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荣飞的梦幻人生> 写在第三卷后的话

写在第三卷后的话

第三卷终于写完了,这一卷比较长,行文也比较拖沓。主要是讲了联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

现实社会里很难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立如联投这般规模的企业集团,但小说里可以勉强做到。之所以在94年即结束这一卷,而再开第四卷,时间已是十年之后了。这十年间,国内及世界均发生了很多大事,素材当然是有的,但和本文设定的思路不符了。创立联投是一个道具,是为了在这个舞台展示形形色色人们的内心,不是描述一个多么强大的企业集团在虚幻中诞生。企业可以虚幻,但人的内心世界却是真实存在的。再写下去,不过是简单的重复了。曾经查阅资料写了万余字的关于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情节,但很多优秀的小说里都曾写过。自信没有能力超越同行,干脆就略掉了。

大家可以注意到,时间是本文的轴线,这是一种比较笨的写法。好处是相对容易阅读一些。

第三卷写得比较累。一是业余时间实在不多,二是自己写着累。诚如众多读者批评的那样,本书比较沉闷和压抑。我也想写得轻松欢快一些,但一、二两卷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已经奠定了本书的风格,不好改了。

我对于本书的一些观点已经在书中及前两卷的留言中讲的非常明白了,在这里不想再饶舌。我一直认为,勇于负责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活得比较累,快乐不多,烦恼不少。我们这个社会似乎也遵守能量守恒法则,有人不去干的活总得有人来干。所以,家庭也罢,公司也好,总是有些人付出大于所得,而另一些人在不劳而获。而阿龙本人似乎可以归于第一类,这样不免将自己的心态带入书中,或许观点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谬误,但至今本人还是这样认为的。

《荣飞的梦幻人生》前三卷写完了,故事其实基本讲完了。继续就荣飞的事业写下去其实是很乏味的事,不外是继续壮大联投而已。姑且不论其所生存的土壤能否长出世界一流的大企业(我认为很难),即使长出来,跟本书已经没有了关系。我们去研究盖茨、松下幸之助、李秉哲或韦尔奇的生活比较比较无趣,因为他们都是远离凡间已经成神的人物,厮混于滚滚红尘中小民更在意小民的生活。所以,阿龙还是设计了第四卷的故事,为这个虚构的故事画上一个结尾。第四卷的情节会怪异一些,不一定会让读者满意。

一直不断更已经很久了,之前的存稿早已被吃光。有好多节是在凌晨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去坚持完成更新的任务。对这种生活已经感到了累。而且,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章没有时间去改是不行的,我喜读《红楼》,总觉得第五十三回之后的文章就不行了,我推测是作者没有认真修改。所以,在第三卷结束后,阿龙会休息几天,将第四卷的故事再梳理一遍,我早已说过,本书写得不一定令人满意,但一定会有一个结尾。

再次谢谢起点的编辑,以及一直关注本书的书友。

;

铅笔小说 23qb.net

<=12目录+书签17=>