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一百八十一章 宣统司

第一百八十一章 宣统司

在看到这个结果后,现场的那些观众们自然是满意的。

这也是他们选择出来的。

最后,由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开始了奖赏。

按照之前朱瞻基的计划,给这些获胜的前几名全部奖励了官职官衔金银珠宝等,同时宣布在朝廷成立新的衙门。

宣统司。

由汉王朱高煦任主宣统,官衔正三品。

赵王朱高燧任副宣统,官衔从三品。

这次的优胜者封赏的官衔便是宣统司下的戏曲衙门。

衙门最高官员官衔正四品,为宣统使。

同时昭告在场所有人,接下来将会在各地营建由宣统司的戏曲戏院。

第一个戏院,便建造在京城当中。

其后会在各大城池营建。

由今日戏曲为序的内容,接下来会在各地的戏院当中继续演绎。

同时,昭告天下,凡是对戏曲方面有能力者,可经过宣统司的考核,直接加入宣统司。

为宣统司日后在各地的营建储备人才。

在戏曲大赛圆满的结束后。

朝廷便又开始在汉王以及赵王的主持下,继续开始了关于、画师等民间有关于信息传播的各行各业的大赛。

同时,在宣统司正式成立之后,随着大量的人手进入,很多事情都可以提前的安排进行了。

比如报刊、官报、小人书、.

从内容的出产,到内容规划成册,再到各地的报刊建造以及售卖等等环节。

都完全可以提前的进行。

除此外,还要寻找一些擅于雕刻的工匠,帮助日后那些小人书,等等的印刷。

甚至可以在文字当中搞一些图画出来。

总之,按照朱瞻基超越时代的思维,切合如今的实际情况,对现如今时代的弊端进行改制。

将思想统一和宣传作为朝廷的第一要务。

当所有人都清楚太祖皇帝建立大明朝是因为他在经历过战乱年代百姓之苦后,代表百姓们造反并建立大明朝,知道老皇帝朱棣是为了边疆之患而数次攻伐漠北,知道朱瞻基是因为各地异族叛乱而动兵征讨后。

对朝廷的统治,将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而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在按照朱瞻基的计划,一步步实施的同时。

这哥俩虽然对如今手上有了些权力而感到高兴,但曾经的他们毕竟是大明朝的实权王爷。

这中间的落差感还是很大的。

尽管两个人都没有说,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可是,就当他们俩兄弟对如今手上的这点权力渐渐的感觉到不满足时。

从民间开始流传出来的一种传闻,却让他们哥俩体会到了以往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尽管无论是这次的大赛,还是接下来的各种大赛以及衙门设立,清楚的人都知道是朱瞻基的主意。

可在明面上,大家看到的却是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在主持这样的事情。

自然而然也会将这一切归功到他们的身上。

各地戏院的营造,以及各种大赛的举办。

还有那些个好故事的流传,都让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的名声在民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尤其是各地戏院时不时就会通过花费当月的营收,来免费的为那些看不起戏的劳苦百姓们演出,并且请他们到戏院当中观看。

这无疑是给予穷苦百姓们的一个福利。

每当那些穷苦百姓们在城池中路过戏院,看到那些达官贵人们一脸高兴的从戏院当中走出来时,他们的心里头又怎么会没有想进去瞧一瞧,亲自看一场戏的愿望。

可他们没有这个多余出来的银钱。

如今呢,他们的心愿都被满足了。

有些地方的戏院不仅会经常的给那些穷苦百姓们表演,还会派遣戏院的戏子们亲自前往到各个村落,为他们村子当中的百姓们表演。

加上这精彩的内容,也让这些百姓们记住了朝廷的好,还有那宣统司的好。

而这些,最终自然是都归功到了这宣统司的管事人,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的身上。

原本这些汉王和赵王是不清楚的。

直到有一次他们到京城周围视察的时候,乔装打扮下的他们才听到了这种传闻。

以往心里头只知道利弊权力的他们。

也是第一次在百姓们的口中,亲耳听到这种朴素的赞赏和憧憬。

这样的夸赞可不同于平日里那些官员们的吹捧。

这些都是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心里话。

初次感受到这种感觉的二人,这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就好像从小到大就做尽了坏事的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便得到了很多人夸赞。

