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天兵在1917> 77 调整期

77 调整期

这个时空的西班牙内战从1936年3月爆发,激战了半年,也就是说到9月份,局势依然焦灼。人民阵线已经站住了阵脚,稳定了以马德里为中心的核心区域。而国民军在北方以费罗尔为据点,在南方以加的斯为核心,至于海外则依然属于弗朗哥。

经过这半年的鏖战,不管是人民阵线,还是国民军的法西斯匪徒,都开始明白,这场战争不是之前想象中那么容易取得胜利,这将是一场意志与耐力的比拼,只有更坚强的一方才能赢得胜利。

所以不约而同的,两方都开始做进一步的调整。比如人民阵线在夺回希洪之后,并没有继续向费罗尔进攻,而是在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苏联“志愿者”帮助下训练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空有革命热情的人民军表现得一塌糊涂,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至于国民军,不管是弗朗哥还是莫拉也开始明白,有苏联撑腰的人民阵线不是土鸡瓦狗,不是他们可以随便欺负的。要想获得胜利他们必须获得更多的援助。

9月份,北方的莫拉和南方的弗朗哥进行了一番磋商之后,弗朗哥被推举为国民军的总司令,开始统筹规划进行全盘布局。首先是扩充军队,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武装下,这一工作并不是特别为难。甚至比人民阵线的效率更高,毕竟国民军获得了绝大多数军官的支持,有专业的军官帮助,不管是扩充还是训练部队。都要容易得多。

而人民阵线就缺乏合格的军官。士兵委员会在履行着指挥职能。而这个机构,说实话真心是废物,虽然它能极大的反应士兵的诉求,但是因为过于关照士兵的利益,导致扩军和训练工作困难重重。

比如,军队的训练问题,按道理说应该严格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可是人民阵线的部队中充斥着许许多多的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拒绝服从命令,又好逸恶劳,总是自行其是,导致部队当中弥漫着一股子游击习气。

再比如命令的执行问题,你想想这些无政府主义者对军事训练都是三心二意,对打仗那就是更加马虎了。相当多的时候,想让这些大爷服从命令,得说破嘴皮,甚至明明这帮货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命令执行过程中稍微遇到点困难。这帮货立刻就选择了放弃。而当你质问他们的时候,这帮货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自由赋予他们的权力。

总而言之。人民阵线的军队充斥着自由散漫的风气,当革命浪漫主义情绪占上风的时候,他们会充满激情,而一旦遭遇挫折,士气就会瞬间垮掉,转而向悲观主义论调发展。

还记得那些北上打击费罗尔的共和国舰队吗?这帮人兴致勃勃地开到了费罗尔外海,胡乱围攻了费罗尔一阵,但是当费罗尔的炮台开始发威之后,他们立刻就选择了撤退。

在希洪、在桑坦德、在毕尔巴鄂,共和国的水兵们忘记了出征前的誓言,一个个抱着酒瓶子醉生梦死。说实话,当图哈切夫斯基看到这一幕之后,是相当的气愤。

因为在直布罗陀海峡,苏联空军的志愿者为了西班牙呢?

博斯普鲁斯海峡!

也就是苏联从黑海方向通往地中海的咽喉上做文章。而这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问题,说起来就长了。那得从一战土耳其战败说起。

作为战败国,土耳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色佛尔条约》(属于巴黎和会签订的条约的一部分)的规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除了要割让大批领土之外,还要将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划为非军事区,且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

不光如此,还包括: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且奥斯曼必须废除征兵制,全国兵力不得超过45000人,且不得拥有重型武器及空军、海军,亦不可以有大型商船。

这么说吧,奥斯曼土耳其几乎被协约国集团掏空了,而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实际控制权也落在了六国组成的“海峡管理委员会”手里。

不过众所周知,奥斯曼土耳其被迫在条约上签字没多久,随着凯末尔领导的革命爆发,并打败了希腊之后,协约国只能宣布《色佛尔条约》失效,在1923年通过谈判用《洛桑条约》取代了《色佛尔条约》。

