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太平记> 第一章(上)

第一章(上)

帝少景十三年,四月廿七,帝京,禁宫,德合殿。

刘宗亮立于阶下,面如死灰。

……他已在这里站了大半时辰。

七十里铺前战斗的结果,一个半时辰前传入京中。几乎立刻,刘宗亮便飞马入宫,并被好象已等候了很久的内监带至此处。

然后,便是漫长的枯立。在这过程中,帝少景始终坐在殿内,却一言不发,只是默默。

对七十里铺的布局并无毫无所知,但刘宗亮和张元和一样有着极大的信心,在他的计算中,这本该是一次立威之举,一次爽快的单方面屠杀:除非有其它天极介入,谁又能抗衡这些接天及地的巨人前行?

……至不济,张元和也该有逃离之力!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刻,仲达仍然能够把这些方方面面的力量编织起来,成为了一张大网,一张让张元和身死道消的大网。

(……这老狗!)

风索索响,天色转阴,雨点渐落,帝少景终于开口。

“太傅……告诉我,你,还能为我作什么?”

沉稳一礼,刘宗亮道:“臣可为陛下牵制大将军王。”

没有忏悔,没有请死,只有对自己手中实力的展现,与赤祼祼的利益交换。这正是刘宗亮之前的计议,张元和入京事若有所变,便以此为说:一个失去了顶级强者又已走在舞台中央的刘家,肯定要受到各种惩治、削弱,但这样的一个刘家,也反而能让帝者放心,去反回手来,用他们牵制住大将军王,以保证政局的平稳。

“……这样?”

不置可否,在一个意味不明的问句之后,帝少景自宝座上立起,道:“……太傅,你随我来。”

~~~~~~~~~~~~~~

不召肩舆,帝少景在雨中负手前行,刘宗亮尾行于后,其它如内官,侍卫等等一概全无,只侯巫峡一人侍奉在侧。

一时间,三人已至一小殿--无匾无额,门前伺候内官皆老态毕现。刘宗亮跟在帝少景身后入殿,见又隔作东西两间,帝少景脚下不停,径向东间而去。

(这里,难道就是……)

刘宗亮心思方动,却听帝少景淡淡道:“对面那间,便是英妃的寝宫。”心下一凛道:“果然是这儿!”

当年“金风”旧事,因其中牵扯了不知多少奢遮人物,知情人无不钳口锁舌,也只有刘宗亮这等人物,才能知道一二。

刘宗亮正思量间,却不觉已进了东侧隔殿,见殿内空荡荡的,除中一张书案外,甚么陈设也无,倒是四壁上遍挂书画。略一打量,便见当中五个大字好不刺眼:

……国破山河在!

(是工部的五言?不对,这个字体……国破山河在,人非殿宇空;中原何日事,搔首赋《车攻》……这,这敢情是五龙池那一位的御笔么?!)

刘宗亮文武双全,乃是饱学之士,但这首诗实非什么名作,更有百倍声名的珠玉在前,他端详一时,直到看到边上那幅“杳杳神京路八千,宗祧隔越已经年!”时,才敢判定。

帝少景自入此殿,便不言不语,背着手在那里端详壁上文字,似乎忘了刘宗亮还在身后一样。

刘宗亮再向边上看时,却是半幅长短句,写得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笔法娟秀,柔美至极。他至此心里已知十之八九头绪,再看下去时,肚里搜罗有的放矢,便快了许多。

(宝剑藏龙匣,神龙逐陆居;有意聊思句,无情堪著书……这是帝简文的永福绝笔罢。)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这是湘东那一位?龙楼绝行迹,凤阙求无因……这是无愁天子的自述了。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敬汝一杯酒,愿汝万寿春……这是孙长沙的尔汝歌?)

一时间,刘宗亮已将殿中诗书看遍,待瞧到最后一首时,却是不觉苦笑。

(烟凝楚岫愁千点,雨洒吴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独坐细思量。……将这幅字挂在违命侯“梦里不知身是客”旁边,真是何其刻薄!)

“想当年……”

帝少景终于开口,与刘宗亮一样,他也注目在这幅七绝上。

“李正伦以下凌上,迫迁杨天祚于丹阳,一者何其得意?一者何其黯然?谁想数十年间,正伦后人,便要向着如画江山哀叹‘别时容易见时难’?”

“此殿无名,始筑于我赵家入主帝姓之后。”

“殿内所储,皆是历代亡国天子诗作,我家代代相继,百般搜罗,才有这满殿陈列。”

“我兄弟几人,自束发读书以来,每两月便须来此殿一次。此亦是祖先之制。”

缓声述说着,帝少景转回身来,目注刘宗亮,忽道:“太傅,你想错了。”

走到书案前,帝少景端坐下来,道:“我杀张元和,是为你好。与他合作,无异与虎谋皮。”

“张元和既死,这事情便到此为止。”

“你愿和大将军王去斗也罢,你愿扶助不死者得天下也罢……都由得你。”

这句话说出,才真是大出刘宗亮意料之外,惊疑交加当中,他却仍掌得住,并不开口。只听帝少景续道:“我才不在乎你扶持不死者,我也不在乎什么兄弟相争,叔侄夺位……”

拍着身下的椅子,帝少景傲然道:“这位子,原不是我想坐的,也原不是我当坐的,我坐这里,不过是觉得大哥保不住这个位子,到时莫要连累我赵家全族共歌尔汝共哭江山!“

“若大哥的儿子能将这位子夺将回去,便证明他比我的儿子更强,若老五有本事将这位子抢将过去,那也只和我当年与大哥相争一样!”

“总要给不死者个公道……若他真是个有份天子的,能反客为主,那便借着你的势取了这位也没所谓,若他只能在你手中作个傀儡……到时,我再除他不迟。”

“……明白了么,太傅?”

深深呼吸,刘宗亮恭恭敬敬的伏身下去,道:“陛下明见万里,雄姿高迈……臣,愧难自容!”

