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帝国的朝阳> 第382章 最后的抉择

第382章 最后的抉择

(帝国一书快要结束了,在是否写一战的问题上,无语也曾考虑过,但是在完成一战的布局,也就是中德俄奥联盟的情况下,一战的结果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实在是没有写的必要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回首往事,直到今天,每每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为那一代人的决心和勇气而惊叹,是什么样的勇气在支撑着他们?是什么样的意志让他们在做出了那个决定?

让我们回到帝国九年,那一年,第二个“五年工业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在“经济统制”政策下国家工业化的高速运转,国民经济显得空前“繁荣”,但是本国经济与工业实力仍然远逊于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移居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长达二十余年,美国的综合国力远高于中国。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美国的国民收入是中国的7倍

美国的钢铁产量是中国的3倍

美国的煤炭产量是中国的1倍

美国的商船吨位是中国的4倍

美国的工业产值是中国的17倍

……

可以说,美国在各方面都领先于中国,在这种近乎于极端的对比之下,任何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国力的绝对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做出那个选择?

我们应该去看另一个列表,也许我们会明白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何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1770年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在欧美有了很大发展。这些先进国家,为了取得其产品的市场和原料而侵略未开发的亚洲:

(一)荷兰自1596年至1757年入侵印度尼西亚。

(二)英国于1661年入侵印度的孟买,1686年入侵加尔各答,1770年入侵澳大利亚,1824年入侵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从1858年到1877年使印度帝国全部国土沦为殖民地,此外,于1886年入侵缅甸;

(三)法国自1857年至1885年入侵印度支那;

(四)俄罗斯于1898年入侵菲律宾,并逐步使其成为殖民地;

(五)对中国,通过1840年英国与满清的鸦片战争,满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1887年将澳门割让给葡萄牙……

在时光进入二十世纪,帝国建元时,来自西洋的危险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悬于帝国以至于整个亚洲有色人种的头顶,对于时人而言,他们所需要考虑的更多的问题是——生存!

正如《哈姆雷特》剧中的那句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抉择》

海军部大楼,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似乎能够感觉到这里的气氛正在发生着变化——从两个月前开始,根据海军部的命令帝国海军所有官兵一率结束休假,尽管并未有命令进入战备值班,但是要求所有的官兵进入待命状态。

也正是从那时起,海军各基地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而相应的作为另一种反应——各船厂的军舰建造速度亦被要求加快。

战争会在明天爆发!

在帝国陆海军中,这是一句来自陛下的训示,是每一个陆海军官兵都必须铭记的,这句训示被印于军人证件上,时刻提醒着他们——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和平随时都有可能结束。

正如现在——战争的阴云在天空中聚集着,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爆发,谁也不知道和平会在什么时候嘎然而止。但每个人都很清楚,此时,不过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

在海军部地下的作战室内,海军部以及海军参谋本部举行的联席会议上,作为海军大臣的韩彻只是半闭着眼睛听取着参谋长以及参谋官的讲述,他们讲述的内容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对美作战方案罢了。

对美作战!

实际上,从美国开始组建“大白舰队”时,海军便开始制定对美作战方案,从帝国四年起开始的“太平洋海军演习”实际上,就是以美国为假想敌进行的一系列的演习,实际上,这一作战方案最初就是由韩彻本人提出的。

也正因如此,韩彻闭上眼睛都能说出作战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显得有些走神,或者说心不在焉,倒不是说他这个海军大臣并不关心作战方案,而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方案最大的漏洞是什么地方。

不是海军的实力对比,在海军的实力对比上,帝国海军还拥有优势,这多亏了当年在陛下的主张下海军抢占了“战国舰”的先发优势,从“战国舰”的设计,再到卫青级巨舰的15英寸巨炮,帝国海军所拥有的吨位上的以及火力上的先发优势,保证了海军在接下来的一至两年内,于太平洋上对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

作为海军大臣的韩彻曾留学于美国,实际上帝国海军中65%的高级将领都有留学美国的经验,也正因如此,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美国,了解太平洋对岸的那个国家的实力了。

和美国打仗,去数一数美国的烟囱吧!

韩彻想到了秋山真之的话语,他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从海军退役了,但是却关注着外界的局势,在意识到中美现在的矛盾激化到极致,大有随时开战的可能时,秋山立即离开了九华山的寺院,在韩彻的家中与他长达了整整一夜。

“……美国钢产量是2851万吨,而我们的才只有多少?有现在,看到帝国羸弱的骨架上好不容易长出了那么点肌肉,很多人都狂妄的不知所以了,他们觉得我们已经具备挑战美国,甚至挑战世界的能力了,可是他们显然忽视了,两国之间的绝对国力差距……”

绝对国力差距!

这才是韩彻所忧心的。

怎么能不忧心呢?

闭上着眼睛,韩彻并没有继续去对比中美两国的国力差距,而是思索着如何弥补这种国力差距,这才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的话,中国根本就不可能赢得战争。

怎么办?

“陛下,经过二十年建军,目前帝国固然取得一些成绩,尤其是海军抓住海军的技术变革抢占了先发优势,从而使得海军军力以达到顶峰状态,对美国拥有15%的相对优势,但考虑到美国的国力,我们认为美国全力追赶的话,最迟24个月,就可以追回这一优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我们将必败无疑……”

御花园的步道之中,亦步亦趋的跟在陛下身后的韩彻,用平静的语气讲述着一个事实。

“是啊!”

默默的点点头,唐浩然并没有否认这个事实,现在他发现自己似乎变成了另一个“裕仁”,在对美开战时,国力的绝对悬殊,让他整个人变得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另一个时空中,日本对美开战的教训似乎历历在目,日本挑战美国对于后世的许多人来说,就像是一个笑话,是的,怎么不是一个笑话呢?那是一个羸弱的婴儿去挑战一个巨人,这是何等的可笑?

而现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比呢?

未尝比另一个时空中的日本强上多少,或许1911年的美国实力远不及数十年后,但是其仍然稳居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在总体战中,比拼的是什么,最终,所有的战争比拼的仅仅只是国力。

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战争与其说比拼的是将军们的谋略,倒不如说是在比拼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实力强大可以令平庸的将领变成当世名将,国力的弱小也可以让当世名将遗恨滑铁卢。

现在,随着中美矛盾上的激化,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相应的问题又来了——国力上的差距离是无法回避的。

他们是不愿意同中国进行战争的!

最初的判断是何等的可笑!

想到这里,唐浩然的眉间闪过一丝忧虑,现在怎么办?

难道就这样做等战争爆发吗?

国力上的绝对差距,应该如何弥补?

“韩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是坚决反对开战的是吗?”

突然,在沉默良久之后,唐浩然看着韩彻开口问道。

现在如果妥协让步的话,还有没有机会挽回局面?

“陛下,那是曾经……”

尽管并不愿意面对,但韩彻最终还是选择了面对现实。

“臣最初之所以坚决反对开战,是因为中美两国的国力绝对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开战无疑是不智的,可是,我

铅笔小说 23qb.net

<=12目录+书签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