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恶汉> 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实人发怒(一)

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实人发怒(一)

蔡邕的确回来了,但是并非是兴高采烈的回来。

年末,女儿蔡琰突然回家,的确是让蔡邕喜出望外。早在蔡琰回来之前,河东卫家的人几次三番的跑来追问,还气势逼人的让蔡邕把蔡琰交出来,否则就云云之类的话语。

那河东卫氏家大业大,的确是很有势力。

可蔡邕又岂是一个好相与之辈?多年宦海沉浮,令蔡邕对仕途心灰意冷,专心于学问之上,也就少了几分争斗之心。和汉帝刘宏恢复了师生之情,和雒阳的世族也因没了分歧,而变得格外融洽起来。在许多人的眼中,蔡邕如今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

卫家一闹再闹,惹怒了蔡邕。

也难怪,老先生把女儿嫁到了卫家,如今成了寡妇,还被你们逼跑。现在有跑过来找老头要人,就算蔡邕的脾气再好,也受不了这个窝囊气,一怒之下,官司就到了汉帝的面前。汉帝刘宏也是个念旧的人,立刻着人前往河东,把卫家人骂的狗血淋头,并且责令卫家负责寻回蔡琰,否则又要云云之类的命令,这才算了结。

没成想的是,前脚旨意发出,后脚蔡琰就回家了。

蔡邕一来是觉得不好意思,二来也想逼逼风头,干脆带着女儿,回转圉城祭祖。

可谁知道……

总之蔡老头现在很火,非常的火!

不过,坐在客厅的太师椅上,蔡邕很舒服的舒展身体,心情似乎也好转了许多。

这是董俷命人送来的礼物,也是做晚辈的一番心意。

当时蔡邕不在,蔡府的家人本来是不愿意收取的。不过后来见唐周也随行过来,就乖乖的收下来,还在唐周的指挥下,把家具摆放在客厅之中,看上去很气派。

唐周,曾拜访过蔡邕。

当时蔡邕对唐周的接待,还是很隆重。

而且家人们也听说过董俷的名字,知道这是自家主人非常赏识的人物。

本来还担心老头回来会生气,可没成想听说这是董俷派人送来的礼物之后,老头居然乐了。

蔡邕扭了一下身子,心道:这玩意儿,的确是很舒服啊!只是,阿丑怎么来雒阳了呢?不是告诉过他,最近不要来雒阳吗?这孩子啊,有时候实在是过于憨直。

出京这些日子,蔡邕并没有听到董俷入京的消息。

而当初何进算计的时候,也没有派人去通知他一声:先生,我打算让董俷入京做官。

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今蔡伯喈一介白丁,空有名声,却没资格去知晓朝廷中的施政。若是政令从刘宏那里发出,有时候还会告知一声。可若是政令出自大将军府的话,那可就一无所知。

想了想之后,蔡邕唤来了管家蔡安:“持我名剌,请董兵曹过府一叙。”

“董兵曹?”

“就是大将军府的兵曹掾董俷,他不是早已经来雒阳了吗?你应该知道他的住处吧。”

“您是说董校尉啊!”

“校尉?”

蔡安笑道:“老爷有所不知,如今董校尉是鸾卫营的校尉,这段时间可是很有名呢。”

“鸾卫营?”

老头子先是一怔,随即勃然大怒,“好端端的,他怎么会成了鸾卫营的校尉?”

“是这样的……”

蔡安随即把董俷入京之后的作为讲述了一遍,笑道:“董校尉气死了子将先生,太学院的那帮人死活不肯放过。后来大将军也是没办法,就把董校尉发配到了鸾卫营。不过这董校尉也当真是心狠手辣,到了鸾卫营的第一天,赶走了太尉张温大人的公子,砍了两个营卫的头,还把十几个娇滴滴的姑娘,打得皮开肉绽,好生可怖。”

蔡邕没有说话,却在思考董俷这样做的目的。

就在这时候,门子跑进来禀告:“老爷,门外有鸾卫营校尉董俷,前来拜见老爷。”

这心里顿时很舒畅。

这阿丑果然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你看,我这边刚坐下来,他听到消息就来拜见了。

“请!”

