻基之所以连夜离开又不是为了赶路,所以他压根也没急。

也不管外面如何,自己就在那马车里,不断的颠簸之中睡了一夜。

到了后半夜实在颠簸的厉害,见距离京城也很远了,索性就将马车停了下来。

而在天亮之后,随便吃了点东西,活动了一下身子后,便再次朝着镇江府的方向赶去。

如果按照地图上的标注,镇江府与应天府都在南直隶内,并且也都在长江沿岸的位置,还互相挨着,几乎与应天府处于一个平行的纬度。

对于朱瞻基他们而言,便是一路向东。

尽管一夜的时间并没有赶多少的路,可在天亮之后,马车的速度也就提了上来。

按照那车夫往日的经验,天黑之前便能到了那镇江府。

不过,因为朱瞻基这一路上午休午膳、运动、下午茶等等的耽误,直到亥时才匆匆赶到了镇江府的城门下。

此时这镇江府的城门早已关闭。

不过在朱瞻基出示了自己的令牌后,那城门很快便被打开。

并且刚刚进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整个镇江府六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到了他的面前。

“微臣郭济,镇江知府。”

“微臣薛苍,镇江同知。”

“微臣鄂阳秋,镇江同知。”

“微臣谈康,镇江通判。”

“见过长孙殿下!”

听着他们的话,朱瞻基随口道:“都起来吧。”

“臣,遵命。”

随着众人起身,那郭济作为镇江知府,正四品官职,曾是永乐六年乡试第一,后又在太子门下做事,见了朱瞻基自然是异常亲切。

尽管之前朱瞻基的一道旨意曾搞的整个南直隶人人自危,但他郭济与旁人不同的是,他是河南太康人,来到这镇江也没多长时间,根基尚浅。

铅笔小说 23qb.net

<=09目录+书签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