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虎狼> 第十八节 政务

第十八节 政务

以往许平固然有对商队收税的意识,不过他的思路还只是停留在收城内过夜费的地步,此举被孙可望讥笑为开客栈。孙可望除了沿路设卡外,还大量委托商家生产许平急需但是暂时闯营还无法自行生产的物资,这些东西孙可望从来都是货比三家,并从中选一个报价最低的,听上去和新军的采购方式有些类似。不过流标的商家在孙可望这里并非仅仅遭遇落选这一种损失,他会将落选商家的报价与那个出价最低的人相比,若报价最低的商家生产出来的物资能够让孙可望满意,并且他的报价比其他两家低两成以上的话,那么另外两个报价高的商人的家产就会被孙可望抄没:你们这些黑心商人,若只是赚点小钱也就罢了,既然心肠这样黑我岂能容你?

另一方面,假如商家交货质量不能让孙可望满意的话,他也一样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而孙可望会把货物生产交给次低的那家去生产。

“若我一点钱都不让商人赚,那是杀鸡取卵,”孙可望曾和许平解释道:“我定下了两成的规矩,若一个商人把利钱压在一成之内,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倒霉的。”

许平不是很以为然,他估计会有人想折本保平安,不过孙可望认为商人很快就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许平就不在这种自己不擅长的问题上与孙可望争论。

在孙可望的高压统治下,闯营得到的货物不但价格降低到许平想也不敢想的地步,就是质量也大有提高。与此同时,孙可望还通过抄没商家获得大批工匠,闯营已经拥有自行生产多种物资的能力,除去供应前线大军外,还有余力生产一些货物供孙可望卖掉换钱粮。

孙可望目前每月能给许平的银库增加三万两以上的收入,他估计等到秋收后这个数字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他已经着手在新的占领地推行这些政策。

许平屡次提到他需要大量读书识字的人才,精力充沛的孙可望把这件事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对那些不肯妥协的士子,孙可望毫不犹豫地以他们的家人性命和妻女贞操相威胁,并且没有丝毫怜悯地把他的威胁付诸实行。在言出必行的孙可望面前,绝大多数士人都选择了屈服,奴隶般地没黑没白地给闯营人士授课。出于防止消极怠工的目的,孙可望规定十天就要考核学员一次,并硬性规定授课成绩最差的一个士人将被当众鞭挞。如果连续三次最差会被剥皮充草,而每天教书士子将在这些稻草人的注视下教课。

至于河南境内的盗贼,孙可望也一个不漏给他们发去书信:“来之,则共富贵,不来,则刀剑无情。”

孙可望对士人的种种暴行许平也不是没有耳闻,清治道人也几次劝说他:“天道好还,将军岂不闻善泳者死于溺?将军当长存恻隐之心,得饶人处把人绕,不然异日将军悔之何及啊?”

“大师所言极是,但我以剑护法,故犯我法者,唯有剑尔。”

虽然许平断然拒绝了清治的劝告,但是他独自一个人在屋内沉思良久,终于还是再次去见孙可望一次,劝他稍息杀心,如果士人选择合作,也不要断绝他们向往闯营之心。孙可望似乎对许平的要求感到很奇怪,他拖着长声音说道:“大将军,您要训练的那些人,末将保证让他们在一年内个个能书会写。”

“并不是每个士人都是十恶不赦不徒,不然闯王不会定下抄没有举人以上功名士人家产的命令。”许平想起曾在山东救过自己一命的那个年轻秀才。

“当然不是,但也不是说每个有举人功名的士人就是十恶不赦啊,”孙可望哧哧笑道:“我觉得,闯王下这个令,乃是因为到了举人才会有油水,秀才、童生在士人中占了九成,但他们的家产加起来却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不和你争,总之,孙兄你怎么威胁士人我都不管,但我不同意你杀人。”

孙可望眨眨眼:“那这个不同意,是保密的么?”

“当然,我不会告诉其他人我不同意杀人的。”

“那好吧。”孙可望爽快地答道:“只要大将军你一天不公开说出去,我便一天不杀人好了。”

“一言为定。”

孙可望答应下来后,一边招呼许平坐下等会儿吃饭,一边自顾自地拿起一本书来看,许平见孙可望如此做派,也有些好奇:“孙兄在看什么书?”

孙可望微微一笑:“《行为逻辑》。”

“哦,”许平听到这奇怪的书名后,立刻追问道:“这本书是广东国民出的,还是福建大众出的?”