~~~~~~~~~~~~~~

帝少景十三年,四月廿八,近午,帝京,坤清门内

热闹非凡。

帝京的西南部共有两座城门,分别是坤清门和坤宁门。相比对接南向大道的坤宁门来说,坤清门正如其名,一向较为冷清,值守官兵也相对懈怠一些。但今天,城楼下却围满了人,兵民混杂,一个个兴致勃勃的伸着脖子向上看。

从大概一个多时辰以前,不知从那里飞来了一只大的惊人的仙鹤,落在了城楼上方,翩翩起舞。这赤顶白衣,漂亮而又傲慢的羽客,在城楼上来回踱着它细长的双腿,很快就引起了下方的注意,守兵和行人指指点点,有些顽皮的孩子更捡起石头或土粒向它砸去。

……然后,在数千军民眼睁睁的注视中,城楼之上,仙鹤独立,以长喙刻下文字。

“……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我是段公,弹我何为?”

好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突然掐住了下方围观者的喉咙,开始只是少数见机快的人反应过来,闭上嘴吧,匆匆离开。然后,这种带着恐惧的气氛被迅速转播开来,“死寂”如同水面的波纹一样,在人群中一泓泓的荡开,人群迅速的安静和稀疏下来,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多数人都用力的低下了头,慌乱的看向随便什么方向。

……总之,不会是看向上方。

“无能之辈。”

立在窗边的老人看着脚下的动静,如此喃喃说道。

这里是一处颇为特立独行的琴楼,名为“反真楼”,老板琴艺颇佳,但性格古怪,楼内寥寥几名琴师,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开外,全部都是男性,其生意之惨淡,庶几可以想见一斑。有心人尝替他算过,这楼开一个月,少说也要亏损二十几两银子。

马蹄声响,一队骑兵如乌云卷地,飞驰而来,当先一人大吼道:“那里来的妖人,作死么!”却是声音生硬,听着颇为别扭。呼喝声中,那人在马上扭身舒臂,当真是弓开如满月,箭去如霹雳,更居然是“连珠”之法,城下认识他的官兵颇为不少,顿时便纷纷喝彩道:“黑齿将军好箭法!”“不愧是劈筶箭!”

唱彩声中,老人冷笑道为:“……忠心有余,见识不足!”

语声未落,那连环钢箭已射至仙鹤身上,顿时闻得砰砰有声,诸人再定睛看时,那仙鹤却是毫发无伤!

清亮鹤唳声中,仙鹤展翅飞去,转眼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余音渺渺,似绝还续,倒象是嘲笑一般。

那老人不言不动,闭目静听,直待鹤音散尽,方才张开眼来,皱着眉头,自架上取下一张琴来,套上指甲,对徽近岳,双手劈托抹踢,吟揉锁历,渐渐琢磨成几段音符

铅笔小说 23qb.net

<=15目录+书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