蔡邕吐出一个字,想了想又叫住了门子,对蔡安说:“请董校尉到我书房相见。”

这书房相见,和客厅相见可是两个概念。

非亲近之人的话,那是不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如此也表明,蔡邕和董俷的关系,绝非一般的长辈对晚辈的赏识。蔡安知道了,这也就等于在说,以后可以让董校尉不必通传就能进入蔡府。

实在想不通,自家老爷为何对那个恶汉如此看重。

但既然老爷吩咐了,作为管家的蔡安也不可能去询问,是不?

于是急匆匆的和门子来到蔡府大门外,就看见如今那个在雒阳妇孺皆知的董恶汉,正站在门外肃手恭敬的侯立着。在他身后,十名彪悍巨魔士站立,巍然不动。

“董校尉……”

“啊,管家,先生可愿见我?”

“老爷刚回来,不过一听董校尉来了,就赶忙让我来迎接您。校尉大人,请随我来。”

“你们在外面侯着,等我出来!”

董俷不想让那书香之地沾染兵戈之气,这也算是对蔡邕的一种尊敬。

当然,他这么吩咐,蔡安却也不敢怠慢。连忙让人把巨魔士请进来,好生的安排。

他带着董俷径自穿越了前庭,通过一个夹道后,就来到了蔡伯喈的书房。

书房很雅致,门口栽种了花草。

两边有两座很奇特的假山,山边有垂柳飘动。

很幽静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似兰似麝的香气,再躁动的心,也一下子平静下来。

董俷走进书房,就连有黑色楠木书架,分列两边。

书架上,一边摆放着一摞一摞的竹简书卷,另一边却是一本本用纸张线订的书本。

正对着大门,摆放着一张琴案,上面有一张古拙的琴。

董俷不懂古琴,不过曾听人说过,蔡伯喈先生有一张非常好的古琴,名焦尾,音色甚美。

看这张琴,似有被烧灼过的痕迹。

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焦尾琴吗?

董俷看了两眼,顺势向墙上看去。只是这一看,却一下子呆愣住了,许久没有说话。

墙上裱糊了一副字,带有蔡伯喈那特有的飞白书特征。

董俷的字也不错。

因为上一世老人们曾说过:字是脸面,是敲门砖,一手好字,能引得他人的好感。

故而曾苦练过,而来到这个时代后,这书法也未曾丢下。

只不过要让他评定字的好坏,董俷没那个本事。只能说,是有样学样而已。毕竟上一世练得是钢笔字,而这辈子,却是以毛笔为主。再加上平日舞枪弄棒,也少有人知道董俷能写一手好字。就连那名剌,还是董绿为他准备,否则他根本不会想起来。

让董俷吃惊的,是那上面的内容。

赫然是当日在东郡的那个晚上,他和典韦在郊外说过的那番话语。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只不过由于这时候还没有标点符号的运用,所以句和句,却都是连在一起,没有分隔。

董俷没有想到,蔡邕会把这一段话抄写下来,只呆愣愣,好不迷茫。

蔡安看出董俷的迷茫,笑道:“校尉大人有所不知,这幅字是老爷回雒阳后写下来的,说是从一至交之处听到的醒世之言,需牢牢记在心中,放能长乐而无忧。”

“哦?”

“呵呵,这话乍看很粗俗,文字颇为不美。可细一品味,又觉得妙不可言……老爷自从写了这幅字之后,处世待人也都变得平和了许多,就连抚琴,也是更有境界。”

董俷想不到自己一时的感慨,却给蔡邕带来了这许多改变。

当下也是莞尔一笑。

“校尉大人请在这里稍等,老爷马上就来。”

董俷点点头,在书案后坐下。

一阵悠扬的琴声突然响起,带着一丝难解的哀怨,极为优美。

董俷奇道:“谁在抚琴?”

“哦,是我家小姐……校尉大人不知,我家小姐的音律造诣比之老爷丝毫不差,除境界有些不如之外,倒是深得音律中三昧。只是此次回来后,所奏乐曲颇有不同,我随老爷的日子也不算短了,也算是略通此道。小姐的音律,较之从前不甚高雅,却似又有所开。”

对这音律,董俷也是门外汉。

“蔡管家好本事,我对此道,实在不解。”

“呵呵,是我多嘴了……只是提起小姐,小人也是有感而发。我家小姐如此才华,却又极为命苦。前些时候,听小姐时常吟诵诗篇,颇为感人,却不知是谁所做。创……只是那乐律中时常会有些哀怨,老爷说

铅笔小说 23qb.net

<=08目录+书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