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恶魔契约> 第117章 家大业大自说自话

第117章 家大业大自说自话

胡海希决定先去一趟美国。

这不完全是因为他觉得中国的事情太烦了,梅菲斯也如此建议,说他应该去美国和发行商谈一谈电影发行的事情。

许多事情要等到自己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他本人在中国掺和的越久,反而没有什么作用。

他能够顺带着在首都见一见今敏导演,也能够远程遥控贺仁杰组建在谷城的剧组。

然后,他能够履行去中影拜访的承诺。虽然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过哪怕去拉拉关系也是好的。

还顺带着,这件事情也要向王云通报一下,身为alala的ceo和董事会主席,随随便便就跑去美国,难免给人有造谣跑路的口实,除非这一趟地借口是去专门投资电动汽车的。胡海希的正当理由是去会见美国好莱坞的发行商,顺便考察美国的视频网站的发展作参考。

这不纯粹是托词,他是真的去准备看看youtube和alala的差别在什么地方。胡海希深信,如果youtube能够以超过十亿美元卖给google的话,那么alala也一定能够在市场上值同样的价钱。

同时,他要在美国等待自己收购亚视的计划慢慢发酵。

于是,胡海希告别了周菀鸿,带着蓝兰这个女秘书又飞回了首都——这就是成功的商业人士的人生。

他先前本来允诺带着周菀鸿一起的,但是周菀鸿临时接到了工作通知,要到大陆其他地方参加她今年在大陆拍的电视剧的宣传工作,于是只能遗憾错过了。不过没有了周菀鸿,还有梅菲斯跟着胡海希,连带着斯科特林恩导演也跟着胡海希。

是的,《生化危机香江市》已经杀青了,斯科特林恩导演将拍好的素材寄回了他在美国的工作室,他跟随着胡海希行动,表面上的理由大概是希望能够和胡海希一起回美国去。

这是一个明显的借口。不过胡海希不至于拒绝斯科特林恩导演。

林恩导演此行还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目的,一家文化公司组织了一个研讨会,邀请林恩导演去和中国的大导演做一场公开的交流。这是早就约了提前安排好的,至少林恩导演是如此说的。胡海希一看出席的中国导演的名单就觉得眼晕,寻思主办方到底是觉得林恩导演是多大牌,恨不得把中国影视圈叫得上名号的导演全部找出来。

既然组织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那么官方的势力参合进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文化部方面就派了一个电影方面的领导前来旁听,美其名曰“旁听”。

这个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商业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结果邀请了一大群文艺片导演。零星几个商业片导演在其中都是异类,大概因此这个研讨会特意邀请了斯科特林恩这个好莱坞导演来给商业片壮声势。

不过他们大概为林恩导演的名声所迷惑,想左了。就胡海希的观察,斯科拉林恩导演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况且他脱离好莱坞一线许多年了,早已经对当前的商业模式感到陌生了,以至于复出的片子不得不接受胡海希的香江项目这种层次的case。

纵观斯科特林恩导演的生涯,他确实从七八十年代起就饱受赞誉,但他的职业生涯在商业上并非一帆风顺的。他风格独特,经手的项目一开始实际上都是亏的,但是因为风格太独特,有很多死忠的粉丝,借助口碑在年轻人中间的积累,从小众吹成了大众,进而进入神坛——因为受他影响的年轻人长大了,看不下去他的老一辈死掉了。

不过这一切和胡海希无关,他急着去忙自己的事情——去见王云,顺便问一问他的计划书王启年看了是什么态度。

王云见到了他之后果然表情就变得微妙起来,似乎是那种蛋疼还说不出来的表情。最后终于说出了一句善意的忠告,“别瞎折腾了。”

这怎么能够是折腾呢?胡海希被这句话弄得很不开心,宣传的阵地我们不占领我们的敌人就要占领,胡海希觉得自己的计划有很强的操作性,无论怎么看都比中央不闻不问让香江市慢慢烂掉,重新回归原来的历史地位仁慈和靠谱。

即使不看政治投机的部分,整个计划在商业上也有极高的成就——可以成为国企新的改革方向的探路石。

但是对于官僚阶层来说,向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非彻底坏事,否则不愿意折腾。更不要说当前正流行的政治口号是什么了。

就连一直很热心的李雪华都有些为难的表情,“你还真是敢想敢干。”她这样说道,“你千万不要真的这样干啊!你不要急,我会想办法的。”

