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蓬刀人> 第十八章 莽夫

第十八章 莽夫

建隆观与公相宅隔河相对,观中香火鼎盛,太虚炉铜钱满溢,道士在游廊里卖江湖药方,逢人便问福生无量天尊。

华无咎内着宝相花纹胭脂袍,外披绣白鹤纱衫,轻摇铁扇越过夜游人。两指夹叶,劲然一甩,初蝉被他打落铜炉,葬于香灰,烘得滋滋作响。

夜幕中六鹤堂摇摇欲坠,再不复白日威仪。

他孤身行走,喝完半壶延寿,又在湘君楼枯守小半个时辰,掂了掂腰间香囊,等得心虚气闷,不由怔愣出神。

……

……

“你既知谢家前尘旧事,若敢有半分拦阻,我便连你也杀。”

上二指挥奉傅提点之命拿住萧宜信一干人马,说要押回皇城司择日再议,一路耀武扬威地离开了。

功亏一篑,谢皎怒红了眼,被华无咎一把拉住不放,她回刀便砍,却是其谋未遂。

铁扇吱吱压下刀尖,他冷声道:“使我刀剑,取我性命。谢皎,你好威风啊!”

谢皎右臂受制于人,索性弃刀,反手攥住华无咎袖腕,欺身上前便要一拳盖脸。

华无咎横扇一挡,她不管不顾,扇尖锋利,及至见血也未收束拳脚,他便收扇不用,赤手空拳与她斗,最后将人按在墙上,谢皎抽不回手,急出两行泪。

“……未定是他,”勾当官松手道,“七年前未定是他,外事不比内仇,皇城司切忌与辽人纠缠不清。”

谢皎半身浮灰,手脚怯痛,扶墙摘下水蛇箭,取了萧宜信幞帽撕碎成条,对他不多一瞥。

华无咎拾起地上细刀,丢还给她道:“莽撞鬼。”话说一半,登时语塞,只见她体内似有无数细蛇逆血脉而行,从四肢百骸回溯到脖颈乃至脸上。

还是个气性大的莽撞鬼。

刀也入鞘,谢皎戴上斗笠道:“无论你如何狡赖,蔡京可摘不出去。”

二人走出窄巷,华无咎见她沿途不动声色丢钱给老弱花子,嫌恶道:“公相宅到处有人护卫,你胆大包天,尽管去试不妨,便去送死,我也绝不阻拦。非亲非故,哪个管你死活。”

……

……

相宅沉静如水,没起火也没死人。华无咎心底疑惑,胡瞧乱扫,乍见府桥对过站了一座望归石。

——此刻紧盯相宅大门之人,正是晏洵。

树梢哑哑,夜鸦扑棱振翅,落了他满肩红叶李。

晏判官浑不在意,通身鹦鹉绿,直脚幞头还箍在脑袋上没摘,八风吹不动,跟那门前的大石狮子两两相望。

小师弟入门极晚,李伦自他后便不复收徒,若非此时此地,或许同门两个还有坐下来喝杯茶的情谊。

“两坊花魁之争,批风抹月李师师,大败洪炉点雪薛灼灼!”

湘君楼中,报探笑加加停在桌前,提一褡裢书肆刻印的小报朝勾当官递去。

“三文钱一份,东京小报要么?”

后者一怔,随口问道:“败了?”

“可不,晌午刚比完,李师师全胜。一等一的行首,出手到底阔绰,樊楼上下五层楼包场白请吃喝!”

华无咎似笑非笑,一拍脑袋道:“我倒是记性差。罢了,邸报有么?”

报探闻言左右张望,伸出四个手指道:“巧了!今儿有件天大的事,得多收一个子。”

“自己取。”勾当官解下钱袋丢在瓜棱壶旁。

邸报没用刻版,约莫消息刚从进奏院传出来,书肆便赶紧地誊抄了几十份拿到街头私卖。

华无咎看罢一讥,心想,若论侦察内外,东京报探未必不如皇城司察子机敏。

“胆大包天,”他赞赏道,“但是手脚很够格了。”

报探摸出四枚铜板,自嘲道:“踏索悬命,就值这几个钱。”

他想推回钱袋,却被铁扇抵住,华无咎加了一铤薄花银道:“帮我做件事。”

“小的哪有胆子杀人放火。”报探眼馋直搓手,并未一口应下。

“放心,不脏你手。”华无咎引他望向窗外。

报探目光如钩,揉罢眼看了再三,这才依稀认出红李树下的身影。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人常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人丝毫不顾忌,倒是恰如其分的愚直。

“小的认识,晏探花,‘东风著意晏探花’么,与三大王齐名的大人物!”

“重和元年戊戌科的进士,个个都是古怪之人,”勾当官思索道,“茂德帝姬最近又闹省亲了么?”

