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恶魔契约> 第159章 买马骨,黄金台

第159章 买马骨,黄金台

alala(香江)公司、中影集团和哥伦比亚(亚洲)公司一起与星辉公司合作,投拍斯蒂芬周的新片《长江七号》迅速成为了香江市、中国乃至亚洲的重磅娱乐新闻。当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还不是太大,除非一些香江电影或者斯蒂芬周本人的忠实粉丝才会注意到这条新闻。

宣称的三千万美元的投资倒不是完全的虚报,这其中有一千五百万的宣发成本全部由alala(香江)承担。按照大陆和香江市的票房容量,这部片子如果不能在国外发行,铁定赔本。

不过既然合作者之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奇迹的胡海希,那么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了。香江市本地的报纸甚至报道说斯蒂芬周是为了打入好莱坞才特意寻求和胡海希合作的,为此自降片酬。

这倒不是假话,斯蒂芬周的市场身价在《少林足球》和《功夫》之后肯定超过一千万美金,但是除了他自己当导演之外,别人根本用不起。这次只收五百万美金加分成的条件,无疑算是大大的“自降身价”了。

某种意义上讲,斯蒂芬周没有结婚生孩子也是造成他身价虚高的原因之一。在胡海希的第一部电影取得极大的成功之后,不,甚至是之前,影视圈的大佬们就已经主动向他示好了,特别是房龙和洪元龙,他们还要为自己的子女在娱乐圈铺路,所以很多时候姿态不能摆得太高。房碳头在《生化危机香江市》中跑了一个龙套,票房大卖之后,房龙还要亲自打电话给胡海希祝贺,并一再说希望下次有机会合作。这种合作,绝对不是按照他的好莱坞身价一千五百万美元加分成起步的。

在和斯蒂芬周合作的时候,双方就缺乏这种利益交换的渠道,斯蒂芬周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只能死咬住身价不松口,所以胡海希不得不用渠道和制片人对电影的监督权来做交换,如果斯蒂芬周有家有口的话,这笔生意就不会谈得这样生硬了。

alala投资斯蒂芬周的电影的新闻,反映在财经的报纸上的评论自然是为了上市博取业绩了。香港电影票房保证的双周一成眼下大概就只有斯蒂芬周还有硬性的票房保证了,但是这种保证是依靠几年磨一剑维持出来的。因为样本太少,所以分析的可靠性就不足。不看好的报刊自然认为alala这是一场大冒险。

不过这种不看好的分析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从这番举动中得出的是alala正处在扩张时期,想要继续从电影行业中获取利润——这对许多人也是机会。实际上一早就有人知道,alala除了投资了《生化危机》这个大制作之外,胡海希还利用开在香江市的希杰投资公司投资香江市的电影,使用广撒网的策略,更多是为了获得这些电影的网络播映版权。

不管怎么样,网络播映版权能够卖点钱也算是让香江拍电影的伙计们多了一口饭吃,从这点上讲,香江和大陆几乎一样,除了顶尖的一部分人不缺乏电影拍之外,下面的青年导演和青年演员基本上都挣扎在生存线上。并且香江的大部分导演已经开始北上,开启大陆电视剧香港导演的时代。

胡海希的所作所为看上去倒像是一股逆流,不过也不能如此看,毕竟他的根深深扎在大陆。进入香江与其说是拥抱堕落的夕阳,不如说是借此为进入世界市场的跳板。香江的小报对于胡海希的背景有着种种的揣测,最流行的无外乎是他是中国政府试图文化输出的一枚棋子。但是实际上这个猜测还不如胡海希是帝国主义培养的中国代理人这个猜测流行。

如果中国政府的棋子能够随意地征服好莱坞的资本家,那么人类的希望国早就给跪了。

最为靠谱的说法实际上都是财经记者提供的,胡海希把大本营的一部分放在香江市,打的就是在大陆境外圈钱的主意,因此谋求着在香江市上市,看他以前收购版权都是用alala直接出面收购,现在换了一种手法,用希杰投资公司去投资各类电影,然后再通过希杰投资公司转卖版权给alala,这种手法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内部交易。便于胡海希日后左右倒右手地赚钱。如果alala上市了,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用股民的钱高价买自己投资的烂电影的版权,给自己私人的公司输送利益了。