李雪华依然为胡海希允诺的三百亿而心醉神迷。

于是,饱受打击的胡海希转而去拜访中影公司的黄总,希望能够从黄总这里得到补偿。

事实证明,和官方打交道还是很难的,黄总表面上接待胡海希非常亲切友好,在发行上空许了一大堆承诺,但实际上出的实际的东西很少,因为很多东西早就已经签合同的时候定下来了。

相反,黄总一直想要借用胡海希的力量在西方来一波,想要挟裹着胡海希在美国成立合资的发行公司,利用胡海希的人脉向美国发行电影——赚不赚钱另外说,事业上的前途大大的。

实际上中影早就在洛杉矶这些地方建有常驻外派机构,不过这些机构的主要的作用是进口,在输出上相当无力。这一次,居然发现了这样好的一条渠道,黄总自然抱着试一试也不会怀孕的态度主动放低身段联系胡海希。

胡海希觉得黄总是一个好人,但是即便是一个好人,只说好话不给优惠的话,还是不行的。两个人打着太极拳,都装出一副我不能最终决定的样子来互相伤害。

“啊,最近首都有个电影研讨会,不知道胡总有没有兴趣。”黄总挑起了另外一个话题,“你也是圈内人,做的也是商业电影,应该很关心吧?”

我其实一点都不关心。胡海希想要这样说,但是口头上他还是表示了对中国电影尊重,“我听说过,主办方邀请了斯科特林恩导演参与讨论,我的秘书还去给他当翻译了。”

“欧,林恩导演之前一直都在帮你拍戏,难怪!”黄总微微一笑,“这个活动我们董事长实际上也参加了,不如我们一去现场看看,参加一下这种理论讨论,也结识一下中国电影界的青年俊彦,岂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胡海希刚想拒绝,黄总又继续补充道,“这几天,我们金董和电影局的韩局长都一直在参加这个研讨会,金董见了您,一定会很高兴。”

胡海希于是在心里面怒骂,破探讨会,居然不给老子发邀请函。

……

中国电影全面转入市场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三位大导演齐刷刷地投入到了商业电影的大潮中,同样烧出来了一些成绩。几亿的票房都刷出来了,能不是成绩吗?

但是,正如所有的改革必然带来阵痛一样,电影业的改革同样带来了阵痛。经济上国产大厂开不了工,民营影业生气勃勃这都是旧事了,完全可以不提。

但在思想上许多人并不认同大片和商业化——主要是玩不起,玩不来,但在艺术的道路上却踟蹰前进。

曾经最有名望的艺术家导演不是也放下身段来拍摄商业片了吗?年底就要上映了,而且为了这部片子,筹资花了老鼻子劲了,导演把能借钱的日本人都找了一遍,特意选了中国大陆、香江市、日本和韩国的顶级明星凑到一起配戏。

这让人想起了贾谊的《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普通老百姓想不通,骂大导演电影拍得差也就算了,如果圈子里面的人都思想混乱,搞不清楚要做什么,这就是领导机构领导不力了。所以这一次研讨会,名义上是民间机构主办,实际上是官方操纵的一次会议,希望能够把一些改革的基本观念灌输下去——现在票房最重要,在票房之外,最好能够贯彻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理念,把政治口号发扬光大。

在许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精神分裂,完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官方所要的景象,根本就是两个极端……

胡海希就在这样情形下被拉来参加这个会议了。

电影圈里面的人分化得很厉害,有的人只要给他钱让他拍戏,他就可以叫你爸爸;有的人你叫他爸爸,他才收你的钱拍自己的戏。

文艺部门长久以来,或者说一直以来都缺乏做思想工作的耐心。经过了开放后社会的洗礼,基本上变得只会一手拿奖杯,一手拿棒子了。

所以这个会议开的不是很顺利,预定的主题在讨论的时候往往跑偏,成功者的经验交流突然一下就变成了失败者的哭诉和对缺乏“节操”的导演的批判。

最可恨的是一帮刺头居然都有话语权,毕竟国产的奖杯含金量不如外国人的奖杯。

艺术和商业之争对胡海希来说是很可笑的事情,所谓的艺术家都饿死了就没有所谓的艺术电影了,而商业电影导演说不定死得更快。

所以实际上是一帮自命的艺术导演和一帮自命的商业导演为了争夺话语

铅笔小说 23qb.net

<=14目录+书签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