“哈哈哈哈,”孙可望把书抛到一边,大笑道:“是广东的国民书局出版的,怎么?许兄弟也看过他们的书么?”

“当然,”许平也是一笑:“一听到这种根本听不懂的词,多半就是江南这两个书局出的。”

“是啊,”孙可望爱惜地抚摸着那本书的封面:“以前我还以为国民书局的老板,是位纵横家的信徒,不料,原来是心学的崇拜者啊。”

“这本书是讲心学的吗?”

“心学的一个方面,以前我从来不懂什么叫知行合一,还以为这是儒家的东西和我们这些犯上错乱的贼子无关。这本书是我从成都一位士人家里抄出来的,江南那几个书局出的书,都是用大白话写的,还加标点,很合我的脾胃,这本书我尤其喜欢,就把那个士人叫来问话,他说这本书里的东西就是从心学里引申出来的……”孙可望越说越是兴奋,对许平大讲起来:“……总之,正如阳明先生所讲的知行合一,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和我们的行为应该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嗯,逻辑这个词非常有意思,我苦思良久,竟然没有想到一个旧词能很好地概括这层意思,确实非得新造一个词不可……”

期间许平也听得连连点头,这本书通篇大白话很容易理解,他颇有受益匪浅之感。

“许兄还记得许州的方韦吧?”孙可望从许平嘴里听说过那段经历:“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替大明天子守住许州,然后他采用的每一个行动,都和这个目的密切相关,这本《行为逻辑》里对这种知行合一的举措大为称赞,还狠狠嘲笑了那种‘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无能鼠辈,说他们的死和报答君王这个目的毫无逻辑关系,君王要的不是他们死,而是他们出力,哈哈,深得我心。”

“本书所述,不过是心学的沧海一粟,若是我辈一朝得志,定要让阳明公配享孔庙,以心学为选才之要,直到千秋万世之后。”孙可望大发感慨:“广东的这个国民书局,他的老板虽然也是商人,但我若是有机会碰到他,一定以礼相待,要是有人敢动这位老板的一个铜板、一根寒毛,我就和他没完。”

默然片刻后,孙可望问道:“许兄弟看过国民书局——嗯,我总觉得这个名字有趣的紧——的什么书?”

“社会合约述。”

“啊呀,著名的无君无父之书,”孙可望脱口叫道:“许兄弟以前在官军之中,也敢看这个么?”

“嗯,最早还是在从军前看得,当时看得废寝忘食,后来在新军的时候,看的是夏批本。”

“夏批本,那是什么?”

“江南有个姓夏的士子,叫夏完淳,比我好像还略小一点,看完这本书后,发誓此生不求科举,而是要把这本书中的精华发扬光大,成为一门新的儒学。”许平脸上满是钦佩之色:“以前读社会合约述时,其中不少东西颇感苦涩,还有些东西写得简直就是不可理喻,虽说是瑕不掩瑜,但终归还有有些东西让人实在无法苟同。夏批本写得就非常好,说的是一样的道理,但娓娓道来,让人拍案叫绝。”

“是新出的吧?”孙可望叫道:“我没有看到过啊,许兄弟你也知道,这本书里鼓吹百姓与天子是合同关系,若天子不能为百姓谋福,那么百姓就有权抗粮抗捐,天下士人无不破口大骂,但四川士人几乎家家都藏着一本,有一个老学究手里,竟然收藏着好几个版本呢。但就是没有你说的夏批本。”

“确实是刚出的,”许平点点头,原书作者是无名氏,大家猜测是他也怕这种无君无父的著作会让他遗臭万年:“原书论述得很空,看得出著者是个有钱人家,夏生几年来游历南北,深入县、村,把原书的种种说法,和我朝官、吏、民之间的事合起来,去岁刚出的这本夏批本只是短短的第一卷,但写得催人泪下,非常感人啊,而且一样是白话、一样用标点,还是国民书局给出的。”许平仓促之间想不出什么好用的例子,便道:“孙兄知道镇东侯定制的军规条例吧。”

“知道。”

“嗯,颇有些相似之处,镇东侯的军规,发前人所未想,令人拍案叫绝,但很多地方还是失于粗糙,没有细心打磨过。这本《社会合约述》也是一样,孙兄觉不觉得有很多地方莫名其妙?”

“你这么一说,我也感觉是这么回事,黄候的军规和那本书确有相似之处,不过那个著者还是大才啊。”

“不错,确实是鬼才,”许平赞同之余

铅笔小说 23qb.net

<=12目录+书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