根据《洛桑条约》,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得到了维护,但是关于海峡的管理问题,依然不是土耳其能说了算的。海峡周边依然属于非军事区,并且为了保障各国通行海峡的权力,海峡通行管理权依然属于六国集团的海峡管理委员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36年,从1934年开始,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国际秩序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在土耳其人的不断要求。以及英法对世界控制力实际下降的情况下,在蒙特勒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重新修改了《洛桑条约》的海峡附件,这也就是后来的《蒙特勒公约》。

按照条约海峡真的交还给了土耳其,取消了海峡管理委员会和非军事区的限制。但与此同时,请注意,为了保障各国通行海峡的权力,也做了另外一番规定:

和平时期,黑海沿岸各国的军舰和商船可以自由通过海峡。不受任何限制。而非黑海沿岸国家商船通行海峡不受限制,但军舰通行海峡有限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海峡的军舰的累积吨位不得超过一万五千吨,在黑海内停留的军舰累积吨位不得超过三万吨,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1天)。此外,所有的军舰通过海峡时,一律不得使用舰载机。

这是和平时期的规定。那么战争情况下呢?战争情况下商船依可以自由通行海峡,但是军舰就要分两种情况说了:第一种是土耳其属于中立国,那么各交战国的军舰都不得通过海峡,第二种情况则是土耳其属于参战国,那么将由土耳其决定是否允许别**舰通过该海峡。

客观上说。《蒙特勒公约》还算是公允,充分地保护了土耳其和黑海沿岸各国的权益。如果大家都遵守,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但历史上就出现了意外情况,土耳其人自己违反了条约,二战中处于中立的他,按照条约的要求应该阻止参战**舰通过海峡,但是土耳其人却漠视德国海军进入黑海,这也在战后引起了苏联的高度不满,一度要求同土耳其共享海峡的管理权,如果不是美国人给土耳其撑腰,差一点就要擦枪走火。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走向,而现在,《蒙特勒公约》还没有签订,这条海峡依然属于“国际共管”,作为海峡管理委员会的一员,苏联想要通过海峡毫无限制。

也正是因为苏联商船和军舰可以从容的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这才能及时的给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援助,否则走波罗的海、北海英吉利海峡可是要远不少。尤其是对于缺乏海外基地的红海军,不能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话,那在西班牙维持存在是比较困难的。

而这一次,英国人正是发现了苏联的这一弱点,准备利用政治手段切断苏联人进入地中海的通道。在暗地里,通过外交渠道,英国人示意土耳其政府可以加强收回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呼声,而英国政府乐意为土耳其松绑。

果不其然,从六月份开始,土耳其在国际上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强烈地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收回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

在英国人开后门的情况下,土耳其人的动议很快就获得了响应,7月份,在瑞士蒙特勒召开了关于海峡问题的专门会议,与黑海相关的各国代表进行了激烈地交锋。

一开始英国人就是冲着给苏联穿小鞋去的,英国人坚持非黑海国家同黑海国家享有同等权利,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战时,任何国家的军舰通过海峡都必须获得国联的同意,没有国联三分之二数国家的同意,任何国家的军舰都不得通过海峡。

很显然,这就是要卡红海军黑海舰队的脖子,对这样的要求,苏联根本就不可能同意,为了还击英国人的挑衅,苏联提出:“和平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黑海沿岸各国人民的权力,而非黑海国家没有任何理由进入黑海,应当严厉地禁止无关国家军舰通过海峡,这只会破坏地区平衡……苏联人民的立场是,非黑海沿岸国家军舰通过海峡必须获得黑海沿岸国家政府的一致同意,否则不得进入黑海……至于黑海沿岸国家军舰通过海峡,在和平时期不应当受到限制,而战时,则应该由土耳其政府直接封锁海峡,不允许任何国家用任何借口通行!”

可以说,一开始苏联和英国就杠上了,反正双方是寸步不让,激烈地争吵一直持续了三个月,一直到1937年1月,随着德意两国陡然加强对弗朗哥的援助,人民阵线有些摇摇欲坠的时候,英国人眼看目的达成才退了一步,达成了历史上的那个《蒙特勒公约》。

实际上这个公约在和平时期对各国几乎没有什么限制,除非是土耳其突然脱离中立,参加到大流氓的互殴,否则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也是想过就过。

当然,土耳其人也不亏,解散了海峡管理委员会,收回了海峡的主权,终于可

铅笔小说 23qb.net

<=18目录+书签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