“哪里哪里,嫁谁不是嫁,帝姬好端端待在大宅。芳华少艾,说不定还念着与晏探花的未了缘,他二人但有动静,小报便出奇抢手……”

话说一半,报探刹时头脑豁亮,犹疑道:“官人!这钱,小的不敢拿!”

华无咎道:“有钱活得自在,没钱死得憋屈。”

“晏判官是好人呐!去岁京中大雪,是他带着开封府,挨家挨户发放棉衣被褥,小的怎能恩将仇报?”

华无咎哟了声,举杯笑道:“照你说来,我竟是个坏人么。不妨讲讲,在下何曾指使你作奸犯科?”

杯中熠熠,真是好物。金盏延寿酒实则并不贵,报探活到这个年纪,渴极也只喝得起香饮子摊上的大碗茶酒,一日辛劳过后口干舌燥,不由咕咚吞了一嘴酸水。

心念陡转,探子闭眼将那铤薄花银藏进前襟,道:“官人且放心,进奏院都去得,小的手脚向来干净利落。”

“胆大生财,往后有的是好命。”华无咎哂道,话罢抽身离去。

报探猛地扑在窗前,狠剜了晏洵几眼,努力记下探花郎此时衣着神态。银铤硌得烫心。

邸报一角浸在碗里,逐渐濡湿模糊,字迹漫灭不可见——

“太白现世,非天咎,乃人怨。太师、鲁国公蔡京近年以来,屡上章乞告老,诏依所请,守本官致仕,仍朝朔望,今晚付翰林降制。加少宰王黼为相。”

……

……

“护卫再多,比不得刀快。蔡太师年迈,我帮你研墨如何。”

谢皎打开如意平头案上的黄花梨砚盒,托出一盘端砚,霎时一愣,脉中血蛇汹汹。

那砚台四四方方,边缘磕掉一角,正面镶金盖,背面嵌珠梅。石质温润似幼儿肌肤,烛火映照下透着淡淡的胭脂晕。

蔡京脖颈忽地刺痛,未及反应,便见恶鬼指尖滴血入砚,浑圆一粒,莹莹欲碎,竟是从他伤口处剔得。

她从案上抄起一枚高丽松烟墨锭,慢悠悠地画圈,堂下静若太古,少顷墨浓,又将烟锭放回墨床,砚中铁灰一片。

“苏黄米蔡就剩蔡太师了,同道尽殁,活也没甚意思。太师帮我写几个字,写得好了,我便饶你一命。”

谢皎逐字道:“——‘上元夜亥时,樊楼相见’。”

蔡京提笔不稳,落了一滴墨晕开,半刀澄心堂纸全废,一笔踉跄,纸破管秃。

“写不出,”她咄咄逼问道,“还是不敢写,怕避家讳缺笔露相?”

老太师暗自心惊,目光低垂,浮在字不成字的烂帖上,陡然哑笑道:“历尽劫波求死无门,你算一个,老夫也算一个。”

“淮东十万饿殍,个个求活无路,太师可曾见过蓬蒿人之怒?”谢皎出刀。

“都怨我,都怨我,”蔡京霍然起身怒喝道,“老夫何错之有?”

夜鸦嘶叫,烛心乱抖,风声如鬼哭,窗棂被打回原位,咬合得死紧。

老太师鹤发散落,鸡皮脖颈往外沥血,谢皎一愣,在他浑浊眼珠里见到自己的夜叉恶相,满室昏昏,难说谁更不像人。

她定了定神,却闻蔡京幽幽道:“你可知那淮东赈灾之粮,还是由老夫亲笔批下去的。”

“你?”

谢皎刹停。

他跌回太师椅。

“灾民三万,开仓三千,一张嘴,七斤粟。僧道士绅捐献,加之开封府动用常平仓,一共四万石粮食。十万冤魂?不过耸人听闻!”

蔡京恨铁不成钢,又道:“司农寺下发一万袋米麦黍种,家家户户都能领,知道最后种子去哪了么?领到之后,每袋添价三文,九成卖到别处!目光短浅至此,就为蝇头大小的利息!

“——他们有手有脚,难道要官府喂进嘴里才算数!”

谢皎漠然以对,待他平定后才道:“十万灾民,上报三万而已。人手一只土馒头,本没见到种子,想是叫人克扣了。”

她想了想补充道:“淮东大旱,有种子也活不到来年,就算命大,等到收粮,交完春夏两季粮税,还能剩多少糊口?”

恶鬼一刀斩裂平头案,“蔡太师金堂玉马地住着,说这话可没人信!”

书案受劈未倒,瘫散在蔡京两条腿上。谢皎眼疾手快,抄起那块端砚回盒,道

铅笔小说 23qb.net

<=10目录+书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