当然,这种评论没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出来过。不过见多识广的香江财经记者怎么可能不清楚上市公司的老总是什么德行?就操作手段而言,大陆的富豪们还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很快,记者们又有了新的新闻来炒。alala宣布和韩国yeux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将从yeux集团逐步引进韩剧和韩国电影提供给alala的用户,同时亚视也宣布加入到这个协议中来,他们也会通过yeux引进热门韩剧配音播出,首当其冲的就是《宫》这部今年热门的韩剧。

除了一帮所谓的行内人士批判亚视继续走买剧的老路之外,亚视的竞争对手tvb也非常紧张,因为亚视宣布自己得到了韩国的版权授权,可以翻拍《宫》这部电视剧。

翻拍《宫》?你准备让中国也变成君主立宪的国度?亚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顿时吸引了不少的眼球,让他们显得他们还没有丧失掉自己制片的雄心壮志。不过这实际上是一枚烟雾弹,亚视后续的宣传重点实际上是穿越剧《梦回大清》。这部电视剧已经开始筹备和拍摄,宣传时将会以中国版《宫》作为宣传词,实际上是描写的是穿越的玛丽苏和康熙皇帝的儿子们谈恋爱的故事。相比而言,似乎没有脱离《宫》的故事结构,不过因为皇帝的生育力超群,女主人公面对不是两兄弟而是数字兵团——似乎更刺激一些了。

这种捆绑式宣传同时提升了alala、胡海希以及亚视的名气。tvb的剧是否能够在韩剧和穿越剧的冲击下稳住自己的师奶盘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alala的雄心壮志和它与亚视结盟,共同对抗tvb更提升了一些大家对它的信心。

不过亚视沉沦日久,大家还不清楚这种合作是谁抱谁的大腿,看起来似乎是alala和亚视一起抱韩国人的大腿更像一点。yeux集团很快就被证实了是note集团的家族企业,由note集团的董事长尹健熙的小女儿掌舵。同时伴随着胡海希高调宣布自己前往韩国和yeux集团进行商业会谈,许多银行和投资家都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对alala上市之后的市价估值。

虽然这种调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生化危机香江市》逐渐在世界各地下线,累积的票房逼近了5亿美元大关。

……

“所以尹先生觉得可以不局限于版权的合作?”胡海希问道。

这是胡海希到韩国之后和尹家的一个比较私密的谈话,胡海希的秘书和保镖都被请了出去,在场的除了胡海希和尹健熙之外,便只有尹馨作为翻译在场了。看得出来,如果不是尹健熙非常在意自己的女儿的话,便是他本人希望和胡海希谈更进一步的合作计划。

“胡先生的设想很好,馨儿已经和我讲过了。”尹健熙没有正面回答胡海希的问题,而是这样说道,“垄断韩国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的版权代理对note集团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单纯这样做不是很明智。”

“愿闻其详。”胡海希说道。

“胡先生,你的alala网站明明可以购买版权,为什么要投资电影?”尹健熙反问道。

胡海希不假思索,“因为我的视频网站在中国并非垄断地位,我有好几个强大的对手,不能持久地和他们打价格战。日后的版权价格会越长越高,除了有选择的眼光之外,能够前期介入到版权的开发可以极大的节约花费。”

尹健熙眉毛一动,“胡先生果然是青年俊杰,那么收购亚视大概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

“是的,我很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作为纯粹的网络平台的补充。”胡海希笑了笑,“作为直接面向用户的终端平台,朝上游节目制作的电影娱乐公司和横向朝着其他用户平台扩张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听说你还有一家出版社和一家网络小说网站?”

胡海希看了看尹馨,点了点头,“是的。”

“从上游到下游一条龙的体系,你们后生可畏。”尹健熙感叹道。

“这不算什么,我只不过是先走了一步。”胡海希认真地说道,“别的大公司现在还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战略,或者是注意到了但是不确定这样会赚到钱。等他们反应过来,收购几家公司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尹健熙抿了抿嘴唇,关于胡海希所说的话,他自然是清楚的。note集团在韩国就有这样的影响力,尹馨的yeux从建立到运营,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用到,在note集团的人脉运营下,才几个月时间,yeux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上百亿韩元,当然,还不到一亿人民币。

“你太谦虚了,”尹健熙喝了一口茶说道,“这就是为什么你急着让alala在香江市上市?上市之后,你就有集团化并且和其他大资本抗衡的资本?”

胡海希没有回话,不过表情显而易见,尹健熙继续说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光凭着not

铅笔小说 23qb.net

<=01目录+书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