被当作了英雄。

这种感受,直接的影响到了这兄弟俩心里头的想法。

在帮助朱瞻基做另外那些差事的时候,更加带劲了。

对于他们哥俩这种人而言,就算是十万两的白银都没有这几句百姓们朴素的夸赞来的带劲,来的更让他们欢喜。

也让他们第一次有种想要为百姓们真正做些好事的冲动。

另外一边。

身处皇宫之中,如今被各种繁忙的政务所缠身的朱瞻基,闲暇时间从锦衣卫的口中听到了有关于自己这位二叔和三叔的改变后。

这脸上也是不由自主的挂上了笑容。

作为这二位的侄儿,朱瞻基对他们还是有很深了解的。

从这二位叔叔平日里的行事和动静,完全能够看的出来,他这两位叔叔似乎已经发生了改变。

从最开始被下面的官员们催着办差。

到如今不需要任何人说,他们自己便已经成功的转化为了一名宣统司合格的主事人。

很多事情压根不需要旁人多说,他们自己就开始筹备做事了。

比如给各地穷苦百姓们的免费演出。

换作以往,他们才不会管这些。

甚至会认为这是在浪费银钱。

可如今,对于这种事情的热衷,他们比任何都主动。

如果不是朱瞻基说了,这些各地的戏院要自负盈亏,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安排那些免费的演出。

只怕这二位敢将这些戏院给直接全部免费了。

同时呢。

在看到最近宣统司报上来的那些数字和情况后,朱瞻基也是非常满意的。

当然,满意的不是各地营建的速度有多快,而是效果。

尽管宣统司的计划如今还处于初期阶段。

但效果还是非常出色的。

有关于朝廷的正向讨论,从各处报上来的情况看,效果非常不错。

最直观的,便是各地都有在看完这些戏曲后,文人墨客提诗作词的事情。

基本上都是根据从那些戏曲当中的内容,展开来阐述。

还有那些百姓们的寻常讨论。

这些无疑都在扩大着这次宣统计划的效果。

也让他们老朱家这些皇帝的合法性,权威性,在无时无刻的提升着。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可能说在做完这些事情后,并不会增加哪怕一个肯心甘情愿为老朱家卖命的人。

但是这种思想,会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的思维和思维方式。

尤其是那些孩子们。

当他们从小到大就是看着老朱家皇帝的故事长大的。

那么从小在他们的脑子里就会根深蒂固的种下一颗报国的种子。

皇帝这个名字,也不再是以往的百姓们脑海中这个世界最大地主,最大诸侯的形象。

而是国家的代名词。

是天下苍生的代名词。

为皇帝做事,也不再是什么朝廷鹰犬,而是报国。

这两者看似没有什么差别,可到了关键的时候,这差别就大了。

就好像在战场上的将士们一样。

为了钱,为了权,被敌人重兵防守的山头,他们可能一个都不会上去送死。

可如果是为了报国,一枚铜板不给,他们也愿意。

毕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为的就是满足俩东西,一个是脑子里的东西,一个是肚子里的东西。

为了肚子里的东西可以杀人,甚至可以吃人。

可为了脑子里的东西,这条命都能不要。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瞻基,虽然看似闭着眼睛在休息。

但其实脑子里一直都在思考着事情。

由思想这条线所展开的一系列改制,如今已经在稳步的发展和完善了。

接下来虽然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做,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沉淀。

急不得。

宣统司有自己二叔三叔在做。

暂时他可以完全的放心。

铅笔小说 23qb.net

<=17目录+书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