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国姓窃明> 第249章 拥立抉择

第249章 拥立抉择

对张名振、郑成功拉回来的那些河北边军和关宁军的安置,绝对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

考虑到南京还有正儿八经的新六部内阁,大明朝廷的律法、制度还在,朱树人当然不能公然显露出当军阀的野心、随便把河北边军收为己有,那样太违背大义名分了。

他现在毕竟还只是大明的封疆大吏,而非中枢重臣。但凡露出点非常野心,哪怕此前的忠诚姿态做得再好,也都会前功尽弃,反而惹来不必要的围攻。

反贼有反贼的套路,窃国有窃国的套路,脑子里这根筋是时时刻刻松懈不得的。

正牌兵部尚书、大概率会成为新内阁首辅的史可法,也不可能容忍朱树人随便拉拢原本属于朝廷的武装。

史可法是有骨气的忠臣,算是东林当中比较有节操的存在了,朱树人也不可能跟史可法闹别扭。

所以,朱树人有两个选择,可以安置这些人马:

首先第一个理由,便是这些部队,是通过海道总兵张名振的护航、由户部的海路漕粮船队接应回去的。可以暂时编入户部的护漕部队,驻扎在舟山群岛(张名振此前的海道总兵驻地也在舟山群岛)

对外么,就可以说这些部队的后续整编、归属可以由兵部另行调拨,由护漕和海道管,只是一个临时行为。

至于这个临时要临多久,就不好说了,完全可以看户部尚书沉廷扬的心情。

第二个借口么,便是等这些部队抵达舟山后,如果时间久了,被人说闲话,或者需要调防使用,那就可以去浙江巡抚张国维,和浙江总兵蒋若来那儿借壳一点编制。

反正大明护漕海军的驻地就在宁波和舟山,地理上算是浙江巡抚的地盘。

而张国维跟沉廷扬朱树人也是老交情了。他跟沉廷扬的交情从朱树人穿越前、吴中治水时就结下了,跟朱树人则是在厘金变法上多有配合,后来还有多次互相帮衬利益输送的交情。

加上张国维还是崇祯朝倒数第二任兵部尚书、战事不利被贬来当浙江巡抚的,他这个老资格往那一放,史可法也不会说什么。

所以让张国维当这个“临时代持河北三边官军股权”的白手套,简直再合适不过。

……

朱树人就趁着二月上旬这段时间,抓紧把他跟张国维之间的最新结盟拉拢事宜处置了,

还从海道总兵张名振麾下,拨了几个水师将领,比如沉家家丁出身的参将沉练等人,名义上暂时划归张国维麾下的浙江总兵蒋若来管理,由他们直接指挥协调从北方撤回来的三万河北边军和关宁军。

张国维和蒋若来也心知肚明,不会乱伸手干涉这些部队的具体指挥。对他而言,值此乱世,作为新到任根基不稳的浙江巡抚,一上来就有三万友军帮他撑门面镇场子,他也是乐见其成的。

这些事情,前后也不过十天之内,就料理妥当。如此一来,在南方朝廷讨论拥立新君问题之前,朱树人其实已经在多个省拥有了强力的支持。

湖广全省,那不用说,那是朱树人本人出镇了三四年之久的核心地盘,还都被他反复犁地一般诛除异己、打击豪强劣绅,种田经营得铁桶相似。

四川那边,有他的世叔盟友方孔炤当总督,朱树人还跟方孔炤的儿子方以智有同年之谊,方以智还跟着他鞍前马后配合了多年,一起升官上进。

四川的将领们,也都被朱树人诛杀张献忠、平定流贼的功劳和能力所折服。不服朱树人的顽固势力,也都此前借着张献忠的手杀得差不多了。

南直隶这边,朱树人倒是不怎么插得上手,这里也算是东林和其他守旧势力最顽强的地区,主要是南直隶的江南部分至今没有遭遇战乱,也就没有洗牌。

但他父亲沉廷扬已经是正牌户部尚书,也算内阁重臣,能在南京说上点话。

福建那边,朱树人从来没有发展过势力,也太遥远,不过福建本来就是“兵家不争之地”,凭朱树人跟郑成功这份近乎结拜的交情,也已经够用了。

自古福建地区只要在南方朝廷立国本的时候不插手,不捣乱,就足够了。也不指望当地势力能帮上什么忙。

如今,又加上一个老盟友张国维,被恩威并施结为外援,控制浙江。浙江虽然地域狭小,但毕竟跟南京近在肘腋,对于南京朝廷的平稳过渡,也是非常重要的。

整个南方七省,只剩下两广和江西、云贵,朱树人算是没怎么控制。

江西只有一个九江府是被朱树人整顿渗透过的,郑成功也在那儿当过一阵子九江知府,其余所有府都不听朱树人的。两广则是完全一点交情都没有。

至于云贵,此前明朝对其通知也已经近乎名存实亡,所以暂时不用考虑,那都是未来需要改土归流的地方。

倒是朱树人迫降孙可望之前,孙可望帮着干脏活,在贵州杀了一些不服王化的土司部落,后来投降朱树人,也就减轻了一些贵州的反抗力量。

如今执掌江西的,还是跟朱树人原本有过小摩擦的袁继咸。不过袁继咸这人还有点公心,也算大明忠臣,分得清是非轻重。

而两广那边,也没怎么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依然是历史上在北方抗击流贼数次失败、但却得以免罪、刚刚被调去当两广总督的丁魁楚统治。

这个丁魁楚原本历史上也没什么建树,在两广混日子混了数年,最后清军打过来就直接投了。

另外,在南直隶内部,凤阳总督马士英,乃至他的至交好友阮大铖,那是一直跟朱树人有仇的,阮大铖的仇尤其深,马士英倒还只是跟朱树人有点挡路争官的小矛盾而已。

江北两淮的明军将领中,跟马士英过从甚密的刘良左,跟朱树人也有点小过节。加上他们之前已经被福王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前笼络过了。

山东淮北的刘泽清,则是因为此前朱树人救驾不及背负上了一个“纵贼过境”、外加“筹备渡船不及时,导致朱树人没能及时北渡黄河故道、救下先帝”。

这也是一桩了不得的大罪,刘泽清出于对被清算的恐惧,也自然而然选择了向马士英靠拢。

但朱树人也没办法,他救驾不及的事儿,肯定要找个甩锅的,他也不可能拉拢到所有人。

刘泽清历史上就是个保存实力一心割据的左右逢源软骨头,朱树人既然知道历史,非得找个背锅的,当然优先甩给刘泽清了,否则还甩给那些忠义之士不成?

便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南方朝廷终于迎来了大是大非的抉择。

……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四,崇祯驾崩后大约四十天,也是李自成兵败回北京登基并逃跑后的第五天。

北方的最新变故军情,终于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南京,也在此前一天先送到了中都凤阳。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也正是到了这一刻,南京和凤阳的大明文武们,才板上钉钉确认了先帝三子几乎都不可能逃出来了——

李自成撤出北京城之前,绝望中挥起屠刀,滥杀先帝子嗣的行径,在北京城里有不少人都听闻了,并且向外传播,自然也会被南方朝廷派去打探军情的有关人员搜集到,并且以最高优先级回报。

在得到这条消息之前,南京六部构成的新内阁,其实也已经私下里偷偷讨论立新君的问题,讨论了七八天了,只是没敢过明路,也没敢让任何外镇地方督抚知道。

到了这一刻,一切终于可以摊到台面上来说了。

这天一早,南京紫禁城文华殿内,兵部尚书史可法,终于借着内阁当值的机会,默契地召见了其他五位尚书,一起讨论大事。

在大明一朝,南京也是一直有皇宫或者说紫禁城存在的,便是后世的“南京故宫”,只不过到崇祯末时,大多数殿宇因为年久失修,都已倾毁,

仅存文华殿、武英殿、奉先殿、慈禧殿等少数几座主要殿宇还维持着。另外作为门面的奉天门、东华门、西华门都也还算完好。

但是这几座殿宇,也都是办公和举行典礼、祭祀的地方,才有人保持修缮,用来居住的内宫基本没剩什么。

所以历史上朱由崧即位为弘光帝后,长期也是居住在“南京内守备府”,以此作为临时行在,只有办公和举办朝会、典礼才入宫。朱由崧也拨出钱款重修居住性的内宫,但因为他总共也才当了八个月皇帝,就被多铎干掉了,直到南京沦陷,故宫内宫也没修好。

如今,史可法等人,也就仅仅依靠南京紫禁城有限的几座宫殿,撑起内阁办公的架子,让朝廷威仪看起来勉强跟北京一样体面。

“诸位,如今听说太子与诸王都极有可能已遭不幸,这国本大事,可再也容不得迁延了。距陛下大行的噩耗传来,已经整整一月。再虚悬下去,怕是各省也难以跟南京内阁步调一致。诸位有何看法,且畅所欲言。”

史可法率先起了个头,一边说也一边把南京兵部今天刚收到的“听说李自成退出

铅笔小说 23qb.net

<=09目录+书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